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娟
【摘? 要】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活動正緊密高效地開展著。在此過程中,計算機專業教師需要結合實踐導向活動,組織跨學科融合互動項目,結合教學資源共享,引進創新評價,開發混合式教學模式,人工智能輔助教學,提高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水平和效率。基于此,文章對“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 “互聯網+”;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
一、“互聯網+”視角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在“互聯網+”視角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工作勢在必行,專業教學須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適應全新的發展需求。首先,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需要強化理實互動,給予學生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其次,計算機教學活動也應當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職計算機專業后續的發展空間較為寬闊,技術在革新,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重點培養創新型人才,增強人才的創新能力,以便應對行業發展變化。最后,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工作也需要跟隨產業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來進行。因此,從宏觀層面上講,計算機作為時代背景下的核心生產工具,其技術、模式在不斷發展更新,在教學環節,教師需要對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實踐應用,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的適應性,進而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正常就業、創業。
二、“互聯網+”視角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策略
(一)組織實踐導向活動
在組織“互聯網+”活動視角下,中職計算機教師需要對現有的實踐教學方法進行改善創新。計算機專業教師應當在教學環節增加更多的實踐項目、實訓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踐學習機會。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引進仿真虛擬項目、模擬項目,同時也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互動開發出真實項目,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團隊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另外,中職計算機教師也可以增加多樣化的實訓課程,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機會,相關實訓課程需要與社會項目掛鉤,例如,結合軟件開發、網絡配置、數據庫管理等內容,引導學生在理實互動環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計算機知識,提前適應工作環境。
另外,中職計算機教師也需要將專業教學與企業發展進行緊密融合,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新環境、新需求。在此期間,中職計算機教師需要打造校企合作互動平臺,利用互聯網工具建立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橋梁,以便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踐學習機會。同時,中職計算機教師也需要對實驗教材進行開發,相關教學材料應當囊括多元化的內容,如案例剖析、案例分解以及項目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操能力。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教師在教學改革環節需要重點對實踐項目進行開發優化,利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來打造虛擬項目以及實踐模擬場景,提高學生的實踐學習水平。
(二)跨學科融合互動
跨學科融合互動是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和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跨學科融合的核心思想是將計算機專業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從而適應快速發展的技術環境和工作要求。在該環節,計算機教師在跨學科教學期間可以融合人工智能系統,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專業密切關聯,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基礎知識、技術,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培養學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引進大數據技術,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借助大數據概念,培養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其在互聯網時代能夠應用計算機技術高效處理海量的數據信息。
另外,物聯網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將物理設備與互聯網連接關聯在一起,相關專業與計算機行業密切關聯。中職計算機教師可以植入物聯網原理技術和應用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在相關領域的管理能力以及實操能力。后續,組織跨學科融合互動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中職教師需要引進創新教育理念,引進創新項目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例如,可以與其他學科共同開發合作項目,引導計算機專業學生與不同專業學生進行合作,進行應用界面設計、商務管理、項目管理,引導學生接受不同領域的知識技能,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互聯網+”視角下,中職專業教師在專業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對跨學科融合項目進行優化改進,提高學科教育水平。
(三)共享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共享是互聯網教學背景下的一項核心技術手段,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互動,可以保障教育公平、公正,打破信息孤島。在此過程中,中職計算機教師需要引進開放教育資源,將教學課件、視頻、實驗指導等多元化的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信息化處理,并且整合互聯網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借此可以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訪問和學習相關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習的便捷性和靈活性。同時,中職計算機教師也可以建設在線學習平臺,提供各類學習資源和工具,引導學生在學習平臺上參與在線學習、探討交流,指導學生進行互動,在學習平臺上使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得到強有力的支持。
另外,中職計算機教師也可以打造遠程實驗室,利用互聯網、5G、VR技術,結合遠程控制,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實驗操作,在不受到實驗場地、設備限制的情況下,通過遠程教育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教師也需要進行資源共享,在教學創新活動中需要找到教師資源共享平臺,使教師之間能夠互相分享知識經驗、教學資源,促進教師交流合作,從而提高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水平。后續,在資源共享視域下,中職計算機專業也需要與企業行業協會進行資源共享,可以打造線上資源共享平臺,例如結合行業最新咨詢信息、崗位信息,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獲取第一手資料,為后續職業發展規劃提供相應的參照和指導。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教師在教學改革活動中需要促進教學資源共享,通過打造開放性的教學資源平臺,引進互聯網技術,促進數據信息整合,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四)創新評價方式
