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娜 孟婕 李勇蕾 鄭春偉 郝魁



摘 要:本文以《汽車車身電控技術》為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項目化教學模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創新創造素養融入“第一課堂專業教學”和“第二課堂素質實踐”中,從思想上和行為上解決該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存在的不想聽、聽不懂、聽懂不理解、理解不會操作、會操作但不符合職業規范的問題,建立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造教育的感情鏈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培養學生成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優秀公民、技術技能人才、創新創造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課程思政 汽車車身電控技術 創新創造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adop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project-based teaching mode to integr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literacy,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literacy into the "first classroom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second classroom quality practice". The course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tudents not wanting to listen, not 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 but not 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 but not operating, operating but not conforming to professional norms, to establish an emotional link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m to become a good citize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echnical skills personnel and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personnel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urriculum Civics;Auto Body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1 高職院校“思-專-創”融合教學改革意義
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根本任務,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1]。
高職院校學生從人才培養目標而言,第一層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優秀公民,第二層次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第三層次為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創新創造人才。此三層次具體解釋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為核心的公民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專業知識為核心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以發展為核心的創新創造能力[2]。具體素養如圖1所示。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愛國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建立起公民與祖國最牢固的情感紐帶。敬業是職業道德的靈魂,它為個人安身立命奠定基礎。誠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也是社會運行的基本條件。友善,是公民德行的光譜,它為人與人的交往注入正能量。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甘于奉獻、精益求精是以專業知識為核心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職業是公民在社會中維持生存需求的主要活動,職業理想是建立在個人專業知識、能力、興趣以及職業激情的基礎上對未來所從事專業、工作、事業的向往和追求;職業道德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符合自身職業特點的職業行為規范,它涉及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3]。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是以發展為核心的創新創造能力,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都是無數次人類實踐問題的發現、分析和解決,我們需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學習、去理解、去認同當前我國的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一線實操工作人員的重要組成群體,他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是汽車行業工作崗位上的技術技能人才,是推動社會創新創造的人才,三者的關系是統一的。本文以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汽車車身電控技術》為例,在專業教學中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技術技能人才素質、創新創造人才素質進行探索和研究。
2 《汽車車身電控技術》課程“思-專-創”融合建設思路
《汽車車身電控技術》課程是國家示范性建設項目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核心課,知識理論抽象,邏輯原理復雜,現階段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存在不想聽、聽不懂、聽懂不理解、理解不會操作、會操作但不符合汽車售后維修手冊規定的現象[4]。
課程通過“第一課堂項目化”專業教學和“第二課堂素質實踐”工程驗證的方式開展,將教學內容劃分為“項目案例”,理論教學以項目開發的思路開展,實踐教學以工程驗證的思路開展。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項目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完成課前啟化、課中內化和課后轉化的學習過程,最終完成課程任務[5-6]。
3 《汽車車身電控技術》課程教學案例
本案例以汽車電動車窗、座椅及后視鏡檢修教學內容中的汽車電動車窗工作原理和故障檢修為例,對應汽車機電維修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結合學生情況,確定三維教學目標。
3.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正確描述汽車電動車窗工作原理。
(2)正確分析汽車電動車窗工作電路。
(3)精準排查和診斷汽車電動車窗故障。
2.能力目標
(1)繪制汽車電動車窗工作電路。
(2)模擬仿真汽車電動車窗電機正反轉工作電路。
(3)第二課堂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汽車電路作品設計。
3.素質目標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愛國:“玻璃大王”的“國產”雄心(汽車玻璃巨頭“福耀玻璃”的發展歷程)。
(2)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之精益求精:汽車電動車窗工作電路圖繪制、汽車電動車窗電機正反轉工作電路模擬仿真的實現。
(3)創新創造能力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汽車電路作品設計的實現。
3.2 教學過程實施
1.課前啟化
汽車電動車窗電控系統主要依靠電機正反轉實現車窗玻璃的上升和下降,通過前期繼電器知識學習,設計單刀雙擲開關繼電器電機正反轉控制電路,建立電動車窗電路基礎認知,激發學生理論學習興趣。課前1-2天,學生職教云平臺領取汽車電動車窗教學項目任務書,小組討論繪制電機正反轉控制電路如圖2所示。
2.課中內化
課中內化包括引入任務、分析原理、實踐操作、模擬仿真、實車演練5個環節。(表1)
3.課后轉化
課后對頭腦風暴討論出的創新創造作品設計思路進行總結分析,制作出成品并撰寫項目任務書,通過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3.3 教學考核評價
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主,采用“全過程、多主體、多維度”教學實時評價體系,將安全規范、8S管理等素質目標納入考核內容。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質量和學習態度。適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有針對性行的進行差異化指導。
4 總結
高職院校學生是未來我國工程實踐和工程應用的主力軍,學生作為公民、技術技能人才、創新創造人才,如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將個人命運與企業、與行業、與國家緊密相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以人為本”、“立德樹人”專業教學的研究課題。本文針對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汽車車身電控技術》課程,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為核心的公民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專業知識為核心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以發展為核心的創新創造素養融于專業教學中,通過項目化教學方式完成第一課堂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以第二課堂參與體驗建立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創新創造素養的認識、理解和認同。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包頭職業技術學院項目“基于創新方法TRIZ理論的汽車專業“專創融合”教學創新實踐改革研究”(項目編號:RW202103,主持人:郭麗娜);
2021年度包頭市青年創新人才項目“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職院校“思創融合”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主持人:郭麗娜);
2021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程思政建設專項項目“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研究與實踐(團隊)”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SZXTD2108,主持人,李勇蕾)。
參考文獻:
[1]江儒敏,金湖庭.海洋觀課程思政融合育人路徑探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2(04):65-68.
[2]李斌,吳朝暉,周紹林,陳志堅.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50):121-124.
[3]楊秀芳,于淑霞.基于教學能力比賽的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汽車維護與修理,2022(02):47-49.
[4]涂琴.高職機電類專業《液壓與氣動》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J].液壓與氣動,2022,46(10):122-131.
[5]何曉文,秦霞,崔洪珊.高職院校藥物分析技術課程線上教學實踐探索[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3):85-89.
[6]周純杰,何頂新,張耀,胡曉婭.新工科背景下自動化專業實踐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