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劉東芳 周忠云 范紅梅
摘 要:本文簡要介紹了加強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通過對現階段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來探討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措施,旨在轉變傳統的檢驗檢測工作模式,促進檢驗檢測機構的專業化發展,保障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檢驗檢測工作效率,滿足新時期下人們對檢驗檢測工作的要求,從而推動檢驗檢測機構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檢驗檢測機構,有效措施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25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檢驗檢測機構的業務量不斷地增加,檢測工作難度也越來越大,在檢測工作中容易發生問題,尤其是傳統的檢測方式難以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改變這一狀況,應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充分發揮先進科學技術,在檢驗檢測機構中加強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從而創新檢驗檢測方法,提高檢測檢驗機構的檢測能力,確保其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實現檢驗檢測效益最大化。
1 加強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加強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十分有必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檢測工作效率,推動檢驗檢測機構的長遠發展。檢驗檢測機構需要根據國際相關標準來執行檢驗工作,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通過檢測實驗來獲取準確的結果,以了解產品的質量狀況。這一過程的實施,需要規范的標準化流程來予以保障,實施有效的標準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檢驗工作效率,提高檢驗檢測工作水平;二是有利于加強檢驗檢測機構內部管理。檢驗檢測機構負責的業務項目較多,為使之開展高效的檢測工作,整合相關資源,加強對檢測儀器設備的管理,實現數據共享,需要信息化技術的支持,并針對實際情況來優化內部管理,從而保障檢驗檢測工作質量[1]。
2 現階段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現階段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建設中還存在的問題包括:一是缺乏完善的標準化制度,導致標準化工作無據可循、無法可依,部分人員并未意識到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以致于檢驗檢測機構當前的檢測工作無法滿足于現代檢驗需求,檢測結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忽視了標準化組織作用,沒能成立專門的標準化建設隊伍,缺乏科學的指導,未根據實際需求來進行合理分工,阻礙了標準化建設的推進;三是檢驗檢測機構缺乏標準化專業人員,忽視了對檢驗技術人員的培訓,其所掌握的檢測知識和技術較為落后,缺乏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動力[2]。
(2)現階段檢驗檢測機構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檢驗檢測機構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部分檢驗檢測機構忽視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雖然在實際工作中意識到要進行信息化建設,但是并沒有將該項工作有效落實,以致于信息化建設工作流于表面形式,沒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二是檢驗檢測機構未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同類機構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三是忽視了信息化隊伍建設,未吸引更多信息技術人員的加入,缺乏對現有人員的培訓。
3 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3.1 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在檢驗檢測機構中實施標準化建設的時候,應當做到以下內容:
(1)完善標準化制度,建立健全的標準化管理體系。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充分認識到標準化建設的必要性,從思想上改變對標準化工作的看法,針對當前既有的檢驗檢測體系,結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來不斷地完善標準化制度,為檢驗檢測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檢驗檢測機構不僅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基礎理論知識培訓,還應當加強檢驗檢測標準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做好相關人員的工作監督,強化其標準化意識,使之能夠掌握最新的檢驗檢測標準要求,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于實際檢驗檢測工作中,從而體現檢驗檢測工作的紀律性,提高檢驗檢測工作的標準化管理效率[3]。
與此同時,檢驗檢測機構還應當將標準化管理工作與質量體系有效結合,嚴格按照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來執行檢驗檢測工作,并且所制定的作業指導書要與實際相符,真正起到科學的指導作用,并持續優化檢驗檢測流程,使之更具實用性,適用于多種檢驗檢測業務。在內部管理中,檢驗檢測機構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檢驗檢測工作有據可循、有法可依。
(2)加強領導作用,持續改進標準化工作。檢驗檢測機構在進行標準化建設的時候,可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明確各崗位工作職責,做好分工。在遵循自上而下原則的基礎上,領導人員要帶領小組成立標準化建設團隊,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職責劃分,使之明確自己的建設任務,調動一定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充分保障各項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檢驗檢測機構應當根據相關規定要求,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來設計科學的標準體系框架,厘清各部門之間的關聯,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制定適宜的標準化建設目標,并將標準化建設工作貫穿于檢驗檢測機構中的每一個環節中,實施全過程性標準化建設。除此之外,檢驗檢測機構要認識到標準化建設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持續改進,應當做好評估工作,根據標準體系的實施情況評估結果來調整相應的建設方案,加強監督審查,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提高檢驗檢測機構的標準化水平[4]。
(3)要加強對檢驗技術人員的培訓,創建檢驗檢測專業人才隊伍,定期加強對檢驗檢測人員的培訓,實施科學的考核,以督促其不斷地提升自身能力。再此期間,領導要予以重視,給予一定的支持,檢驗檢測機構以“年”“月”“季”為單位來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通過豐富的培訓方式來強化檢驗人員的能力。
3.2 檢驗檢測機構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檢驗檢測機構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做到以下內容:
(1)要明確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合理安排資金,予以信息化建設一定的資金支持,同時還要制定相關政策來推進信息化建設,保障該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要明確各部門、各人員的工作職責,合理分配崗位,吸引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同時還要淘汰檢驗檢測機構中落后的設備,配置先進的硬件設備;最后,檢驗檢測機構還應做好信息化建設宣傳工作,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使每一個人員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強化人員的信息化建設意識,營造良好的建設氛圍[5]。
(2)要加強信息化系統管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檢驗檢測機構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都增加了對設備、軟件的投入,購買了一些新信息化軟件,但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未能將這些軟件有效匹配到檢驗檢測機構的實際業務中。基于此,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對現有的系統進行不斷地完善,可增加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信息數據共享,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資源利用率。
(3)要加強信息隊伍建設。一方面檢驗檢測機構要聘請專業的信息技術人員,提高信息化建設隊伍能力;另一方面,則要對檢驗檢測機構中現有的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信息技術水平,為信息化建設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3.3 融合標準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
在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將兩者有效結合,可通過信息化建設手段來實現標準化建設目標。信息化及標準化建設本身就具有相互作用關系,標準化建設階段,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加快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建設進程,提高檢驗檢測工作效率;而且通過信息化應用工程的實施,可促進檢驗檢測機構和國際國內標準相接軌。此外標準化建設給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方向,有利于對檢驗檢測機構的標準化工作進行有效維護[6]。
4 結 語
總而言之,在檢驗檢測機構中應當重視標準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需從多方面來貫徹落實該項工作,建立健全的標準化體系和信息化體系,從而推動檢驗檢測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周婉迪.檢驗檢測與認證信息化服務平臺標準化建設分析[J]. 中國高新科技,2022(17):123-125.
郭威威.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C] //中國水利學會.中國水利學會2021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分冊).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21:72-74.
何大喜.檢驗檢測機構如何建立和保持先進的管理體系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1(5):43-44.
聶磊.檢驗檢測機構誠信體系建設探討[ J ] . 現代食品,2019,10(20):43-45.
王佳,謝愛華,鄧攀.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標準的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3):4043-4049.
趙云志.淺談檢驗檢測機構信息化建設[J].品牌與標準化,2019(3):62-64.
作者簡介
李麗,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計算機管理、信息化建設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