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鹿
摘? 要:作業可視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平臺,它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它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作業的布置應本著以學生自身發展為主,有效提高學生對實際應用問題的解決能力。教師應當合理、有效地布置作業,關注作業的質與量,促使學生高效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作業質量;輕負高效;因材施教
作業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學資源,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布置作業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但是,作業在實際教學中已經成為了許多學生的負擔。學生為了應付各種作業,出現了抄襲、拖沓等現象,不追求完成作業可以收獲的成果,逐漸失去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鑒于這些現象,如何能夠輕負高效地布置作業,發揮作業的教學價值,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至關重要,亟須教師認真思考。
一、協調“質”與“量”的關系
根據《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學校要“嚴控書面作業總量”。許多教師沒有準確把握學生成績與作業量的關系,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其布置了過多的作業。隨著學段的升高,學生學習的難度也不斷提高,壓力不斷增加。統一、大量的作業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優等生會按時完成作業,但是能力得不到提高,而學困生基礎薄弱,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并因此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產生學習焦慮。有些學困生為了逃避批評,容易抄襲作業。
美國教育學家哈里斯·庫柏的研究表明:作業在改進學生的學習技能、發展學生的自導性和責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視“質”的作業負面效果更明顯,危害更大。所謂“輕負高效”,就是要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高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為此,教師應當提高作業的質量,避免相同題型在作業中反復出現,消耗學生的精力,導致學生產生煩躁的心理。若知識的鞏固不能全面、系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會大打折扣。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近幾年的高考題多以實際生活為背景,要求學生了解現實情況。有些學科的試題中出現了跨學科內容,如2020年全國新高考數學Ⅱ卷第4題的背景資料中提到了日晷是中國古代用來測定時間的儀器,利用與晷面垂直的晷針投射到晷面的影子來測定時間。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多了解數學相關的歷史文化。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注意滲透新穎的題型,提高作業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在重視作業“質”的基礎上,合理安排作業的“量”,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既減輕作業負擔,又保障學習效果。
二、布置作業,因材施教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每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每時每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能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學生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消化知識的能力存在差異,學習水平參差不齊。不同的學生對相同內容的學習速度是不同的。為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考慮學生的個性,分層布置作業,因材施教,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分層布置作業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優等生,這部分學生學習動機強烈,思維靈活,學習刻苦,他們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透徹。在掌握基礎題型的基礎上,教師應當著重發展比較優等生的核心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二層次是中等生,這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稍差,對知識缺乏深入思考,教師需要加強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使他們努力轉變為優等生。第三層次是學困生,他們對教材知識掌握得不扎實,理解能力不足。這類學生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尤其要對學困生加強思想教育,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使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通過對各層次學生需求和目標的分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優化彈性作業結構。具體的設計方案可以分基本作業和自選作業?;咀鳂I,即課堂作業,面向三個層次的學生,為必做題。這種題型的設置以教材基礎知識為主,數量少,難度較低,可以安排一道作業題考查一個知識點,盡量把基本題型覆蓋全面。對于學困生而言,這類題型設置可以幫助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操作起來不會讓學生感覺棘手,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自選作業,即課外作業,設置一些自選的課外延伸題,這些題主要面向優等生。題型的設置上需要具備靈活、新穎、創新的特點,以綜合性和提高性為主,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對于中等生,可以讓其在完成基本作業的基礎上,嘗試挑戰自選的課外延伸作業,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做作業,激發積極進取的精神。另外,在以上設置作業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每天按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布置三道作業題,要求各層次的學生有選擇性地去做,這樣既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又有助于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通過這樣的分層布置,因材施教地對待每名學生,使學生既能按時完成作業,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充分發揮作業的價值,實現輕負高效。
對于一個班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先采取“學生自主分層”的模式,讓學生根據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的了解,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完成梯度性的作業。然后,教師對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多元化評價,觀察學生學習成績的變化趨勢,以促進學生整體的優化,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發展。
三、相互配合,協調分配
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多,學生完成全學科作業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減輕作業的“重量”,使學生高效學習,處理好單科與全學科的關系,協調好各學科的作業量非常關鍵。這就需要各學科的任課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全學科作業量,相互配合、協調。
1. 統籌安排
各科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重量少而質精,兼顧各學科的作業時間,結合各學段的學情,使學生每天在完成校內作業后,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用來預習和復習。
2. 統一匯總
班主任可以協調各科教師或課代表,把當天的作業統一匯總再布置給學生,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科教師所布置的作業量。
3. 定期調研
為了更好地監督各科教師對作業量的把控,學??梢远ㄆ趯W生進行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學生近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所需時間。如果發現學生作業負擔較重,學校應當組織教師相互溝通,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解決問題。
四、及時批改,科學評價
教師應當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使學生及時修正錯誤,以避免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忘記做作業時的審題思路,進而不能夠在教師講解時跟上進度。在作業的評價上,教師不能片面地給出分數或是作業等級,如優、良、差等,而應當以正面引導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給予積極向上的評價。評語要簡約,體現對學生的關愛,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綜上所述,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處理好“質”與“量”的關系,不盲目采取題海戰術,注重作業質量的提高。教師對作業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從而達到真正的“減負”。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改變傳統的作業觀,使作業布置更典型、高效,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并積極與其他學科教師合作,協調分配學生的作業時間,為學生減輕作業壓力。教師還要及時批改作業,科學評價,使學生獲得完成作業的成就感,體會到作業的教育價值,理解完成作業的意義,從而認真、輕松地完成作業。
參考文獻:
[1]吳大挺,許麗施. 自主分層作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20(5).
[2]呂勇飛.“三化”作業設計,落實減負提質[J].教育藝術,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