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小學 李喜春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當下學校教育工作的關鍵內容,尤其是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生的品德教育和知識教育并重,教師作為德育工作的參與者和實施者,需要加強教育引導,并以先進的教學觀念,積極提升教育質量。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是踐行者,是學生和學校的溝通者,提升班主任對德育工作的理解和認知,創新德育工作的實踐形式,做好班級常規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用心分析,用情處理,發揮班主任的教學管理主導作用。
基于此,班主任需要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提升管理藝術水平,提升教育的豐富性,將自尊自愛、自信自強注入學生的心田,不斷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自身素養提升的關鍵節點,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創新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價值,成為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在這一時期,優化學生德育活動,創新工作,以德育引導,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其優勢。
自信心能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基,筆者在多年的教育經驗積累中發現,有自信心、有自主能力的學生往往更有創造力,面對學習中的各種問題,有自信心的學生愿意主動面對,而自信心缺乏的學生則會自怨自艾。在學生的生活中,自信心和陽光的心態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思想關鍵,有的學生存在對生活焦慮不安、不愿意主動迎接各種挑戰的情況,導致其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氣餒,這樣的學生平時不遇到困難的時候積極向上,但是一遇到困難就往后退縮,完全不愿意承擔責任,這本身就是學生自身思想素質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導致的問題,而小學階段所遇到的問題一般都是比較基礎的、簡單的,如果在這一階段不關注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就可能影響學生一生的成長。
創新德育工作,是學生自信心發展的關鍵,對學生而言,德育活動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有效平臺,以先進的德育思想為引導,讓學生產生對思想文化教育的認知,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德育工作的理解,突出德育在自身能力提升、思維拓展中的作用,讓學生自發、自覺、自主、自立學習,在學習中建立自信。
此外,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和學生親密溝通的一條途徑,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在德育課堂上,班主任便于同學生談心,說出各種人生道理,而不是純粹以教條的講解讓學生強行去做某件事,這樣也更容易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提升學生對學習德育知識的自主性。
小學階段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未來發展,這是學生良好品德及行為養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個人行為決定了學生的日常表現,在小學生自主意識發展的關鍵階段,要規范其個人行為,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成績提升,還要做好德育引導。
在規范學生個人行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在日?;顒又虚_展和學生個人行為規范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多參與到家國情懷教育、個人行為素養提升的相關活動中,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在德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教學優化,因為班主任和學生朝夕相處,所以在發現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便利性,教師可以通過日常學習和行為規范的觀察,找出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問題,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比如:幾乎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小學生調皮、不聽管教,這些小學生往往會帶著班級其他學生一起不遵守規則,在開展德育活動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尋找教育契機,通過德育工作,抓住學生的軟肋去開展教育。針對班級中的頑皮淘氣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自己的班級管理經驗,讓學生自覺認識到個人行為對班級秩序的影響。
再如:可以開展“師生一日身份互換”活動,班主任與學生互換身份,讓學生去維持班級的秩序,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的行為不規范,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班級的秩序,進而加深學生對個人行為的規范自主性,既能避免因為語言管教對學生個人天性的壓制,還能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
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需要重視教育的合理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不要用一句肯定、否定的回答去評判自己。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一節“真實的我”的課程,引導學生自我認知,并激發學生的主動認知意識。
例如: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對待批評,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思考題,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自己習慣做什么事情、自己在拒絕別人要求的時候應當怎樣做。教師也要讓學生合理面對鼓勵,當下很多學生會受到較多的鼓勵,而一些鼓勵是盲目的,教師就需要設計題目,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鼓勵能真正引導學生進步,自己在鼓勵中能找到怎樣的要素,激勵自身進步、提升。教師在學生管理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現自身的優勢,也要掌握“適度性”,如和學生交流的時候,以適度的鼓勵和批評,讓學生變得更好。
德育創新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學生教育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班主任要理清教學思路和教學原則,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自主管理,形成良好的品格。班主任需要科學篩選,優化設計戶外德育活動,保障德育的實效性。在德育活動中,戶外德育活動是非常有價值的,教師不能拘泥于課堂教育模式,而需要拓展到戶外,積極帶動多元化德育活動的開展。
1.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在小學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但目前一些小學,安全教育形式單一、專業力量不足、學習資源匱乏等。再加上小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強,往往容易受到多方面的事故傷害。作為班主任,應定期開展安全演習活動,組織學生檢索保障生命安全的各類文獻,并在課堂上分享,以此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2.積極開展誠信教育??梢越M織“誠信日”“誠信周”等主題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實踐;也可舉辦誠信主題誦讀、演講活動等,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還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與誠信主題有關的手抄報、黑板報,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落實誠信教育。每月開展一次誠信榜樣評比活動,激發學生爭先創優的動力。教師也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培養學生誠信意識方面的帶頭作用,促使學生向教師學習,自覺規范言行。
3.積極開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可以引導學生解決一部分心理問題,并引導學生從心理、意識、認知方面關注生命教育。針對當下生命教育實施過程中“重知輕行”“知行斷裂”的現狀,我們以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為核心,通過體驗的形式打通情感通道,激發學生的深層次情感,喚醒學生主動參與體驗、積極換位思考的內心渴求,扎扎實實地將生命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班主任應創新教育活動,積極開展家訪活動,通過集體參與活動的方式,降低學生的抵觸心理,還能及時發現并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4.積極開展感恩教育。引導小學生愛親敬長是小學德育工作的內容之一,與感恩教育密切相關。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學校和教師從內心深處就有敬畏感和服從感,所以更容易推進感恩教育。而從教育專業化水平上來說,學校教育更系統、更科學,對小學生心理和學習認知規律把握得更深入,教育的針對性和技巧性更強,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時一定要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孝德主題教育,進行孝德信息調查,讓學生關注更多孝德方面的問題,并深入對接學校德育工作。在開展此類活動時,教師要針對地方文化特點和培養目標,了解教育活動的差異性,讓優秀的思想文化在教育中推陳出新,更好地激勵學生成長進步。
綜上所述,德育是小學生自信心培養的關鍵課程,在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中,學生能獲得心理感知和思想觸動。正因為小學生思維活躍,缺少主動接受德育的認知,因此,德育過程也需要班主任做好引導,德育活動需要有實用性、靈活性,讓學生從多方面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認知,以班主任的統籌和引導,讓學生建立思維認知,打造一種常態化的教育管理,并以此讓學生的學習心態、生活態度、思維方式更積極,并在此基礎上提升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