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娟
摘 要:如何用好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發揮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可以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入手。相關部門可以在將上海紅色文化資源與歷史教育相結合以及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的基礎上,從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社區五個層面上實現五個協同,探討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和路徑,讓上海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得到充分傳承與弘揚。
關鍵詞:上海 紅色文化 育人功能 思政教育 美育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偉大建黨精神,指出它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并且還強調“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1]。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承擔著傳承和發揚黨的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使命。目前,在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方面,學術界已做出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基本界定了上海紅色文化的概念、范疇及時間和空間范圍,并且對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從時間和空間上都進行了挖掘和整理,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規模。從深入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以來,至2020年,上海共梳理出612處重點舊址、遺址、紀念設施類紅色資源。上海市文旅局發布的2021年版的《上海紅色文化地圖》集中呈現了上海379處點位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中包括革命舊址195處、革命遺址83處、紀念設施101處,并且設計了6條旅游尋訪路線。2021年7月1日,《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部紅色資源的地方性法規。[2]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已經得到了比較充分地挖掘和整理,那么如何用好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傳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是當前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深入挖掘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內涵
要想用好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我們需要深入挖掘現有上海紅色文化資源所具有的教育內涵。在時間跨度上,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可從中國共產黨建黨時期延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地域空間上,上海紅色文化資源遍布上海各個區域,以黃浦區、靜安區、虹口區以及徐匯區等中心區域較為集中。由此來看,上海紅色資源數量多、分布廣、時間跨度大,同時每個紅色遺址或遺跡背后由于有著不一樣的故事和經歷而散發出不一樣的思想光芒、道德情感和精神力量。因此,對于上海的這些紅色資源所蘊含的教育內涵,我們很難用一個或者幾個概括性的詞組或短語將它們一概而論,但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對其做出比較清晰有條理的歸納和梳理。眾所周知,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由知、情、意、行四個心理要素構成的,而育人的過程就是培養人們的知、情、意、行的過程。因此,人們可以從知、情、意、行等四個方面入手來深入挖掘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內涵。
第一,知,即是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認知,包括了人們的知識、經驗、記憶以及人們對事物的分析、判斷和推理。為了讓人們全面清楚地了解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過去和現在,我們需要建立各個紅色文化資源全面翔實的檔案,需要由專門的研究人員查閱各類文獻資料,尋訪相關部門和知情人士,并且進行嚴謹的實地考證,全面詳盡地梳理革命遺址、革命遺跡、革命遺物以及紀念館、紀念碑等各個紅色文化資源點位的來龍去脈,以及探究清楚它們身上所承載的革命故事和紅色經歷。檔案既不能虛夸,亦不能隱實,要實事求是、客觀全面。人們可以通過查閱這些紅色文化資源的檔案全面準確地認識和了解它們。當建立了豐富完備的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檔案之后,我們還需要在紅色文化資源中挖掘有利于培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樹立遠大理想與信念的精神要義,同時把這些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聯系起來,以此來引導和教育人們向革命前輩或英雄學習,傳承和弘揚革命理想與信念,學習革命精神,繼承革命意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而能夠更加積極地投身于當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事業中。
第二,情,即道德和情感。從“知”的方面來看,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對人們的理想和信念有引領和支撐作用;從“情”的方面來看,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含有豐富的道德和情感力量。上海紅色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道德和情感有的表現為個人的道德修養以及人格氣質,有的表現為個人在社會中的社會公德、民族大義等。因此,我們可以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中的道德和情感力量,把它們與現在所倡導的社會主義道德觀結合起來,激勵人們在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傳承和弘揚這些精神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意,即意志與毅力。上海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多樣,其中的遺址、遺跡、遺物或紀念物、展覽物等都包含著豐富的革命故事和紅色經歷,在這些故事和經歷中不乏體現艱苦奮斗與頑強拼搏的意志和毅力的例子。因此,我們可以在梳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過程中,深入挖掘能夠體現革命者與建設者的意志和毅力的典型,以他們的經歷和故事來激勵現在的人們不論未來有何艱難困苦,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克服一切困難,勇往直前。
第四,行,即人的實踐活動,指人們的一切自我自覺的行為和活動。人的價值和意義往往就是通過“行”來表現的。在上海紅色文化資源中,不論是遺址、遺跡、遺物還是紀念物、展覽物等,一定都與人的“行”相關。我們可以通過革命者和建設者“行”的故事來深入挖掘上海紅色文化資源中的腳踏實地、敢于創新、依靠群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等各種行為準則、規范以及精神氣質等,從而指導人們的
實踐。
