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富強 周永霞
【摘要】當前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是一種有效的個性化教學策略.它基于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需求,實現作業難度和內容的合理分配.文章首先闡述了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基本原則,然后提出了四種主要的作業分層實踐策略,包括及時調整學生層次、設計分層題型、設計分層實踐性作業及開展分層作業評價.文章旨在通過研究上述實踐策略,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實用的作業分層設計參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實踐策略;因材施教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因材施教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是鞏固和深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但傳統的“一刀切”式作業設計及布置方式已不再適合個體差異化日益顯著的學生群體.因此,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理解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文章將探討分層作業設計的原則和實踐策略,并通過實踐研究,分析作業分層設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和實施要點.
一、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是聯系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的重要橋梁,其設計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作業分層設計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其目的在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每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分層作業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分層作業時應遵循趣味性原則,深入挖掘數學知識的趣味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開展數學游戲、創設故事情境等),把枯燥、難懂的數學公式、數學原理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學習內容.研究表明,在有趣的游戲中設置數學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在游戲中設計一系列有難度梯度的問題,以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差異性原則
每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不同.差異性原則強調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設計分層數學作業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符合其能力水平的作業.實踐研究顯示,分層作業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效果.例如,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重視基本數學概念和計算技能的鞏固;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在鞏固基礎上有所提高,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可設計一些開放性、實踐性問題,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實踐性原則
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不只是解決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實踐性原則要求作業設計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設計實踐性作業(如體驗購物、管理時間等),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學習數學知識的意義,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策略
(一)及時調整學生的層次,促進學生學習進步
在教學實踐中,設計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被認為是一種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策略.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解題能力,設計不同難度和內容的作業,使每名學生都能進步.
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診斷測試了解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根據測試結果,教師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次、進階層次和拓展層次.然后,教師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進行高質量學習.以小數的加法為例,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作業主要集中在對齊小數點后進行加法運算的基本練習上,如計算0.5+0.3,2.7+1.6等題目.學生通過做作業,反復練習、鞏固小數加法的基本步驟.進階層次的學生基本掌握了基礎知識,因此,教師應在作業中加入需要進一步計算和理解的問題,如計算1.23+2.7+3.456.這類作業不僅要求學生進行多個小數的加法,還要求學生正確處理不同位數的小數點對齊問題.對于拓展層次的學生,教師可在作業中加入更為復雜的小數加法題目,題目可涉及小數與整數的混合加法運算或連續加法運算,如3+2.345+7.89.這類題目不僅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運算能力有一定要求.在設計分層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形成性評價策略,實時監控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及時提供反饋.當某名學生在做基礎層次作業的過程中表現出色時,教師可以鼓勵其嘗試進階層次作業題目,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反之,若進階層次的學生在某些題目上遇到困難,教師可以及時輔導,并適時將其作業難度調整至基礎層次,確保該學生能夠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繼續前進.通過靈活地劃分學生層次,教師確保每名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高,實現個性化發展.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得到明顯提升.這一實踐過程證明了分層作業設計在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方面有積極作用.
(二)設計分層題型,布置分層數學作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不僅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更是學以致用的有效途徑.在當前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一定要求,教師要思考如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以“千克和克”為例,在教學完質量單位的轉換后,教師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應用題.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作業主要是基本的單位轉換練習題,如將單位克轉換為千克.進階層次和拓展層次的學生除了要做基本練習外,還要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應用題.在具體設計分層作業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和平時表現,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然后,教師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基礎層次的作業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千克和克的應用場景,通過重復練習來鞏固基礎層次學生的記憶.例如,教師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重量,要求學生將單位從克換算為千克,如“一袋500克的大米,以千克計重是多少?”通過做這樣的練習,學生加深了對單位換算的理解.對于進階層次的學生,教師可在基礎的單位換算題目之上,增加需要分析和計算的情境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道作業題:一個班級的22名學生各帶了250克水果,那么全班學生共帶了多少千克水果?這樣的題目既考查了學生的換算能力,也考查了他們的計算能力.對于拓展層次的學生,作業是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的復雜應用題.例如,教師可以布置這樣一道作業題:小華去超市幫媽媽買水果,購買了1.5千克蘋果、650克香蕉、1250克葡萄,小華購買的水果總質量為多少千克?這類題目不僅需要學生完成單位轉換,還需進行多步驟的計算和邏輯推理,從而實現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這種分層次、多維度的作業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他們的個性化學習,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設計分層實踐性作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當前,新課改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刀切”式的作業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設計分層實踐性作業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分層實踐性作業不僅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對于乘法運算,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學生對乘法運算法則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布置實踐性作業:讓學生調查家中盤子的數量,然后向家長詢問每個盤子的價格,進行相應的乘法運算,求出這些盤子需要花費的金額.這樣的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生熟悉乘法運算,還能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對于進階層次的學生,教師可設計實踐性更強的作業,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確定主題并進行一次家庭調查(如調查家中在一周內購買的水果種類及各類水果的重量、單價),然后詢問家長各種水果的價格,計算一周內家中購買水果共花費多少錢.這不僅考查了學生的乘法計算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數據分析能力.對于拓展層次的學生,作業設計則應更加注重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復雜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創設商業街的情境,給出一些不同種類的水果及其單價,讓學生假設自己是一位水果店老板,自主決定購進哪類水果,核算進貨成本,再自定售價,預計自己怎樣銷售水果才能獲得教師給定的利潤.這樣的作業不僅考查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還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因此,分層實踐性作業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基礎層次的學生通過計算練習鞏固了乘法知識,進階層次的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提升了問題解決能力,拓展層次的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鍛煉了綜合能力.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在布置作業時積極采用情境創設法,在作業中引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日常生活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作業的實踐意義.
通過設計這樣層次分明、由易到難、貼近生活的實踐性作業,教師促進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意義,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四)開展分層作業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已逐漸成為教師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分層作業有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提升,而開展分層作業次評價可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確保作業評價的準確性與有效性,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自我評價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到自己的薄弱之處,對自己的學習有更清晰的認識,進而做好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在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分層作業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的特點是注重過程與學生的進步.教師應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每名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習進度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避免采用“一刀切”的評價標準.每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個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因材施教,鼓勵每名學生不斷超越自我,以每名學生原有的水平為評價標準,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等,而不是只以成績為評價標準.
實踐證明,分層作業評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例如,某位教師在開展分層作業評價后發現,基礎層次的學生在獲得正向激勵后,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甚至很多人通過努力進入進階層次及拓展層次.此外,分層作業評價有助于教師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的精準性和個性化,從而更好地促進每名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 語
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學習進度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教學支持.通過上述對分層作業的原則與策略分析,可以看到分層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數學基礎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盡管分層作業的實施過程仍存在一些困難,如設計分層作業花費時間較多等,但其帶來的積極影響證明這是一條值得廣大教師探索的道路.未來,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一步優化作業分層的設計過程,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名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笑.“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J].試題與研究,2023(31):73-75.
[2]黎聰.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9):34-36.
[3]梁富霞.小學數學作業分層優化設計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23(12):16-18.
[4]張芙蓉.分層作業設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3(17):195-197.
[5]鄭玲.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與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8):127-129.
[6]孫金祿.“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3(22):51-53.
[7]馬曉梅.“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19):85-86.
[8]吳純.試論“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2):85-87.
[9]吳傳玉.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實踐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36):89-90.
[10]秦海良.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與管理的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23(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