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君


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學術研究方法,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個性化就業指導進行綜合研究,從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個性化就業指導現狀出發,探討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的重要價值,并提出落實個性化就業指導,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若干措施。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個性化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校創新個性化就業指導體系,能讓學生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應對越發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個性化就業指導現狀
(一)學生現狀
表1為學生職業規劃現狀調查情況。
如表1所示,調查表明,很多學生沒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對社會和市場缺乏認識,對自身的技能與特長、興趣方向等缺少清晰認識,就業創業的知識與技能也不完善。如一些學生表示“聽家長安排”“走一步看一步”,這是他們職業生涯規劃不科學的表現。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既在于學生接觸社會較少,視野不夠廣闊,心理上沒有做好準備,又在于學校開展的就業指導不夠先進、有效。
(二)個性化就業指導現狀
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的指示下,高校正在不斷完善個性化就業指導體系,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不足,距離最終目標還有一些距離。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未能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課程。部分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存在不足,或是因為就業指導課程開展太慢,在學生大三或大四學期才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就業啟蒙和就業指導太遲,或是就業指導課程的教育內容或教育方法有缺失,就業指導浮于表面,導致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效果不佳。
第二,未能配置合適的就業指導教師。部分高校并未專項配置就業指導教師,未能邀請已就業的、具有社會經驗的教師走上講臺,甚至由思政教師或輔導員擔任就業指導教師。不可否認,思政教師或輔導員都是優秀的學術型人才,但他們往往不具備就業經驗,所以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效果不佳。
第三,就業指導未能實現個性化。新時代更倡導個性化就業指導,所以高校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就業指導需求,導致就業指導與不同專業、學段、經歷的學生產生一定的矛盾。
二、個性化就業指導的重要價值
首先,就業指導的價值是敦促學生強化就業意識,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增加就業知識與技能,所以高校必須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通常來說,就業指導包括“意識培養”“能力提升”“市場認識”“實踐模擬”等內容模塊。“意識培養”指啟蒙學生的就業意識;“能力提升”指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市場認識”指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職業、認識專業相關行業、認識學生感興趣的職業方向等;“實踐模擬”指通過實踐模擬的方式,讓學生熟悉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能力。除此之外,就業指導還有競賽、校企合作實習、專家講座等教育方式。
其次,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價值是在常規就業指導的基礎上倡導“個性化”原則。其中,“個性化”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高校要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設計就業指導課程模式;第二,高校要根據學生差異,設計差異化的就業指導內容;第三,高校要對就業指導需求較大的學生多下功夫。個性化就業指導更順應“個性化”教育要求,更符合學生就業指導需要,更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目標,更貼合實際就業指導課程情況,能夠全面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效性。
三、高校落實個性化就業指導,促使學生強化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措施
(一)完善頂層設計,優化就業指導課程安排
良好的認識是展開工作的前提,完善的制度則是確保工作質量的基礎。為了切實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高校應完善頂層設計,提高對個性化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程度,持續探索個性化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施途徑和實施方法,并做好一切支持個性化就業指導課程落實的準備工作。
首先,完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高校增設個性化就業指導基礎課程、社會調研課程等作為選修課程,最好在大一時期就開展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認識到就業形勢,持續關注社會市場趨勢,增強學習動力。
其次,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就業指導教師多為學術型人才而非就業型人才,所以在就業指導上存在不足。因此,高校應選聘有就業或創業經驗的優秀人才擔任就業指導課程教師,或與已就業的學生建立就業回訪機制。這樣,教師既能及時了解畢業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又可以邀請他們分享就業經驗。同時,高校可以邀請企業工程師、職員上講臺,分享他們的就業歷程,探討行業就業前景,以更加鮮活的方式,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有效性。另外,高校應對就業指導教師做好培訓,逐步提高教師的就業指導能力。
最后,高校創新就業指導課程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探索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優化教材,不斷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有效性;二是將就業指導融入專業,在專業教材中嵌入就業指導,使得專業課教師在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向學生介紹專業關聯行業的就業方向和趨勢,講述行業特點、前沿信息、就業趨勢等,讓學生思考專業行業中是否有可挖掘的商機。
(二)明確就業指導目標與內容
第一,就業意識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進行暢想,促使學生樹立就業與創業意識,早做準備,制訂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第二,市場行業認識。教師向學生講解專業所關聯的行業的就業方向和趨勢,或者向學生介紹他們感興趣的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或者向學生介紹大環境下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如新能源行業是國家戰略方向。第三,學生自我認識。教師既要引領學生認識市場與行業,又要引領學生對自我有一定深度的認識,包括專業知識掌握、技能素質、職業規劃、雙商測試、自信心測試、價值觀測試、創新創業意識測試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當下的水平。第四,專業講座。高校常態化地組織一些就業指導專業講座,邀請專家向學生講解就業形勢,或者邀請已就業的校友分享就業歷程。第五,就業技能。就業指導課上開展技能培養,能讓學生掌握就業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制作簡歷的能力、基本辦公軟件應用能力、工作合法維權能力、市場調查能力、企業資格證書知識、五險一金知識、面試技巧等。第六,實踐模擬。在就業指導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就業技能實踐模擬,讓學生熟悉就業模式,提高就業能力。
(三)創新就業指導模式,強化就業指導實效性
高校可以發展線上途徑,打造“線上+線下”“課內+課外”雙平臺,將行業前沿資訊、就業技能培訓視頻、創業優秀案例、就業知識等教育內容通過線上途徑傳授給學生。在線上途徑中,教師可以鼓勵不同班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集思廣益,協同探索,有創業意向的學生也能找到創業同伴。另外,高校可以通過舉辦各類就業技能競賽的方式,設置富有吸引力的獎項,吸引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參賽的過程其實就是實踐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就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
(四)倡導個性化就業指導,滿足個性化需求
高校應遵循因材施教理念,在組織常規化就業指導的基礎上探索個性化就業指導體系建設。個性化就業指導體系應包含四個方面。
第一,高校需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就業指導課程,挖掘有效素材,創新就業指導教案,突出精準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
第二,高校要設計差異化的就業指導內容,根據學生專業、年級、性別、性格特點、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合理安排就業指導活動,對學生進行分層,制訂個性化就業能力檔案。
第三,高校要對就業指導需求較大的學生(如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就業技能不足的學生、有創業意向的學生、農村生源群體、貧困生群體)多下功夫,他們往往對就業指導需求較大。
第四,高校應對慢就業學生進行持續性就業指導。在高校畢業生中,有部分學生就業困難,有的學生選擇“慢就業”。對已畢業但未就業的學生,高校應與他們建立持續的指導與幫扶機制,及時了解他們的實際就業情況和職業生涯規劃,把就業指導與服務延伸到畢業后。
綜上所述,高校要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對學生實現個人發展、解決就業壓力、創造就業崗位有著積極的意義。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需完善頂層設計、加強理實一體化建設、強化專創融合教育、拓展育人途徑和育人維度,多措并舉,實現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一系列改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還能形成創新創業意識。
參考文獻:
[1]邢艷芳.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
[2]潘莉莉,汪光軍,王素苗.基于OMO理念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與實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3(7).
[3]薛鑫.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系統研究[J].辦公自動化,2023(14).
[4]溫雪飛.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角色與作用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3(6).
[5]黃麗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構建[J].就業與保障,2023(3).
[6]趙雙雙,趙壘,郭世俊,等.論諾丁斯關懷道德教育理論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路徑探索[J].珠江水運,2023(1).
基金項目:2021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中高職貫通培養背景下行業角色定位及參與研究”,項目編號:SK2021A1077。
(作者單位: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