二、充分發揮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舊址、遺跡遺存和實物資料。目前,全國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除了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全國還有井岡山革命舊址、遵義會議會址、延安革命舊址,長征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鐵索橋等遺址或遺跡,陳望道首譯的《共產黨宣言》譯本、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手稿、開國大典時用的五星紅旗等遺物或紀念物等。[3]全國其他省份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有很多方式,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打造百年紅色精品旅游路線,培育紅色旅游景點以及建造英雄模范的“打卡地”等,并且定期舉辦一系列的紅色培訓,包括素質培訓、拓展培訓等,還采用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訪談教學以及情境教學等方式;有的地方不僅發展紅色旅游,而且依托紅色旅游發展農家樂、采摘園、旅游商店等;有的地方推動革命舊址、紀念館、博物館進校園舉行相關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組織紅色研學旅行、舉辦大學生紅色旅游、策劃創意大賽等活動。
對于如何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各個地方在國家相關文件的指導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2021年7月8日,上海市旅游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全面提升上海市紅色旅游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中的九大亮點講述得特別完備。上海的紅色文化資源需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自身的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優勢,尋求更適合上海實際情況的路徑,進而更加充分發揮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從而使上海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思想和精神力量深入人心,催人奮進。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兩個原則入手。
(一)創新推進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與歷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機融合,協同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上海是一個具有特殊的歷史和文化的大都市。我們要把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和上海的歷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
首先,要與歷史教育結合。這里所說的歷史教育中的歷史包括三類:第一類是指上海紅色文化資源自身的歷史,包括其所產生的歷史背景、所承載的歷史事件、所涉及的歷史人物以及背后發生的歷史故事等。第二類是指上海的歷史。在紅色文化資源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上海的這段歷史是怎樣的、發生了哪些相關事件。第三類是指中國的革命史和發展史,包括貫穿其中的黨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史和建設史是艱苦卓絕、光輝偉大、可歌可泣的。要想充分發揮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就要把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與歷史認識和歷史教育結合起來,從而能夠讓人們銘記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時刻保持對危機的警醒意識,對歷史過程中的悲歡離合產生濃厚的情感共鳴,憶苦思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在此基礎上借鑒歷史,開創更好的未來。
其次,要與文化教育結合。上海是中國一個特殊的文化大城市,不僅有深厚獨特的海派文化,還有豐富別致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更多地體現了地方文化的特色,而紅色文化既可以從整個國家的文化體系著眼,又可以從地方文化去看,也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此外,上海紅色文化資源里必然有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等地方文化的因子,挖掘這些文化因子既能夠讓人們找到對本地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又能夠體現出地方文化色彩,達到多元的統一性,有利于形成文化共同體,從而培養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共同奮斗。因此,我們要深入了解紅色文化與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關系,把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納入對人們的文化教育之中。
(二)完善構建紅色文化資源與青年人的思政教育、美育、專業教育等相結合的育人功能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4],并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5]。因此,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對青年人的育人功能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以從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社區五個維度的協同入手,具體包括: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協同高校思政教育、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協同課程思政與校園文化;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協同政府與企事業單位;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協同上海文旅活動;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協同家庭與社區的生活與文化;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協同社會公共生活與文化活動等。
三、結語
本文從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個心理要素構成出發,在把握理想和信仰、道德和情感、意志和毅力等基礎上總結歸納各個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內涵。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內涵能夠激勵人提高對生命的熱情以及凈化人的心靈,使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沿著無數革命前輩和先烈的道路繼續闊步向前。對于如何充分發揮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筆者從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社區五個維度來實現協同,探討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和路徑。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2] 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N].解放日報,2021-05-31.
[3] 王彬.文化和旅游部:大批紅色文藝精品值得期待 更多優質紅色旅游產品將推出[N].中國文化報,2021-03-24.
[4]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329.
基金項目:2023年度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一流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專題研究》課程教學案例庫建設”與本專項“課程思政建設”,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上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高校思政課分眾式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2023ZSS017),2023年學校教學建設項目“培育和筑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效路徑研究” (y202322001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