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志燁
摘 要:在當前高中課程教學方案中,在圍繞核心素養這一目標的教學策略中指出,以學科大概念進行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在大概念學科教學中,單元整體化設計與學習能夠促進學生整體化認知,并且幫助學生進行整體知識遷移,實現吸收內化與應用。大概念不僅可以應用在日常教學中,結合主題化的教學背景,對于學生的復習而言也是更為高效,更是有利于提升學生能力。因此,在復習課程的相關設計中,教師應當著眼于化學學科,深度剖析大概念教學模式,打造更適合高中生的大概念主題式復習課堂。文中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相關知識教學為例,對大概念思想引領下的高中化學主題式復習課堂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大概念;高中化學;主題式;復習
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化學學科的考試是為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潛能與創新精神,注重能力的測試,重點考驗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因此,無論是在日常學習還是在復習中,都應當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之上。就當前的相關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是否具備學科素養,主要體現在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整體化,是否擁有完整的思維結構,能否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落實在復習實踐中,就需要教師構建主題式的教學課堂模式,并運用大概念教學思想做指導,從高中化學內容的整體結構視角來規劃設計復習內容,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以及化學思維的培養。文章從實踐出發,著眼理論探究,并融合發展的眼光進行具體案例分析與策略研究。
一、當前高中化學復習現狀
由于我國教育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在當前的高中化學復習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如下:
(一)知識點分散,無從下手
在具體的高中化學復習過程中,由于化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再結合傳統應試教育僅僅采用書面的復習模式,導致學生復習時無從下手。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相關知識復習為例,復習內容包含大量的基礎知識背誦和化學公式計算,內容十分龐雜,知識點較為分散。學生在復習中僅僅掌握了這個概念或是化學式,但無法真正地整體應用,復習僅僅停留于表面形式。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及對化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提升,十分不利[1]。
(二)應用性差,復習目標僵化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對于復習而言,重點仍然放在最終的成績之上。因此,在具體復習過程中的應用性體現較差,復習內容沒有主題,沒有框架,僅僅是針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記憶與重復。使得高中化學復習的目標較為僵化,既不利于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與吸收,也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
(三)復習內容枯燥,復習狀態差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使得教師無論是在日常化學教學還是在復習課程設計中,都缺少對于課堂的創新設計,使得整體復習內容較為枯燥,難以調動起學生對于復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興趣逐漸降低。許多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態度差、狀態差,無法真正體現復習對于學生鞏固知識的作用[2]。
以上這幾點是在當前高中化學復習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應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當探究如何幫助學生能夠在復習中找到復習的真正意義與目的,同時更加有效地將知識內容進行整合理解與應用。
二、大概念的含義與價值
大概念是一個十分復雜且具有深度內涵的教育理念,在各個學科當中,應當居于教學的核心位置[3]。大概念能夠有效體現不同學科的本質和基本觀念,并將其作為一種導向,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核心觀念的落實,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就化學學科而言:“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等,都是化學學科的核心大概念。簡單來說,大概念就是對于實驗觀、轉化觀、分類觀等化學基本觀念的描述。大概念能夠從這些基本概念出發,讓學生理解框架,理解本質。落實在能力與思維之上,再從中有效地學習吸收知識,理解知識框架,并最終落實在遷移情景應用之中。主題式是強化復習與學習過程中的應用,以某一主題帶動整體知識的綜合應用與理解,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而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在實踐教學和教學理論探究中,一線教師和許多學者都曾提出過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難點在于:整合難、深入難、應用難。在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復習當前存在的問題,如何幫助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進一步看透化學學科的本質,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提高復習成績,實現學科素養的提升。從大概念出發,借主題式的模式進行復習,則可以有效地通過中心概念、應用目標和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解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難點與問題。因此,大概念復習思想及主題式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復習設計以及學生的具體復習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
三、大概念思想引領下高中化學主題式復習策略
(一)規劃框架,明確復習目標
在以大概念開展主題式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復習過程中的框架,幫助學生找到復習的核心目標。當學生能夠在大概念的引導下,正確認知化學核心概念與核心思維模式時,才能夠真正地對核心概念進行理解、吸收與應用[4]。同時,明確的框架也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學生對于整體學科的深度認知。
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相關內容的復習過程為例,大概念應當從兩個方向進行思考,并開展結構的整體劃分。總的來說,一是對于元素化合物基本知識的框架設計,二是對于元素化合物的功能化與素養化的框架規劃。基礎知識框架是幫助學生通過基本概念的整體視角進行復習理解。功能化與素養化的框架規劃,則是從核心基礎概念出發,將其整體化,并分散其具體的應用和不同分支的理解。基礎知識框架可以從元素及化合物的分類入手,如以鐵及化合物為主題作為分類單元之一。通過回顧實驗鐵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并構建框架,明確其基礎概念并加入相關反應現象,通過樹形圖的方式進行呈現。這時學生可以明確看到在這一單元的復習中要復習哪些元素及其化合物,明確知識的位置與目標。在通過元素化合物的分類后,以功能化、素養化的視角展開框架設計,再結合基礎元素的樹形圖框架的順序進行展開,如金屬與水、與酸的反應、置換反應等,強化功能性的系統整體復習,并目標明確。通過規劃框架,幫助學生在大概念的思想下,明確復習過程中的目標,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通過框架梳理認知自己在復習過程中應當回顧和加強哪部分知識內容,并且邏輯性地進行記憶與理解。以此能夠落實大概念思想于化學課程的基礎理念,并為主題式復習課程的核心環節打下基礎。
