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會玲
摘? 要:目前,初中作文教學存在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限制了初中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使初中作文教學陷入困境。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從創新作文教學方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豐富作文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方面入手改善作文教學現狀,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寫作體裁
作文教學是提高初中生文學素養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然而,作文教學投入多、產出少,語文教師費盡心思,為作文指導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仍未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作文教學效果不佳,陷入困境。目前,如何改善作文教學現狀,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是一線語文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對此,筆者結合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思考。
一、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1. 作文教學方法陳舊
受應試教育思想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相對陳舊,傾向于迎合中考作文的命題方向,讓學生反復訓練中考作文題材,導致學生寫作模式僵化、創新意識不強,作文內容千篇一律,缺少亮點。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以“闡述寫作思路,引導學生閱讀并背誦優秀作文范例”為基本方法,往往程式化地為學生講解如何選材、如何組織材料及如何處理作文的開頭結尾等。這種程式化的作文教學模式使部分學生對作文學習產生了誤解,形成了“為了考試而寫作”的錯誤認知,導致作文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2. 作文教學脫離生活實際
長期以來,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囿于狹小的課堂中進行寫作模式和寫作技巧的學習與訓練,學生的寫作逐漸演變為無源之水。部分教師讓學生死記硬背優秀范文,試圖以此改善學生不會寫作的現狀。學生按照這種方法寫出來的作文雖然結構上沒有過多的問題,但是內容卻容易空洞無物、缺乏真情實感。這是因為學生只具備了完成寫作任務的能力,而非真正提高了寫作能力。作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導致學生不能將生活中的寫作素材應用到寫作之中,進而學生的寫作水平停滯不前,寫作學習就會陷入困境。
3. 作文教學內容單一
作文教學具有綜合性強的特點,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無法一蹴而就。教師要有計劃地開展作文教學,根據學段制訂清晰、有梯度的作文教學計劃,選擇與教材內容同步的作文教學任務。然而,當前部分教師仍然沒有轉變應考的教學觀念,依舊是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導致作文教學內容缺乏多元性。教師未能根據教材內容和作文體裁有計劃地開展作文訓練,學生對不同體裁文章的區別和寫作要求認識不足,寫作能力發展受限。
4. 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
首先,學生寫作態度不積極。部分學生不喜歡閱讀,寫作素材儲備匱乏,面對作文題目經常陷入無話可說的局面。為了應付作業東拼西湊,導致作文內容散亂、思路不清,作文水平提高陷入僵局。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時不認真審題,未能積極主動地搜集、整理作文素材進行認真構思,而是直接利用網絡下載作文資源,生搬硬套,甚至全文抄襲。其次,學生寫作興趣普遍較低。部分學生對作文的重要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寫作興趣不足。他們把寫作練習當作負擔,對寫作有較強的抵觸心理,寫作效率低下,寫出來的作文很難引起他人的共鳴。如此一來,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無法提高,阻礙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改善初中作文教學困境的有效策略
1. 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應當依據素質教育目標,不斷創新作文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通過閱讀美文,讓學生學習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上冊的《春》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語言優美、構思巧妙,能抓住春天特有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把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的春景刻畫得淋漓盡致,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和修辭美,并鼓勵學生嘗試借鑒文章寫法,用一段文字來描寫家鄉的夏天、秋天或冬天,這樣學生就能活學活用,能輕松完成寫作練習,逐漸提高寫作能力。
2. 文章結合生活實際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學生只有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活水”,寫出的作文才能“接地氣”。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范例,挖掘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實施生活化作文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他們能寫出情真意切的好作文。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的精彩之處在哪里?讓學生明白這篇文章的細節描寫得恰到好處,父愛體現在細微的動作之中,讓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中,體會到父愛的偉大與無私。教師可以就此布置“親情類”的寫作題目,讓學生寫令自己感動的家人,去發現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從而將作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回憶家人對自己關愛的一個個瞬間,使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3. 豐富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明確提出第四學段(7 ~ 9年級)“表達與交流”的要求: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因此,為了改善初中作文教學內容單一的現狀,教師要認真研讀《標準》和教材,布置科學、合理的作文教學任務,力求作文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以七年級教材為例,其將記敘文作為寫作教學的重點,上冊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寫作思路要清晰,學會如何突出中心并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下冊學習中要寫出人物的精神、學習抒情的表達方式,學會如何抓住細節進行寫作,以及怎樣選材要做到文從字順、語言簡明。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所確立的訓練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每節寫作課都有了訓練的側重點,避免了作文教學的隨意性,不僅構建了作文訓練體系,還豐富了作文教學內容,消解了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
4. 豐富寫作素材,激發寫作興趣
寫作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及進行有創意表達的過程。針對學生寫作興趣較低的教學現狀,教師要加強作文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作文的重要性。首先,豐富寫作素材。教師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豐富的素材。同時,鼓勵學生用心聆聽、感受、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真實的素材,在實踐中積累個性化素材,以豐富素材儲備。其次,激發寫作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交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思路,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不斷優化作文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
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標準》和教材,大膽創新作文教學方法。作文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捕捉真實的寫作素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豐富作文教學內容,明確訓練重點;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同學溝通、交流寫作經驗,以培養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從而使初中作文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曹永義.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J].學周刊,2020(25).
[2]孫小紅. 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名師在線,2019(35).
[3]周曉明. 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24).
[4]劉凱. 初中作文教學困境分析與對策探討[J].中學語文,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