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聯海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讀和寫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然而,教學實踐中往往存在教學內容缺乏整體性、教學方法單一以及對學生表現評價不足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文章提出以下優化策略:深入挖掘教材,整體設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讀寫中雙向發展;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深化學生的能力。這些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課堂教學
一、讀寫結合的內涵及意義
讀寫結合是指將閱讀和寫作相互結合,通過閱讀來激發寫作的靈感和內容,并通過寫作來深化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和運用。這種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和能力。同時,讀寫結合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其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對學生的語文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閱讀與寫作是教學的核心,但也是比較難把握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主要依靠實踐來探索閱讀與寫作結合的相關知識,他們掌握的技巧相對較少,因此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主體缺失,學生興趣不佳
在讀寫結合的課堂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習興趣不高。例如,在閱讀環節,學生被要求閱讀一篇文章,但是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討論或提出問題,而只是單純地要求學生默默地閱讀。學生沒有足夠的機會表達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看法,導致他們的參與度和興趣降低。在進行寫作任務時,教師可能只給出了具體的寫作要求,而缺乏對學生寫作話題選擇的引導和鼓勵,導致學生缺乏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可能會將寫作任務視為一項純粹的作業,而不是一個表達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機會。
這些情況都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對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活動的參與度和興趣大幅降低。因此,在教學中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和鼓勵,激發他們的主體性,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和活躍度。
(二)缺乏整體性設計,讀寫割裂
在整個讀寫結合的課堂中,缺乏整體性的設計和連接導致了學生讀和寫割裂的現象。例如學生在閱讀環節中可能缺乏對所讀內容的有效運用。教師可能會要求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然后進行討論和理解訓練,但隨后的寫作環節卻與所讀內容毫無關聯。這種情況導致學生難以將閱讀內容應用到寫作中,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教師需要注重在教學設計中將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相關的范文或案例供學生參考,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指導,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將閱讀內容運用到寫作中,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三)形式單一,實踐不足
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和任務,限制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一堂語文課上,教師進行了一篇文章的閱讀講解,并要求學生完成一篇關于該文章的寫作任務。但是,這個寫作任務僅限定在對文章主題的陳述和對細節的概括,缺乏深層次的思考和創作空間。學生只是被要求用自己的話復述文章中的內容,而沒有得到更多的文體、文體特點或創新思維的指導。
這種形式單一的教學限制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實踐和創造力發展的機會。學生沒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寫作形式,例如敘事、議論、說明等,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指導和練習來提高寫作的技巧和表達能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入更多的實踐活動和任務。例如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創作,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或話題上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還可以設計辯論、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和任務,學生能夠更充分地綜合運用語文技巧和知識,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興趣。
(四)忽視評價,抑制效能
在讀寫結合的課堂中,如果缺乏及時有效的評價和反饋機制,可能會導致學生的表現和進步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肯定,從而抑制他們的學習效能。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表現和作品,包括口頭表揚、書面評價、同儕評價和自評等。這些評價方式可以及時、準確地向學生反饋他們的學習成果和進步,并鼓勵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起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標準,以便學生知道自己需要達到的指標,并可以更好地衡量自己的學習進展。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和制訂具體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生需要具備的語言技能和寫作能力,并與學生一起制訂評價標準,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如何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
建立有效的評價和反饋機制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及時、準確的評價和反饋,學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進而調整學習策略和提升自己的學習動力。這樣的評價機制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并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促進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因此,在讀寫結合的課堂中,教師應該注重建立有效的評價和反饋機制,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并與學生共同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標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能,從而促進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深挖教材,整體設計
教師要全面深入地挖掘教材,設計有機的整體教學方案,讓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能夠理解和運用教材內容。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愛國情懷”著重強調愛國主題的含義和內涵。這個單元選編了四篇不同類型的課文:《古詩三首》通過古代詩人的筆觸,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和祝福;《少年中國說(節選)》講述了中國年輕一代的責任和使命;《圓明園的毀滅》讓學生了解到歷史遺留的問題,同時增強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知;《小島》通過試圖逃離小島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沒有一個人可以獨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家鄉、祖國才是人的依托和精神家園。
