

【摘要】本文圍繞天桃實驗學校美術項目組提出并實踐多年的廣西城鄉美術教師共同體項目,深入剖析其實施背景、實踐路徑,具體分析項目實踐對當下城鄉小學美術教育發展的創新之處,呈現項目取得的效果,并對項目提出反思,為推動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城鄉教師共同體 美術教育 優質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4-0026-03
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美術項目組在多年前創新提出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建設思路,解決鄉村學校美術教師師資薄弱問題,由優秀學科教師團隊(即項目組)、高校學科專家、學校校長、縣市教研員、城鄉學校美術教師組成“五位一體”的城鄉美術教師共同體,在實踐中探索“高校引領、學校支持、鄉村開發”的城鄉特色美術課程合作開發模式,極大地促進了城鄉小學美術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滿足了城鄉學校美術教育優質發展的需要,為城鄉小學美術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一、創建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項目組成員在擔任“國培計劃”等項目培訓時發現,許多鄉村學校美術教育問題突出:一是美術師資薄弱,美術教育整體滯后;二是優質美術資源匱乏,美術教育質量不高。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建立校際教師共享和城鄉學?!掷謳头鰴C制,采取同步課堂、共享優質在線資源等方式,補齊師資和資源短板”。鄉村學校要打破原有的禁錮,落實素質教育,向具有優質師資和教學資源的學校借力,以助力鄉村教師專業化發展,推動鄉村學校藝術教育發展。
(一)提出“五位一體”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概念,促進鄉村小學美術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
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背景下,結合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項目組創新提出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概念,圍繞解決鄉村學校美術教師師資薄弱的問題精準施策,組建由優秀學科教師團隊、高校學科專家、學校校長、縣市教研員、城鄉學校美術教師“五位一體”的城鄉美術教師共同體,抱團成長,促進鄉村學校美術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如圖1)。
優秀學科教師團隊是共同體的主持者,由南寧市天桃教育集團及天桃大學區優秀骨干教師組成,通過示范課、專題講座、美術沙龍,帶動共同體成員學校教師在解決真實教學問題中實現協同發展。高校學科專家是共同體的指導者,進入學科課堂進行專業指導幫扶、評估反饋,幫助一線教師破解技術難題。學校校長和縣級教研員是共同體的管理者、協調者,進行相關政策解讀和活動的考核、激勵,與高校協同推進項目實施。城鄉學校美術教師既是課程資源的建設者又是實踐者,在名師引領、專家團隊指導下,共同開發特色美術課程、提升美術教育教學能力(如圖2)。
2015—2023年,項目組先后與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中心小學、南寧市上林縣象山小學、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鎮第二小學、貴港市港南區新塘鎮湖表小學、南寧橫州市(原橫縣)六景鎮啟航學校、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佳棉小學、南寧市武鳴區孔鎮小學等10個縣(市、區)的23所學校結成城鄉教師共同體學校,建立實踐基地,通過教學、教研、課程資源“共享、共研、共建”,協同實現城鄉教師的共同成長?!拔逦灰惑w”的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有力促進了鄉村小學美術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搭建網絡資源平臺,智慧化推進優質美術教學資源共享
項目組基于對廣西龍勝、上林、來賓等部分鄉鎮學校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為實現城鄉教師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時交互,依托現代網絡平臺和學校建立的群暉Synology NAS數據備份資源存儲器,開發了具有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的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云平臺,通過“國培計劃”培訓、“區培計劃”培訓、課題微信公眾號分享、教學QQ群分享等途徑將資源存儲器賬號分享給各成員學校的美術教師。基于小學美術教學需求構建的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云平臺包含“桂美版美術教材資源包”“城鄉教研聯盟”“網絡學院”“教材資源中心”“課后特色課程”五大板塊??紤]到許多鄉村學校的美術教師是兼職、轉崗教師,為了方便這部分教師的美術教學,教學資源包按課堂教學流程細分成教案、教學課件、微課、導入視頻、評價作品視頻、學生作品等,能有效幫助鄉村一線兼職、轉崗教師補齊教育教學中的專業短板。這樣一來,鄉村老師們在美術教學時“畫不得法”“說不清楚”的問題迎刃而解。
在建設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云平臺的過程中,項目組尤為重視實施過程的“互動性”,能根據使用者的反饋定期優化課程資源庫。“互動性”的課程資源庫讓鄉村學校美術教師“希望學、學得會、用得上”的愿望變成了現實。
(三)構建“高校引領、學校支持、鄉村開發”的鄉土課程開發模式,滿足城鄉學校優質均衡發展的需求
鄉村學校有著豐富的鄉土資源,因為師資匱乏、課程建設能力薄弱,需要外部力量的專業引領。項目組在實踐中探索出“高校引領、學校支持、鄉村開發”的城鄉特色美術課程合作開發模式。
