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芬 張石清 陳愛華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面臨著思政元素融入不足的問題。文章以應用型課程改革為契機,在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重構的過程中,全方位、全過程地融入科技報國、創新意識、工匠精神、工程倫理四類思政主題元素,形成基于學習任務驅動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思政育人效果。
[關鍵詞]新工科;課程思政;專思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22-0107-04
近年來,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新產業的快速興起催生了經濟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倒逼高校工程教育的改革,以適應新產業形態下實踐型、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為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領域“新工科”概念應運而生,對課程與教學模式在內涵上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提出全面推進“四新建設”,培養一流人才,工程教育改革進入快車道[1]。新工科背景下,專業人才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要求課程建設在內容選擇編排、教學實施上進行多科跨界、產教融合、價值引領、有序重構和按需施教。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三全育人”教育要求,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2020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3],對課程思政提出了具體要求,為工科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背景
(一)課程概況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臺州學院電子專業大一新生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作為面向過程、接近底層的高級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具有工程性特征和工具性作用,為面向地方新興產業電子工程師的程序設計能力培養奠定基礎,滿足新工科時代多學科融合的“工程實踐導向”要求。因此,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在培養新時代卓越工程人才上發揮著重要的夯基功能,需要以“價值引領、融合創新、學生中心、質量為本、追求卓越”為原則,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從而培養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兼具的工程技術人才[4]。
(二)存在的問題
如何在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尚缺乏一個系統性的理論體系。目前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需要任課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學過程中潤物無聲地落實思政育人。然而,工科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傳統教學,一是往往聚焦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價值觀導向、職業素養等培育功能;二是由于教學內容中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存在“兩張皮”現象,沒有形成專業教學與思政育人相融合的教學內容,導致部分教師采用簡單生硬的思政導入,容易走向思政教育形式化,無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生思政素養[5]。因此,如何在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過程實施中結合專業知識特點,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將思政育人貫穿教學全過程,是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施力方向。
二、專思融合的教學設計
筆者結合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以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對課程思政的目標、內容、教法、評價等進行系統設計,并將思政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做到四個相統一:課程思政目標與課程素養目標相統一、課程思政內容與學習任務相統一、思政教學方法與探究式學習策略相統一、思政評價方式與課程評價方式相統一。
(一)專思融合的課程目標設計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以應用型、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為目標,遵循“育人為本、學生中心、成果導向、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在知識、能力、素養三個維度進行系統性的目標設計,將科技報國、創新意識、工匠精神、工程倫理四個思政主題融入素養目標維度中,實現兩者的融合統一。專思融合的課程目標具體設置如下: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能夠精確區分數據類型、表達式、運算符及三種基本結構,清晰解釋數組、函數、指針等用法。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能夠分析工程實際問題,提出創新思路,協作設計方案,獨立編寫并調試代碼。
3.素養目標:引導學生樹立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嚴謹求真的務實態度和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
其中,對于素養目標的實現,在學生的思維和行動上具體體現為:
科技報國:通過軟件領域技術突破案例,激發學生科技強國的志向,誘發出科技報國的愿望和科技自強的信念,樹立家國情懷和社會服務意識,通過程序設計解決社會民生問題。
