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路生
[摘 要]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代理家長對留守兒童開展教育是一項艱巨而又漫長的系統性工程,教師只有選擇合理的溝通交流方式,減少溝通交流程序,才可使“雙減”政策有效落地,增進與留守兒童的感情,從而保障留守兒童在一個輕松、自由、安全的氛圍中茁壯成長。文章試從“雙減”背景的相關要求著手,分析當前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項教師代理家長對留守兒童實行教育的具體策略,供相關研究人員參考。
[關鍵詞] “雙減”政策;教師代理家長;留守兒童
一、當前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眾所周知,心理健康與學習成績同等重要,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開展日常教育,在于培養其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而尤為重要的則是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從而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但是由于留守兒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缺少與周圍的溝通,出現內向、自閉、孤僻的心理,從而阻礙了其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首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二)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長期外出工作,將兒童交由祖父輩看管,而祖父輩的思想觀念相對落后,難以形成對留守兒童的科學管理教育,進而出現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落后的現象。[1]例如,留守兒童看護人出于對孩子的愛,對其日常學習狀況缺乏有效監督,在留守兒童放學后無法進行系統化的管理,而留守兒童自身的自制力較差,通常會因沉迷于玩樂而影響學業進步。
(三)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認知能力尚未成熟,其思想觀、價值觀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部分家長存在著錯誤的思想觀念,一味滿足兒童的物質需求,而不關注兒童的思想道德品質發展。
(四)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其自我防范意識相對薄弱,在家庭中多由祖父輩照顧,因此存在著安全隱患。[2]如留守兒童較易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對兒童的安全教育方面相對缺失,無法教育兒童具備自我防護意識,進行自我保護,從而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長遠發展。
二、教師代理家長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范疇
(一)完善課程教育體系
在“雙減”背景下,由于增加了課外輔導時長,因此學校成為留守兒童學習各項文化知識及塑造人格的主要場所,在此背景下,教師代理家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首要開展的重點內容便是完善課程教育體系,對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滿足其學習成長需求。例如,教師針對留守兒童的個性發展規律,提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了解其在思維習慣及思維認知方面的規律,在課程內容中增加有關安全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質提升等各方面的內容,從而有效調整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使其在生活中具備自我保護意識,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
為有效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代理家長高效對留守兒童開展教育便需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從而保障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教師代理家長實施教育,建立動態化管理機制,通過定期更新留守兒童的發展情況,制定出完善的教學策略,定期到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家訪,從而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使留守兒童意識到教師對他們的重視,增強留守兒童學習的積極性。
(三)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這主要指的便是學校通過定期開展形式豐富的實踐活動,以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為主題,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教師可發揮代理家長的作用,在節假日帶領留守兒童出去游玩,參加各種親子活動,從而在增強與留守兒童的親密度時,也能時刻掌握留守兒童的成長變化,進而促進留守兒童社會適應能力及表達能力的提升。
(四)加大教育投入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代理家長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關鍵內容便是增加教育投入,為留守兒童提供充足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例如,學校可通過增加學校圖書館、心理咨詢室及文化活動室建設的投入,為留守兒童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教師發揮家長的作用,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監督指導。與此同時,定期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引導,從而可使留守兒童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學習過程,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教師代理家長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策略
(一)切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最好的教育并非讓所有兒童成才,而是讓所有兒童成“人”,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代理家長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重在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例如,教師通過合理安排工作,全方位地了解每名留守兒童,在衣、食、住、行上予以幫助,從而建立起紐帶,實現與留守兒童的有效溝通,進而便對其心理進行及時開導,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教師的呵護。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在日常教育過程中采取方法不同、形式不同的課外活動,滿足兒童的心理訴求,從而便可有效釋放兒童的心理壓力。
(二)加強安全教育與法治教育
由于留守兒童年齡較小,安全意識與法治觀念不健全,缺少來自父母的有效監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便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脅,因此教師代理家長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便需加強法治教育與安全教育。例如,在“雙減”背景下開展課后服務時,借助網絡、電視上,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對留守兒童進行日常安全教育及法制安全教育,通過演練具體的安全事故,提高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進而有效保障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
(三)建立深厚感情,重視情感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溝通交流平臺層出不窮,因此教師便要充分抓住機遇,應用各種交流軟件實現與留守兒童的溝通交流,從而建立深厚的感情。例如,首先,利用微信、QQ平臺等交流軟件,與留守兒童監護人保持暢通,從而實現教育工作的對接。[3]其次,對所有兒童的實際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建立重難點溝通家庭檔案,安排專業的對接教師走訪家庭,對留守兒童進行主動幫扶,從而解決留守兒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留守兒童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最終在溝通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學校做好保障工作,開展深層次教育
學校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因此便須主動擔當保障工作,從而使教師發揮出代理家長的作用,對留守兒童開展深層次的教育。如在“雙減”背景下,首先,減少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使教師工作更多地傾斜于對留守兒童開展課后服務上,進而保障對留守兒童實行全方位教育;其次,合理安排教師的具體工作,規劃好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工作重點,調動學校全部教師的力量投入對留守兒童的家校溝通工作中,進而不斷提升教育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欣.黨員教師代理家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功能彌補的機制與效果研究[J].新課程,2020(29):36.
[2]劉娜娜.農村小學教師關愛留守兒童現狀的質性研究——以甘肅省Q縣W鎮三所小學的教師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
[3]朱菊川.“雙減”背景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書育人,2022(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