“高校引領”在于依托省內外及廣西藝術學院、南寧師范大學的高校學科專家的專業指導,研發鄉土特色課程開發方案。如,南寧師范大學的王瑜教授多次到學校與項目組老師們面對面研究解決教師共同體建設中的瓶頸問題,為課程資源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外部支持?!皩W校支持”在于依托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集團化辦學優勢,為項目組的課程建設提供教育教學基礎設施、教學培訓等方面的內部支持。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為項目組專項采購了群暉Synology NAS數據備份資源存儲器,為課程資源開發提供了技術保障。與武鳴、橫州(原橫縣)等地鄉村學校結成教師共同體成員學校,建立實踐基地,進行課程、教研、教學資源建設探索。
項目組深入桂林龍勝梯田、柳州三江風雨橋、百色靖西繡球街、崇左寧明花山風景區等地,訪談民間藝人,參觀地方博物館,采集地方鄉土文化資源,形成了民族地區特色美術課程的資源研發方案,共同研發出《歡樂的民族節日“三月三”》《銀閃閃的飾品》《認識藝術名師黃格勝》等具有廣西鄉土文化資源特色的美術教學資源包106份、課件125節、微課130節?!半p向輸出”的鄉土課程開發模式,極大地促進了小學美術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滿足了城鄉小學美術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需求。
二、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的創新之處
(一)課程理念創新:提出“城鄉共贏”的美術課程多維融合的課程理念
項目組以城鄉美術課程“共研、共建、共享”的方式,由城市學校向鄉村學校“單向輸出”,變為城鄉學?!半p向協同發展”。一方面高校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融入城市學校優秀教師團隊,共同引領鄉村學校的教學改革,為鄉村學校輸送優質師資;另一方面,鄉村學校為高校師范生教學實踐提供真實的專業成長環境,為城市學校地方美術課程建設提供豐富的鄉土資源。城鄉學?!半p向”協同發展,實現了“城鄉共贏”。
(二)資源開發創新:研發“一站式”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云平臺
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云平臺除了為老師們提供美術教學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包,還有問卷調查、活動方案、美術新課程標準、專家理論講座、優秀課例、國內各版本美術書法教材教參、課后特色課程等2 325余份資源?!耙徽臼健睆V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云平臺打破了校際壁壘,為共同體成員學校的兼職、轉崗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強大助力,有效彌補了農村學校師資不足、教學資源短缺的短板,實現了優質美術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
(三)交流機制創新:創新“五位一體”的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協同發展的交流機制
采取“行政部門+高校專家+學科教師”的隊伍建設方法??h市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校長統籌管理,給予組織和政策支持,是城鄉雙方合作成功的推動力量;高校協同指導,是共同體建設的專業力量;學科教師作為項目的實施者、建設者,是共同體建設的核心力量。在學校支持下,項目組每年與兩所鄉鎮學校結成共同體學校,定期開展培訓、交流、展演活動,推動城鄉小學美術教師教學共研、資源共享、課程共建的常態化。例如,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項目組與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中心校、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方村小學每學期定期開展兩次共研共建活動;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項目組與南寧橫州市六景鎮啟航學校每月開展一次城鄉美術教研共建互訪活動;定期與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南寧市上林縣等共同體成員學校開展線上教研、學生作品交流活動?!拔逦灰惑w”的城鄉教師協同發展的交流機制極大地推動了新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助力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三、創建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的效果與反思
(一)效果
歷經多年探索與實踐檢驗,成效顯著。2015—2023年,項目組為“國培計劃”、“區培計劃”、網絡研修等培訓項目做專題講座26場,受益師生7 500余人。開發的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云平臺匯集學科教學資源、校本研修資源2 325余份,匯編了4本校本課程。這些持續累積的、豐富的課程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已較大面積地輻射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南寧市上林縣、南寧市武鳴區等10個縣(市、區)的31所鄉鎮學校,得到了推廣應用學校的一致好評。
1.城鄉教師教研能力共同提升
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的建設與推進,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加速了城鄉美術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成就了一大批業務精良、教學能力過硬、學科專業素養強的優秀教師。產生自治區優秀教師1名、南寧市學科帶頭人2名、南寧市骨干教師13名、高級教師3名。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美術項目組首批獲評2012年“南寧市示范性教研組”,相關教學成果獲評2022年南寧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課題成果獲評自治區級、南寧市級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得市級以上獎勵166項,承擔支撐課題15項,發表學術論文17篇,形成研究報告7份。在學界產生一定影響。