創新意識:通過創新案例導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精神,運用創新思維分析程序設計任務,找到技術方案,運用創新方法解決技術問題。
工匠精神:通過程序設計調試,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用一絲不茍、嚴謹的態度編寫程序代碼,用簡約的風格優化代碼,用細致耐心的工作態度反復調試修改代碼。
工程倫理:通過工程實例培養學生務實的態度,樹立程序設計的成本和時間意識,能遵循工程實踐要求設計可靠的代碼,能樹立規范意識,設計可讀性強的模塊化代碼。
(二)專思融合的教學內容設計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內容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實現學習任務的實施與課程思政的體驗同步展開(見圖1)。筆者以學生的成果產出為導向,對接崗位真實任務,對標工程實踐創新要求,堅持源于行業應用、源于生活應用、源于校園應用需求的設計方向,設計一系列課程學習任務,并將以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思政元素貫穿學習任務的方案設計、代碼調試、實戰應用等教學全過程,實現科技報國、創新意識、工匠精神、工程倫理的價值塑造,從而建設專思融合的課程思政內容,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有效的教學載體,體現課程思政內容與學習任務相統一。
筆者梳理了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知識體系,形成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數組應用、函數應用、指針應用、結構體、文件八大結構化的教學模塊(見表1),每個模塊都有相應的任務,既有多學科融合的工程性任務,如“智能農業大棚”“創新購物機器人”“信息加密”等,又有思政型任務,如“打印‘紅船慶百年建黨”“黨的二十大報告詞頻分析”等。通過這兩種類型的任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驅動學生進行價值體驗,從而實現浸潤式的思政育人。
(三)專思融合的教學方法設計
以學習任務為起點,將教學內容知識點轉化為結構化的學習支持。在學習任務的驅動和學習支持的指導下,按照歸納型探究式學習策略,設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BOPPPS教學活動,即通過“導入情境(B)—引出任務(O)—預習診斷(P)—探究新知(P)—實戰訓練(P)—評價總結(S)”,將思政育人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思政教學方法與探究式學習策略相統一。
以“函數的定義與調用”一節課為例,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推送預習資源,并在線上發布預習自檢任務,在答疑過程中鼓勵學生踏實學習,遇到困難不氣餒,并根據線上統計結果,關注學生提交代碼的迭代過程。對于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反復修改和提交代碼直至通過的學生,及時予以肯定。課后鼓勵學生通過線上推出的趣味競賽、游戲闖關等渠道自主拓展學習,挑戰更有難度的任務,實現高階學習目標,培育工匠精神。課堂在BOPPPS教學模式中各個環節的思政融入如表2所示。
(四)專思融合的教學評價設計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學生學業持續改進,開展“點線面”綜合的多維度評價,即從階段、期中、期末的階段性測試點,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生成長記錄線,知識、能力、素養的復合面等維度,設計了“總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綜合性評價”的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持續提升,體現思政評價方式與課程評價方式相統一。各評價環節如圖2和圖3所示。
三、思政教學效果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立足課程思政的共性和課程的專業特性相統一,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將課程思政設計與課程教學設計融合為一體,強化了課程專業與思政的綜合育人效果。筆者于2023年3月14日通過問卷星向2021級電子3班(30人)和2022級電子12班(60人)發布了問卷調查,共收回66份有效答卷。通過分析,學生總體對課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持肯定態度,有51名(占77.27%)學生認為,課堂中的團隊賽等環節有助于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培養批判思維、自我認同和尊重他人等素養;53名(占80.3%)學生認為,課后挖掘并設計C語言應用案例,有助于樹立創新意識和科技意識;55名(占比83.33%)學生認為,實戰練習有助于培養嚴謹求真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4名(占66.67%)學生認為,結合在線平臺的課程教學模式,有助于塑造堅持不懈、積極上進的人格;40名(占60.61%)學生認為,課程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樹立科學的態度和終身學習的理念。
四、結語
本文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基礎課程的思政融入問題,以學習任務為主線,將思政育人貫穿學習任務實施的全過程,從而構建出專思融合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落實了“成果為導向、學生為中心、育人為根本”等的新工科教育理念,實現了對思政目標、思政教學內容、思政教學方法、思政教學評價等全方位重構,從而為新工科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EB/OL].(2018-10-17)[2023-06-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 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3)[2023-06-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97bb09e30
0111a29000000056426eb6f.
[4] 李薇,黑新宏,王磊,等.課程思政教育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9(11):20-23.
[5] 王婷,謝夏明,譚長銀.課程思政融入高校專業課程的困境與實現路徑[J].高教學刊,2023,9(15):13-16.
[責任編輯:黃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