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評價是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一項核心舉措,傳統教學評價主要是對學生考試成績、書面作業進行點評,未充分評估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互聯網時代,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引進多元化的評價活動,引進多方面的評價內容,從而才能夠反映出真實的教學狀況。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需要引進項目實踐評價,引導學生參與項目設計開發與實施,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植入項目實踐評價指標,可以更好地反饋出學生探索學習存在的問題。在實踐項目評價環節,教師需要利用信息工具、網絡媒體,結合網絡資源,引進多個項目參與者,整合多方評價建議。例如整合企業、研究所的評價建議,對學生在項目實踐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狀況進行點評。
除此之外,中職計算機教師也可以引進互聯網系統、信息工具,打造開放式的考試體系,在一個共同互動探討的平臺上,引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自己完成任務、解決問題,通過開放式考試,可以更好地評估學生的能力狀態以及綜合素養,減少機械記憶和抄襲的可能。中職計算機教師也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引導學生嘗試將個人創作進行演示,例如將設計作品、編程作品以及其他創意創作上傳到相關平臺,由各方主體進行評論探討。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師在教學改革環節需要對當前的評價方法進行改善創新,結合合作評價、實踐評價、自主學習評價等多種舉措,提高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水平和效率。
(五)開發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主要是將線上與線下課程關聯整合在一起,在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活動中,教師需要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開發。但是教師需要明確線上教學、線下教學的差異和出入,切莫出現本末倒置的教學情況。在混合式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開發線上學習資源,可以借助上文介紹的線上學習平臺,設置中職計算機專業線上課程資源欄目,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學習進度來選取相關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而在線上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帶動學生對基礎性的計算機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且通過在線探討、互動,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和完成任務,培養學生溝通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另外,通過在線平臺,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困難,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方式,尋求多方幫助,獲取能力的提升。
后續,在線下實體課堂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根據線上教學內容來完成對線下授課模塊的開發和引進,使線下課程教學具備適應性、針對性。一般情況下,線下課程教學主要是帶動學生對體系化的知識概念進行學習,教師需要將中職計算機專業中所涉及的整體概念在線下實體課堂進行講解。而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中職計算機專業中存在的零散化概念進行講解,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生的研學空間和范圍。因此,教師需要在互聯網背景下組織混合式教學活動,帶動學生在學習期間參與實踐探索以及互動研學,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六)人工智能輔助
人工智能輔助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工智能輔助可以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活動中發揮出顯著的功效。中職計算機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化學習平臺,借助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整合學生的學習資料庫,為中職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推薦和輔導。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狀況以及學習進度,推薦合適的資源和學習路徑,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另外,中職計算機教師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系統來檢查學生的計算機作業,系統可以自動評審學生的作業完成狀況,進行自動反饋。系統還能夠通過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機器學習技術,對學生在作業項目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點評,從而更加高效地輔導學生學習,以此來減輕老師在個性化教學過程中的負擔和壓力。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系統還可以模擬虛擬的實驗室環境,指導學生在虛擬系統中進行開發、創新、實踐,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強化提升。因此,在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對人工智能系統進行靈活應用,在帶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利用相關信息工具為學生提供寬闊的學習空間,做到對每一位學生個性化、精細化輔導。
三、“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注意事項
在“互聯網+”背景下,促進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需要引進多元化的資源,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以下注意事項。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資料進行管控,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學習資料。另外,信息化、數字化教學模式進一步改變了原有的中職計算機課堂生態體系,部分教師利用虛擬系統來取代傳統的實踐授課項目,雖然學生獲取了項目經驗,但是其實際體驗未得到提升,需要確保虛擬授課與實體授課得到平衡控制,需要適當引進實踐活動,例如結合企業資源來帶動學生學習。
除此之外,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對當前的課程思政教育項目進行開發和優化,需要將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以此為依據,對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過程、方法、模式進行改善創新,進而才能夠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水平和效率。因此,在專業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以上的注意事項,找到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的立足點和切入點,從而才能夠提高授課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視角下,中職計算機教師在專業教學改革環節需要對授課方法、內容進行調控,引進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依托互聯網、信息化模式,提高授課水平。
參考文獻:
[1] 鄧英祥. “互聯網+”視角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 安徽教育科研,2023(21):82-84.
[2] 鄭玲.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 成才之路,2023(04):73-76.
[3] 趙贊甲,吳朝玲. “互聯網+”時代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應用研究[J]. 時代教育,2017(22):8-10.
[4] 黃斌生,孫燕蘭. “互聯網+”視角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新探索[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