共同體成員學校美術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中脫穎而出。近兩年有276人獲縣級獎,121人獲市級獎,1人獲自治區級獎。另有2人主持縣級以上課題,16人參與課題研究。其中南寧市武鳴區2022—2023年有56人獲縣級以上教學技能類獎項。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中心小學譚鳳春老師獲評2020年南寧市教育骨干、澄泰鄉優秀教師。
2.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建設的實施,不僅為美術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平臺,而且為城鄉學生學習鄉土化美術課程搭建了平臺。學生們對鄉土特色美術課程興趣濃厚,優秀繪畫作品不斷涌現。2015年至今,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有1 347名學生在自治區級、南寧市級書畫比賽活動中獲獎,且每年有10余件學生書畫作品亮相廣西博物館等大型畫展。在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第二屆“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動中,學校有36名學生獲獎,學校獲得了組委會頒發的牌匾。2023年5月31日—6月6日,“天桃·童畫”少兒美術作品展在廣西藝術學院美術館展出3 000余件學生作品,充分展現天桃學子的奇思妙想和藝術風采。
項目組為鄉村學校學生帶去美術用具,開展校際學生美術作品展,鼓勵鄉村學生參加書畫比賽,讓眾多農村學生享受到與城市學生同等教育資源。共同體成員學校學生參賽、獲獎人數逐年增加。2022—2023年,有132人獲縣級繪畫獎,65人獲市級繪畫獎。實踐學校問卷調查(前、后測)的數據顯示,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度由67.3%上升到91.6%,參加市級繪畫獲獎率由2.3%上升到13.6%。
3.促進學校特色課程的發展
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的美術教育教學長期與高校專家、鄉村學校合作,堅持挖掘民族地區的鄉土文化,將鄉土文化融入日常美術教學,開發特色美術課程,打造“一校一品一特色”,推動學校內涵發展,學校榮獲“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廣西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等稱號。
(二)反思
實踐證明,城鄉教師共同體對城鄉學校教師專業水平的促進作用是明顯的。然而,在推動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非常現實的問題:一是城鄉教師既要完成日常的課堂教學工作,又要兼顧共同體活動的有效開展,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師參與共同體活動的積極性;二是本項目研究僅限于城鄉小學美術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共同體交流活動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后續的實踐中,我們考慮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加強管理,統籌規劃和部署共同體活動的時間安排,或通過行政部門將共同體教師的研修折算成部分課時,減輕城鄉教師工作負荷;二是嘗試跨學科推進活動設計與實施,將不同學科教師納入城鄉教師共同體的交流研討當中,增進各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城鄉教師跨專業學習,開闊視野、豐富教學風格,為早日實現學科融合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宋萑.教師專業共同體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杜靜,常海洋.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之價值回歸[J].教育研究,2020,41(5):126-134.
[4]羅生全,周瑩華.跨學科共同體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效能的價值、經驗及策略體系[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0,19(3):73-79.
[5]邁克爾·富蘭.教育變革新意義[M].趙中建,陳霞,李敏,譯.3版.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0).
[6]李學容.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城鄉統籌教師培訓新策略[J].繼續教育研究,2011(1):44-46.
[7]李穎.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4):220-221.
[8]胡小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網絡學習共同體創建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9,15(2):87-91.
[9]姜國波.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9):42-44.
[10]黎瓊鋒.提升專業品性: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農村教師教育模式創新的探索[J].現代教育管理,2010(3):95-97.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建設路徑的研究”(2023C428)、南寧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立項課題“‘走進博物館美術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2022B13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園(1971—),廣西南寧人,專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美術教學。
(責編 覃瀟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