在教學設計上,教師需要結合這些課文,設置一系列教學活動和任務,讓學生全面領會“愛國情懷”的內涵。例如,為激發學生的情感認同,可以通過情感化的閱讀方式讓學生感受文本所表達的情感信息并進行情感聯想;可以通過多通道教學方式,例如課堂講解、課外活動等,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通過展示形式的閱讀,如讀書報告、朗讀和朗誦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結構和含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理解教材內容,還可以通過創造性的寫作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達到相互理解和共同進步的效果。
(二)豐富方法,雙向發展
1. 以讀促寫
開展仿寫訓練、縮寫訓練和續寫訓練等活動,可通過模仿寫作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讀促寫的方式來進一步推動學生朝著寫作成功之路發展。首先,設計讀書報告,讓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后進行書面報告,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能力。其次,通過精讀和泛讀的方式,實現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在泛讀階段進行創作性寫作。另外,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進行短文閱讀,培養語感,提高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最后,以小組合作為基礎,通過交流、討論和互相學習,增進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和想法。這樣以讀促寫的方式可以有機地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綜合語言能力。
第一,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以讀促寫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能力。設計讀書報告和進行精讀、泛讀的組合,可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進行創作性寫作,培養語感和提高表達能力。此外,以小組合作為基礎,通過交流、討論和互相學習,可增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和想法。例如,《走月亮》一課的仿寫任務要求學生讀第六自然段,并說說“我”的所見所想,這樣的任務有助于學生將閱讀的內容與個人經歷和想法結合,激發寫作靈感,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和綜合語言能力。
第二,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縮寫訓練是其中重要的實踐內容之一。開展有效的縮寫訓練,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夠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在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的教學中,可以引入縮寫訓練。學生在閱讀故事情節的同時,思考關鍵信息,并用簡潔的文字進行表達,從而鍛煉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種以讀促寫的縮寫訓練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基礎,提高他們的語言駕馭能力和創造力。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感知寫作,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語言能力。
第三,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續寫訓練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合理性和創造性。續寫訓練以閱讀為基礎,要求學生按照原文的思路,進行深入的想象和創作,以實現文章的有效延伸與拓展。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精衛填?!芬徽n中,采用的是文言文版本,學生可以通過深入閱讀原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然后進行續寫,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創作,延續故事,創造新的情節和發展,展示他們的創造性和寫作能力。續寫訓練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表達能力,在讀寫結合中實現更全面的語文素養的提升。
2. 以寫促讀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閱讀的目標,并強調了寫作作為閱讀復述和交流活動的主要手段。寫作可以促進學生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和深化,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因此,寫作被視為促進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加強對閱讀材料的消化和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學習完四年級上冊的《爬山虎的腳》后,為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可以安排一項觀察日記的寫作任務。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自然景物或生物,例如校園里的一棵大樹、校園里的一條小路、家中花園里的一株花草,進行觀察并撰寫觀察日記。觀察日記的寫作內容可以包括描述觀察對象、記錄觀察地點和時間、詳細敘述觀察過程中發現的事物和現象、表達觀察感受,并進行對所觀察事物的總結與思考。另外,可以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觀察和思考,例如觀察對象的外部特征、生長狀況、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從而促進他們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全面發展。
這樣的觀察日記寫作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耐心和細心,促進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這樣的練習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科學評價,深化能力
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例如通過評價學生的寫作作品、口頭表達等方式來評估學生的語文能力,激勵和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讀寫能力,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
評估學生的寫作作品是一個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分和評價,關注作文的結構、內容的組織和連貫性、語法和詞匯運用等方面。教師通過評價學生的寫作作品,可以了解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給予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激勵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此外,口頭表達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組織課堂演講、小組討論等活動,評估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邏輯性、思維深度等。通過口頭表達的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并給予具體的建議和指導,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口頭表達的能力。
總之,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讀寫能力,并根據評價結果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激勵,幫助學生深化自己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自我提升,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曉敏.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 新校園,2023(12):60-62.
[2] 孫磊. 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22(29):106-108.
[3] 張冬梅. 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35):47-48.
[4] 李如萍. 立足課堂,讀寫互動: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究[A]//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 2021年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期[C]. 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西濱中心小學,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