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李亞
[摘 要]持續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以更好地滿足地方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地方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肩負著為地方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重任。學科競賽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探討了學科競賽對學生、教師以及學校層面的積極作用與意義,并提出了高校如何更好地組織和參加學科競賽的幾點思考,為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科競賽;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22-0131-04
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地方對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因此,培養出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目標。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更應主動承擔起培養此類人才的重任。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關注和重視。學科競賽是以學生興趣為導向、以創新型科技成果為載體的科研實踐活動,它要求大學生運用學習過程中建立的邏輯思維進行發散思維,發展創新思維,并創造出創新性作品[1]。相較于那些未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特別是那些在競賽中擔任重要角色的學生,往往具有更強的進取心和開拓精神,更能快速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挑戰。實踐證明,學科競賽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顯著效果,那些在創新競賽活動中接受過系統訓練的學生,他們的就業或深造質量較高,普遍受到用人單位或高校研究生導師的歡迎[2]。
一、學科競賽對高校建設的作用與意義
學科競賽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具有常規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創新教育功能[3]。根據《2023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競賽目錄和《安徽省大學生學科和技能競賽A、B類項目列表(2019年版)》可知,學科競賽通常由國家部委、教育部、學會、賽事組委會以及高校等多種類型的單位主辦,涵蓋了大多數的學科專業類型,適合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參加。隨著學科競賽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它對學生成才、教師成長和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學科競賽對學生成才的影響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表明,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與未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相比,他們的動手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大多數的學科競賽項目不僅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著重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一些理工科的競賽項目,對學生動手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更高。讓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是解決學生高分低能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在學科競賽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為了獲得獎項,參賽學生必須更加專注和團結。尤其是在高級別的學科競賽中,競爭對手不再只是來自本校,而是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優秀學生。與其他高校同專業的學生同臺競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精神,同時也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是“00后”,家庭條件相對優越,家長也非常重視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這些學生雖然個人能力都很出色,但往往缺乏團隊合作意識,這可能不利于他們日后的學習和工作。除了少數的學科競賽項目要求個人提交作品,大多數的學科競賽項目需要學生分工合作才能完成。通過參加學科競賽,可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數量持續增加,每年高校畢業生都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已經成為各個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學科競賽對學生專業知識的要求較高,參加完學科競賽項目后,學生能夠從中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此外,目前的學科競賽項目中有很多創新創業類的頂尖賽事,學生通過參加這類賽事,不僅可以提高自身參加創業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優秀的學科競賽項目獲得投資創業的機會。這樣一來,既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也為社會創造了一部分就業崗位,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
(二)學科競賽對教師成長的影響
1.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包括基本專業素養和教師實施具體教學活動的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實踐不僅來源于第一課堂教學,還來源于包括學科競賽在內的第二課堂[4]。學科競賽的選題大多來自真實的相關行業問題,很多項目都圍繞解決實際問題展開。在指導學科競賽時,教師需要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教師能夠更好地傳授專業知識,并利用學科競賽案例作為課堂補充,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理論知識,同時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師之間的協作能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實際問題不是僅僅涉及單個學科專業,而是需要多個學科的教師協作解決。參加學科競賽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協作能力,為后續科研團隊的建設提供參考。例如,建筑設計競賽項目不僅涉及土木工程和建筑成本的內容,還涉及周邊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3.有利于提高教師科研成果的轉化
高校教師有較多的科研成果需要轉化,但往往由于教學和科研任務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通過參加學科競賽,教師不僅可以展示科研成果,吸引投資者關注,還可以根據評委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科研成果,為后續科研成果轉化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打下基礎。相比于教師自己尋找投資者,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更傾向于從高級別賽事獲獎項目中挑選投資項目。例如,每年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國家金獎項目,都是備受投資者青睞的優秀項目。
(三)學科競賽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影響
1.有助于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相比于“雙一流”高校,地方高校在社會上的認可度普遍較低,特別是在跨地區后這一現象更為明顯。中學生和家長往往對地方高校缺乏了解,而學科競賽是衡量高校排名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獲獎多的高校可以提高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學風建設,形成良好學風。例如,部分地方高校在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中表現突出,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這有利于招生時吸引學生和家長選擇,從而招錄到更優秀的生源,形成人才培養的正向反饋,更加有利于學校的后續發展。
