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學活動是滲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教學載體。文章重點分析了在當今社會小學教師如何做到順應時代的發展,拓寬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渠道,為學生提供以多元視角為主的傳統文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小樹立家國情懷,提高民族認同感。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策略;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朱曉琳(1986—),女,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第三中心小學。
要完成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不僅僅需要優化原有教學方式、找到合理的教學渠道,還需要結合理論與實踐經驗進行多元化的嘗試,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完善思維,提升道德品質和思想認識。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傳統文化指的是特定民族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獨特性的活動成果,其內容包括思想、道德、風俗、倫理、文學、宗教、哲學等諸多方面,是各個國家、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遺產。
從內容角度來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
勤儉、誠信等均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1]。而我國的民族精神包括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其中,愛國主義是我國民族精神的核心,從本質上講,愛國主義是鄉土之情的升華,它表現為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強烈期盼,對祖國繁榮昌盛的堅定信念,對祖國主權和尊嚴的堅決捍衛,對賣國求榮的鄙視,對愛國志士的崇敬等。數千年間,歷史的長河中出現了無數為國家利益挺身而出的人,這些人的選擇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影響。此外,重義輕利的義利觀也造就了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民族心理,培育出了大批能在歷史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救國家于危難之間的有志之士[2]。以人為本以及厚德載物等思想理念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中十分重要,且在當下仍有著較強的指導意義[3]。在教授知識時,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多關注學生的主觀意愿,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更順利地發展、成長。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在德育課程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在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合理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有效培養。在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需要注意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教師應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滲透關聯度大的思想文化內容。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從我國社會發展的角度思考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扎根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實現健康成長[4]。
三、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途徑
小學德育課程包括道德與法治課程及品德與社會課程等[5]。小學德育工作開展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想科學合理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課程,教師需結合德育課程的具體內容,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或教學階段開展教學。
具體來說,在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可以通過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動育人等方式,在多渠道的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一)文化育人:讓學生深入感知優秀傳統文化
1.借助經典作品
在小學德育課程中,教師應通過合理的方式,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經典作品片段展示出來,帶領學生學習這些片段,讓不同學段的學生都能夠受到《三字經》《論語》《孟子》等經典作品的影響[6]。
以部編版教材為例,該版本教材中有百余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文章,這些文章分布在小學語文教材、德育教材等學科教材中。該版本教材無論是在文章內容上,還是在文章插圖的選擇上,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7],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經典作品帶學生走近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當然,教師不僅可以借助學科教材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經典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還可以結合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提供經典作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經典作品通常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8],在講解這些文章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誦讀等方式引導小學生仔細品讀這些文章的文字,感受作品背后的思想意蘊,讓學生真正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受到良好的熏陶。
2.優化校園文化環境
良好的德育教學環境有利于教師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校園環境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元素[9],為了更好地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及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優化校園文化環境。
首先,學??梢岳脗鹘y文化元素科學合理地裝點校園,重視校園的文化氛圍和學術氛圍,打造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校園環境。學??梢栽谛@內修建歷史名人雕像,或者為學生提供讀書閣等閱讀場所。此外,學校也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環境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促進作用,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優化校園環境。例如,學??梢怨膭罱處熍c學生溝通,了解學生近期感興趣的影視作品,隨后將這些影視作品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挖掘出來,并將相關分析粘貼在學校走廊或者校園宣傳欄上。需注意的是,針對校園的規劃設計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要打造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校園,教師需要不斷根據學生實際學習需求改造校園環境,發揮校園環境的重要育人作用;學校也需要加強與社會多方的合作,通過教育合力持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其次,學??梢栽诖蛟鞂W校的文化品牌時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具體來說,學??梢栽谠O計學校的學風、校訓時,參考我國經典作品的教育觀點,讓學校的學風、校訓帶上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氣息;在設計學校校徽時,學校也可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最后,教師可以在裝點教室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例如粘貼古人的名言警句在教室,以及在黑板報中設置傳統德育小知識欄目,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室氛圍,讓環境發揮隱性教育作用。
3.建設校園網絡文化陣地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逐漸進入小學校園,成為小學教師的重要輔助教學工具。信息化設備不僅為教師拓寬了教學渠道,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在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時,學校及教師也應充分考慮如何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與觀念。
首先,學校可以利用校園網站主頁展示經典作品片段??紤]到《弟子規》《三字經》中的許多篇目較為短小精悍,學校可選取片段展示在校園網站主頁,使學生在瀏覽網頁的過程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此外,學校也可以通過校園網站分享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文章,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節日的發展歷史以及傳統民俗活動,由此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的影響,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其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展現豐富、生動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教師可以定期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分享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介紹視頻或者益智類短片,讓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對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更加立體的認識。與此同時,這樣的分享也可以促進學生視覺、聽覺的協同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認知。例如,在端午節期間,教師可分享介紹屈原的動畫片,一方面讓學生了解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習俗,另一方面讓學生意識到屈原對國家的情感,幫助學生增強愛國情懷以及社會責任感。
最后,教師應及時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規范學生在網絡上的行為,避免學生受到不良行為的影響。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在使用網絡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或者遇到不恰當的行為。因此,教師在利用網絡平臺教學的同時,也應及時與學生討論優秀傳統文化理念,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上網行為以及遇到的不良行為,由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掌握正確的利用網絡學習的方式。
(二)管理育人:加強師風建設,讓學生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從本質上講,校園文化是學校人文傳統和優良校風的延伸,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強大的助力[10]。所以,學校應基于德育要求加強師風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實現管理育人。師風建設是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加強師風建設,學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推出相應的舉措,小學德育教師也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極履行自己的責任,展現自己的職業精神、專業素養。學生會受到教師行為的極大影響,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可以在展現自己職業精神、專業素養的同時,展現自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如數家珍以及自己豐厚的文化底蘊。為此,教師需要在工作之外的時間積極閱讀經典篇目,感受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影響自己的言行舉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和個人魅力。由此,教師可以更好地感染學生。
(三)活動育人:讓學生自覺內化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還可以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基于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各式各樣的讀書活動或競賽。
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讀書活動中朗讀《弟子規》《三字經》的經典篇目,一方面讓學生探究經典作品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受到經典作品的影響,自覺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
此外,在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實踐活動時,教師也應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實踐活動的具體情況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引導學生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操場上玩“兩人三足”游戲。此時,學生不僅需要了解游戲規則,也需要確保同組學生了解游戲規則,并綁好帶子,進行適當的練習。在此期間,每個學習小組還需要選出一名帶頭人,這名帶頭人需要喊口號以幫助組員統一動作,從而正確邁開步伐跑到指定位置。在這類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順勢滲透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優秀傳統文化理念,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價值觀。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科學合理地在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利用小學德育課程、校園環境,讓學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教師應當積極接觸經典作品,以身作則,影響學生;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滲透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王靜.論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教育[J].學周刊,2022(05):85-86.
[2]林敏.小學德育教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與實踐[J].讀與寫,2022(07):40-42.
[3]閆永勝.如何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德育教育[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2(04):23-24.
[4]陳令軍.強化小學德育工作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華夏教師,2021(32):3-4.
[5]王歡.小學德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研究[J].教師,2021(03):19-20.
[6]劉錦輝.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157.
[7]章希.淺談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131-132.
[8]羅燕翔.試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2021(02):34-35.
[9]曹永輝.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22):226.
[10]閆大芹.小學德育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探究[J].中外交流,2021,28(0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