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旭峰
摘 要:基于“雙減”背景,首先分析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的意義;其次剖析小學階段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最后研究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期望學生在作業設計形式的創新下,能夠適應“雙減”背景下數學教學的變化.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不但能幫助學生回顧與鞏固課堂知識,還是對課堂知識的延續及補充.關于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一直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師應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目的進行作業設計.所以,教師應兼顧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在對作業進行控量設計的基礎下,重視作業質量的提升,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1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的意義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印發,對作業結構、作業設計質量等各方面給出了具體指導,要求各區域、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教師優化作業設計時,不僅要注意作業形式的改變、作業量的精簡,還要重視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學情特點進行作業設計和布置.“雙減”政策的目的就是將學生從休息時間幾乎被作業擠占的困境里解放出來,使他們脫離犧牲睡眠時間去完成作業的窘境,這種減負行為不但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盡管小學高學段的數學難度要高于小學低學段,但這并不表示要給高學段的學生施加數學學習的壓力,高學段教師仍要注意幫助學生快樂學習.雖然小學數學包含有一定程度的抽象知識,但從整體上來看,其抽象程度相較于中學階段并不算高.所以,教師進行數學作業設計時,不但要注意作業量的減少,還應關注知識密度的增強,依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對作業的數量和難度進行合理分配,構建良性的作業體系幫助學生健康發展,從而增強學生對做作業的興趣,實現其學科素養的提升.
2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2.1 作業質量總體不高
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可以通過作業的多元、立體化設計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然而,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目的往往是對當日教學內容的鞏固,作業內容和形式較為單調,作業設計整體質量不高.由于小學學生本身對新鮮事物抱有很強的好奇心理,如果作業設計中規中矩且布置內容較為枯燥無趣,就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對作業產生排斥心理.
2.2 布置作業總量過多
由于某些學校和教師一味追求教學效果與考試成績,所以在設計作業時布置大量的題目,致使學生不能合理分配時間完成作業,容易對學習產生疲憊和消極心理.并且,由于教師不夠理解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不能準確掌握每個教學內容的難點和重點,在設計作業時可能會出現練習題目過多的現象.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里,由于教師無法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導致其錯誤地認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于作業數量的多少,從而忽視學生個體不同的學習能力.
2.3 作業缺少實踐內容
數學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是數學.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較為簡單,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應當更為緊密.但與此相反的是,多數教師的作業設計雖然是基礎性知識,卻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不密切,致使學生不能真正將知識運用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重視增加作業的實踐內容,讓學生具備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作業設計缺乏層次
從目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整體情況來看,多數教師忽略了小學階段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對全體學生的要求根據統一標準來執行,作業的設計不具備針對性,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則是優生缺乏進步的機會,中等生始終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后進生由于問題的積累逐漸缺少對數學的興趣.長此以往,作業缺乏分層化設計,導致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直接對后期數學課堂的教學節奏造成影響[1].
3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
3.1 提升作業整體質量
由于教師沒有劃分作業難度的水平,面對繁重的作業,學生只能遵循教師的安排有序完成作業,這樣只會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小學數學教師要依據作業的適量原則精簡題目設計作業,在安排作業前,教師應當提前預做,以確保作業設計的質量與作業設計和學生的適配性[2].
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為例,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作業題目,綜合考量作業的設計是否有益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再給學生布置作業,比如讓學生自主探究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
① 觀察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和書寫,思考乘法的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
學生預設1:位數多的數通常寫在上面,相同位數對齊.
學生預設2:從個位數乘起,哪一位乘得的積就寫在那一位下面.
② 自行列舉更多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并檢驗其是否正確.
對于以上過程的探究,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能讓學生自主設計問題,使作業設計過程充滿趣味性,符合“雙減”政策作業設計的優質原則,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3.2 合理安排作業數量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考慮學生的年齡與學習能力,對作業量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可以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目標等方法,有針對性的設計作業[3].安排合理作業量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作業內容的趣味性與實效性設計.此外,教師還可以對作業的難度和多樣性進行充分設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精神,使學生獲取成就感與滿足感.作業設計的目的不是填充課堂時間,而是幫助學生回顧與鞏固、理解與掌握知識.
3.3 作業引入實踐內容
小學生認知能力與發展水平都不成熟,對知識的領悟不能與現實生活脫離.因此,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能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新課標也指出,作業設計引入實踐內容能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幫助學生通過數學視角觀察世界,學會用數學的理性思維思考現實問題,擁有數學語言描述現實生活的能力[4].
3.4 重視分層化設計
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要求每位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使他們在數學的幫助下能發展自身能力.然而,每位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重視作業的分層化設計,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數學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用字母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和公式”的學習為例,教師出題目: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用a表示,周長用C表示,面積用S表示.請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師可以請基礎薄弱的學生在黑板上板書,即正方形周長:C=a×4;正方形面積:S=a×a.據此教師可以點撥學生a×4通常可以寫成4a或4·a;a×a通常寫成a·a或a2.針對數學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在以上基礎上選做“提高題”.
4 結語
總之,“雙減”政策的實施,需要教師優化作業設計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教師應該把優化作業設計作為真正控制作業數量、減輕學生負擔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雷素梅.“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13):35-37.
[2] 李吉乾.“雙減”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家長,2023(14):94-96.
[3] 王紅軍.“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3(6):56-58.
[4] 何國華.“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師博覽,2023(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