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慧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授解題技巧,是培養學生解題思維和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文章分析了新課程背景下傳授學生解題技巧的重要性,并借助實際例題闡述如何靈活運用解題技巧,明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向,旨在幫助學生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從根本上提高解題技能,為其日后長遠的學習之路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解題技巧
解題能力是每一名小學生都應具備的,只有掌握多元化的解題技巧才能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學習中或生活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基于此,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重視解題技巧的傳授,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和認知特點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借助習題訓練傳授相應技巧,引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全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目的.
一、新課程背景下傳授學生解題技巧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全面掌握數學知識
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不具備完善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學習新課知識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尤其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其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小學生在課堂上憑借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語言轉述,很難深入理解其中內涵,無法將其靈活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此時,便體現出傳授解題技巧的重要性,通過對解決方法的傳授將知識點融入具體問題中,可以幫助學生發現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領悟它們的深層次內涵,保證問題的順利解決.由此可見,教師傳授解題技巧加深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原本抽象的文字知識以習題的方式呈現,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總結出答案,從而全面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二)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
教師通過傳授解題技巧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思維意識,使他們在解決問題時思路變得更加清晰,能夠快速厘清此題需要用到的公式或定理,有助于數學思想的形成.這也正是小學生暫時還不具備的特質,很多學生將大部分時間用于習題演練中,希望能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是多數學生都忽略了解題技巧的應用,一味地按照固定思路進行思考,一旦題目類型發生轉變,則無法快速作出調整,從而影響了解題效率和準確率.而解題技巧的傳授則能有效彌補這一不足,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形成靈活的思維意識,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擺脫傳統思維的限制,能夠根據題目要求的變化隨機應變,促進解題效率的提高.基于此,為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靈活思維,教師應重視解題技巧的傳授,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做好鋪墊.
(三)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傳授解題技巧時可以引導學生將之前學過的內容遷移到全新的情境中,把原本復雜的例題轉化為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在新舊知識的結合下利用熟悉的方法進行解答.也就是說,教師負責傳授解題技巧,學生受到啟發后,嘗試將以往學過的理論知識應用于例題中,或是將題干中提供的信息轉化為更加符合自我認知能力的習題,再利用一定技巧將其解決,有效降低了題目的難度,促進解題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由此可見,新課程背景下傳授解題技巧的重要影響,能夠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明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向和方法.教師耐心地引導學生順利走出困境,為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解題技巧教學策略
(一)強化學生審題能力———運用解題技巧的基本要求
在傳授解題技巧的過程中,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環節.要想快速厘清題目要求,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就必須認真閱讀文字信息,這也是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巧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逐字逐句完成讀題,找到解題的切入點,為問題的順利解決做好準備.可以從標記關鍵詞和分析關鍵句兩個方面入手.現階段,多數小學生存在“一目十行”的問題,在審題時缺乏耐心,常常因為粗心而忽略重要信息,影響答案的準確率.所以,教師可以從審題技巧入手,教給學生如何提取關鍵字詞,有針對性地研究題目,進而掌握題干的具體要求.分析關鍵句是指深入分析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教師帶領學生深入挖掘題干信息,總結出背后蘊含的規律,通過對關鍵句的分析總結出隱含的已知條件,以此確保問題的順利解決.
以“扇形統計圖”教學為例,教師將例題展示在大屏幕上:周末,樂樂一家到超市購物,一共帶了500元,其中樂樂花了110元,媽媽花了190元,剩下的爸爸花,求他們三人花的錢各占總數的百分比,并在扇形統計圖中表示出來.首先,教師帶領學生認真讀題,500元是非常關鍵的信息,還要將不同人物與所花的錢數對應起來,并要求他們用圈點勾畫的方式特殊標記題干中出現的數字.其次,結合扇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分別計算出一家三口所花錢數的占比.樂樂:110÷500=22%;媽媽:190÷500=38%;爸爸:1-22%-38%=40%.最后,根據題目的最后一句話可知,要將具體數據在扇形統計圖中表示出來,這就意味著還要計算每個人相應的代表度數,樂樂:360°×22%=79.2°;媽媽:360°×38%=136.8°;爸爸:360°×40%=144°.這樣,教師通過標記關鍵詞和分析關鍵句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使學生掌握了解題技巧,有效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促進了其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融入數形結合思想———掌握解題技巧的必經之路
數形結合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解決具體問題的有效方法.將數字與圖形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還可以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知識框架,為深度學習理念的落實奠定基礎.線段圖有利于重組解題信息,利用幾條組合在一起的線段表示題目中提到的關系,將數字以線段的方式呈現,能夠加深學生對已知條件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解題難度.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線段圖給學生傳授解題技巧,在數形結合中明確題目的具體要求,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充分保證解決問題的準確率.尤其是在面對應用題時,題干信息較少,需要學生深入挖掘,此時教師便可以通過繪制線段圖的方式總結出例題中的隱含條件,將復雜的數量關系以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彰顯繪制線段圖對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

(三)靈活應用比的知識———活用解題技巧的重要過程
“比”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學習這一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與“比”有關的實際問題,還可以幫助學生靈活應對相應的分數乘法或除法例題,可見它應用范圍之廣泛.這也意味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傳授學生解題技巧既能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發揮出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因此,教師要提高對“比”相關內容的重視程度,深入分析其中蘊含的理論知識,在備課時認真研讀教材,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總結出本課的重難點所在,以此為依據設計不同類型的應用題,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關于“比”的解題技巧.
以“比”教學為例,例題一:把300本作業本按照4∶5∶6的比例分給四、五、六三個年級,各個年級分別得到多少本作業本?對于此類習題,要先計算出比所占的份數,再根據具體的數量關系進行計算,4+5+6=15,300÷15=20,20×4=80,20×5=100,20×6=120,所以,四年級可得80本,五年級可得100本,六年級可得120本.在“比例”一課中,有很多例題同樣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為了加強學生對比例的應用,教師可繼續出示例題:一艘輪船,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20千米,12小時到達,從乙地返回甲地時,每小時行駛4千米,幾小時可以到達?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進行計算,在反復的練習中強化學生的解題技能.
(四)尋求多種解答方式———應用解題技巧的思維支持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維度分析問題,為其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助力.將這一觀點踐行在習題訓練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便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不局限于固定的解題思路,或者說,不滿足于一種解題方式,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自主探究多種解答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育.從學生的角度而言,一題多解有著較高的難度,但是有利于鍛煉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教師應鼓勵他們嘗試利用多元化的方法解決問題,掌握多種解題技巧.

結 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基本思想、技能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傳授解題技巧能夠有效彌補這一不足,讓學生知道不同類型的習題的解答方法,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其林.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小學數學中年級解題技巧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2(36):22-25.
[2]高加霞.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解題技巧探[J].科幻畫報,2022(10):84-86.
[3]劉剛.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解題技巧[J].新課程導學,2022(20):70-73.
[4]朱以威.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解題技巧探究[J].讀寫算,2022(8):144-146.
[5]李青蘭.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能力培養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