2.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學科競賽活動是高校不同類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補充,不同類型的學科競賽對應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5]。參加和組織學科競賽有利于高校針對競賽人才需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教師通過學科競賽發現實踐教學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為后續實踐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指導,真正地做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3.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生就業率
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提高他們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成為地方政府和高校的重要任務。參加過學科競賽并獲獎的學生更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提高其就業競爭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就業表現,讓家長和用人單位都滿意。
二、基于學科競賽促進創新人才培養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地方高校可以依托學科競賽,不斷調整和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以促進創新人才培養。隨著地方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如何利用好學科競賽項目培養創新人才是高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積極承辦重大學科競賽,主動布局學科競賽
1.積極申請承辦省級重大學科競賽
當前,大多數地方高校對學科競賽重視程度逐漸增強,制訂了一系列獎勵政策,以提高學生和教師參加學科競賽的參與率和獲獎率。盡管這些獎勵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高校師生參賽的積極性,但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學科競賽的競爭程度。如果長期下去,可能會降低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因此,地方高校應提前規劃,并主動布局學科競賽賽事,積極申請承辦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校的影響力,還可以在校園內營造競賽的氛圍。
2.鼓勵特色或優勢專業開發新的學科競賽項目
根據《2023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競賽目錄可知,一些學科專業高級別的競賽較少,不利于學生參與相關競賽。同時,各類競賽參賽門檻較高,學生需要通過層層預選賽才能晉級至更高級別的比賽,被淘汰的學生便與競賽無緣,這會降低他們的積極性[6],也不利于學校通過學科競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地方高校應積極鼓勵特色或優勢專業開發新的、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學科競賽項目,并擴大新賽事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校參與競爭,為未來申報成為省級及以上高級別競賽項目奠定良好基礎。
3.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學科競賽項目
目前,雖然每所高校都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但大多數實習基地僅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未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因此,地方高校應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參與和申報學科競賽項目。在設計學科競賽項目時,應根據企業所存在的難點和痛點問題來設計,可設計類似于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產業賽道。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增進校企合作。
4.加大與其他高校學科競賽項目的合作力度
目前,雖然不同高校的學生和教師在學科競賽項目上已有不少合作,但是高校之間對學科競賽項目的合作卻較為少見。與其他高校共同參加學科競賽項目更有利于人才之間的交流和培養。由于不同高校的學術風格和思考方式各異,加強與其他高校在學科競賽項目上的合作,更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二)不斷優化學科競賽傳承
1.學生傳承
地方高校參賽的主力軍通常是大二和大三學期的學生,他們通常是通過社團的學長學姐和專業授課教師接觸比賽,往往要到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才有機會參加比賽。考慮到學生在大學可能會面臨不知所措和迷茫的問題,高校應在新生入學時,從理科、文科、藝術成績優秀的學生中選拔人才,進行額外的競賽培訓(見圖1)。通過持續的選拔和培訓,組建優秀的參賽隊伍,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并專注于某些競賽項目,打造出學科競賽的品牌效應。
2.指導教師傳承
學科競賽活動的有序開展離不開指導教師的關鍵作用。“名師出高徒”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都強調了指導教師的重要性。因此,專業的師資力量是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通過對比近幾年某些項目的學科競賽獲獎名單,可以發現部分教師連續幾年指導的學生在專業賽事中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因此,學校應該培養一批在不同賽事中的 “金師”,構建多元化師資隊伍,吸引優秀教師組成指導團隊,通過優秀指導教師的“傳幫帶”形式,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
3.學院傳承
相較于學校政策的鼓勵和考核,學院氛圍對學科競賽的影響更為顯著,因為學院是學科競賽項目最有力的支持者。一些文科學院可能認為自身適合參加的賽事類型較少,導致其獲獎數量不如理科學院,然而研究發現,某些文科學院的獲獎數量并不遜于理科學院。這些學院通過專注于專業賽事并傳承下去,增加學生參與度。因此,不斷優化學院對學科競賽的傳承是十分必要的。
4.賽事傳承
許多學科競賽項目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取得突破,因此學校應該選擇一批賽事,組織教師和學生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不斷深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后期獲獎數量也會不斷增加。
(三)搭建有利于學科競賽的平臺
1.線上平臺的搭建
地方應用型高校應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官方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抖音和微博等,定期發布競賽信息和教師、學生獲獎情況,以營造良好的學科競賽氛圍并擴大其影響力。同時做好報名和獲獎宣傳工作,營造濃厚的學科競賽氛圍,并提高學科競賽的參與率。
2.線下平臺的搭建
高校可以定期舉辦競賽沙龍和展演活動,制定競賽活動計劃,并邀請優秀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以提高學生參與競賽活動的積極性。
三、結語
應用型本科高校有責任培養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但與“雙一流”高校相比,其培養經費有限。因此,必須優化人才培養路徑,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以更好地發展壯大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和促進高校教學改革,地方高校應重視學科競賽,營造學科競賽氛圍,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并以學科競賽為突破口,培養創新人才,提高教學質量。但也要警惕個別賽事“為賽而賽”的趨勢,注重比賽總結。
[ 參 考 文 獻 ]
[1] 王亞娜,金麗馥,毛罕平.學科競賽中大學生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5):104-114.
[2] 侯建華,陳少平,陳錕,等.大學生學科競賽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1):19-22.
[3] 薛永兵.大學生學科競賽引領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6,3(37):3-6.
[4] 何春保,倪春林,李庚英,等.提高大學生學科競賽實踐教學質量的途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10):23-26.
[5] 陳臨強,趙春魚,趙燕,等.理工類大學生競賽發展生態及治理優化:基于2012—2019年狀態數據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67-72.
[6] 崔娟娟,陳萬培.獨立學院以學科競賽為載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探討與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6):80-82.
[責任編輯:梁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