(二)借助情境復習的方式展開主題,強化整體聯系
在大概念思想下開展主題式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情境復習的方式呈現主題。借此讓基礎知識與實踐應用相聯系,同時通過綜合化的背景,加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深度聯系。具體實踐復習中,教師可以運用綜合類的題型,并依托綜合情境延伸展開。以綜合化的復習情境及習題中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加強知識的整體聯系,強化學生對于該單元復習的深度認知。同樣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復習過程來看,教師以環保話題為背景,通過相應的“環保活動”進行情境的創設,借此將具體復習內容與綜合化的應用習題相融合呈現,落實大概念的引導下的主題式復習過程設計,將知識內容全面展開。具體設計可以先提出背景:“柴油發動機會對空氣造成很大的污染,而scr和nsr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柴油發動機在空氣過量條件下的NOx排放”。再配以相應的原理催化反應器示意圖,并結合分解反應等視角,將這一技術與生活中的環保問題相融合,將題目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同時,多樣化的情境展開,也能夠實現學生在化學復習過程中對于知識靈活應用的能力提升,可以在考試中應對更多變的題型,同時,也通過情境應用的視角和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
(三)落實任務,注重過程理解
在對于整個復習過程中的框架設計與情境主題進行復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在大概念與主題式的復習中,融合項目化的教學理念。通過落實任務、項目探究的方式,幫助學生注重復習過程中對于知識內容的進一步理解與應用。如對于某一單元的復習框架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任務,由學生來總結該單元有什么樣主題的知識框架,不同框架之間的內在聯系又是什么。以學生的思維模式參與到大概念主題式復習設計的過程中,強化復習的深度。只有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大概念、主題式是什么,才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起有效的化學學習思維,推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機性,從而有效提升復習過程中核心素養的落實。同樣以“元素及其化合物”復習為例,在具體基礎框架設計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大概念思想入手,以“鈉及其化合物”為主題,由學生來探究歸納鈉及其化合物的常見物質、對鈉及其化合物中常見物質進行分類等。可以借助學生設計表格、填寫表格內容、小組討論等具體環節來完成項目探究。通過學生來探究并總結出大概念以及主題式內容,助力學生對大概念的認知,強化學生對于該主題內容的記憶與理解。同時,在學生總結與認知的過程中,也將不斷激發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的潛能與創新精神,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達成新高考對于學生核心能力要求的同時,提升學生在大概念思想下主題式復習過程中的參與深度,打破傳統復習過程中不注重過程與理解的問題。
(四)綜合評價,整體查漏補缺
大概念主題式的復習過程中,對于學生復習效果的評價,也應當是站在大概念視角以及主題應用的方向展開。這樣才能夠通過更加有效的綜合化評價,幫助學生整體認知自我當前的復習程度,查漏補缺,有效提升自我。如在進行評價檢驗的過程中,教師仍然可以將復習回歸框架,并借助情境化的背景進行展開。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為例,教師可以將檢驗評價的標準,通過核心概念向功能化應用進行設計,并借助情境化的練習題呈現。這單元的評價標準可以分為三個方向:一是對于基礎知識概念的掌握,二是對于基礎概念的綜合應用掌握,三是對于該單元知識內容的綜合化應用掌握。以此將其分為大概念的理解-大概念的應用-主題應用,三個評價部分。在學生進行復習效果反饋的過程中,針對錯題與難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認知。通過學生的思路可以看到其對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等基礎知識的認知,也可以看到學生在對于知識內在聯系和實踐應用過程中的想法與思路。再根據綜合化的評價標準,教師可以有效針對大概念思想與主題式教學,分析學生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探究自己在復習過程中究竟是缺失哪一部分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有效地落實復習過程中的整體查漏補缺,并且站在整體化的思維視角,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復習過程中的“大概念”。
(五)生活拓展,強化應用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強調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應當具備強有力的靈活應用能力。因此,在課程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復習中融入一些靈活拓展環節,以此幫助學生打開其對于化學學科的認知,通過相應復習中的拓展認知,完善對于知識結構的整體理解。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就每個單元的不同內容與主題,將其延伸至生活中更加常見的應用視角進行拓展。以此來幫助學生思考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問題,將其與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進行驗證、思考與感悟。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復習為例,在結合情境進行整體復習的過程中,以鎂為主題的大概念復習中,將其生活化展開。例如,在許多野外探險過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燃燒彈、照明彈等工具,金屬鎂與氧有很大的親和力,在空氣中非常容易氧化。金屬鎂在空氣中引燃的溫度480-510℃,燃燒時能產生眩目的白光,因此鎂作為鎂粉燃燒有著很多應用,如作為閃光燈、煙花和海洋照明彈等。通過生活化的拓展,驗證復習過程中的燃燒現象,讓學生意識到化學中的大概念所呈現出的具體性質與現象,也可以在生活中進行驗證與發現。深化學生對于化學的認知,并且以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完善對于知識結構的理解與進一步學習。最終在復習過程中,落實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靈活化應用,強化其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以大概念思想引領當下的高中化學主題復習是有效提高復習效率,強化復習效果,幫助學生落實應用吸收的有效途徑。在當前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規劃框架、情境展開、落實任務、綜合評價、靈活拓展五個視角,在大概念的思想引導下,展開主題式的高中化學復習課程設計。希望通過本文的相關分析與策略研究,能夠給予當前高中化學復習課程的設計新思路與新方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于潤慧.主題式問題情境教學引領高中化學有效復習[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18):122-124.
[2]劉雪.學科大概念統領下的高中化學復習課教學設計與實踐[D].阜陽:阜陽師范大學,2022.
[3]蘇睿.基于主題式教學的高中化學深度學習實踐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2.
[4]王冬,李建娣.高中化學主題復習的設計與實施[J].中學化學,2022(2):1-3.
本文系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2年立項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學主題式復習教學實踐研究”(項目標識:JYKT-2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