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寧 焦迪
摘 要:目的:分析腦癱患兒接受神經肌肉電刺激儀聯合吞咽功能訓練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接收的200例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遵循1:1原則隨機分組,各100例,一組采用標準化吞咽功能訓練干預為對照組,一組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干預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效果、吞咽功能與并發癥。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76.00%)(P<0.05);觀察組吞咽功能評分(1.66±0.44)分低于對照組(2.11±0.42)分(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00%)較對照組更低(12.00%)(P<0.05)。結論:經聯合干預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改善患兒吞咽功能,提高干預效果,促使患兒病情改善,值得推廣。
關鍵詞: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吞咽功能訓練,腦癱,吞咽功能,并發癥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68
腦癱是常發于新生兒的腦部疾病,主要是指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內腦部發育未成熟情況,屬于一種非進行性腦損傷的綜合癥疾病,可導致患兒運動、智力等功能障礙,易出現吞咽困難、流涎等癥狀,主要病灶在大腦,常累及患兒四肢,對其健康成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1]。同時,大部分腦癱患兒受口面部神經肌肉運動功能障礙影響,導致患兒進食困難,甚至造成患兒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嚴重并發癥,故及時采取有效治療,促使患兒健康發育,恢復其運動控制功能是關鍵[2]。既往臨床多以標準化吞咽功能訓練進行干預,雖可有效緩解患兒吞咽功能障礙,但耗時較長、治療速度緩慢,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發展,神經肌肉電刺激儀逐漸在臨床推廣,可借助電流對患兒外周運動神經產生刺激,促使其運動功能恢復[3]。因此,積極開展神經肌肉電刺激儀聯合標準化吞咽功能訓練干預,對盡早恢復患兒吞咽功能,改善其預后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患兒為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腦癱患兒200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4]中腦癱的相關診斷標準;(2)均伴有進食緩慢、吞咽困難等癥狀;(3)家屬意識清晰,對本次實驗自愿配合;(4)家屬簽署協議書;(5)基礎資料完善。排除標準:(1)對本次干預措施不耐受者;(2)患重要臟器功能缺損者;(3)患有惡性腫瘤或癌細胞轉移者;(4)患有先天性肢體畸形、心臟病者;(5)存在喉部畸形者;(6)患有新冠肺炎等傳染病者;(7)病歷資料缺損或丟失者。隨機分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2-8歲,平均(4.22±1.64)歲;分型:共計失調型8例,痙攣型24例,肌張力低下型30例,不隨意運動型10例,混合型28例;觀察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2~7歲,平均(4.16±1.66)歲;分型:共計失調型9例,痙攣型22例,肌張力低下型31例,不隨意運動型9例,混合型29例;兩組年齡、性別及疾病類型比較無差別(P >0.05),符合醫學倫理委員會標準(2020080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標準化吞咽功能訓練干預,即(1)感官刺激。護理人員借助棉簽或手指對患兒口腔觸覺進行刺激,并采用冰冷物品輕輕刺激舌根、軟腭及咽后壁等部位,在刺激時,囑咐患兒主動吞咽。選擇不同味道的棉棒刺激舌頭,促使患兒味覺恢復。(2)口顏面訓練。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并與患兒年齡結合,選擇合適的口、唇、舌肌肉訓練方案進行功能訓練,期間指導患兒做發聲、發音及屏氣練習。若患兒年齡較小,無法準確聽取治療,可采用棉簽在唇部涂抹葡萄糖,誘導患兒主動做伸舌訓練。(3)進食訓練。待上述訓練結束后,輔助患兒保持仰臥位,頭部向前屈曲,由糊狀食物開始,隨后依據訓練進程逐漸增加難度,向較硬的食物過渡,但需時刻注意患兒進食量,每間隔20 min訓練1次,1次/d。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型號:DK-802;廠家:河北石家莊渡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干預,護理人員對患兒頸部全面消毒,在舌骨上方粘貼第1電極,甲狀腺上切跡上方粘貼第2電極(與第1電極緊靠),在前2個電極等距離處粘貼第3、4電極,設置脈沖頻固定率80 Hz,脈寬300 ms,電刺激強度2~15 mA,以患兒可耐受為適宜,在受電刺激強度影響,肌肉因緊張而收縮時,指導患兒做吞咽動作。30 min/次,1次/d。兩組連續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
(1)吞咽功能[5]。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評估,即取30 ml溫開水進行實驗,在5 s內一次性喝完為1級,5 s內分2次喝完為2級,5 s內一次性喝完,但出現輕微嗆咳為3級;分2次或2次以上喝完,發生嗆咳為4級,很難喝完為5級。
(2)療效判定[6]。若患兒吞咽困難癥狀消失,飲水實驗評估1級或提高2個級別以上為顯效;患兒吞咽障礙改善,飲水實驗評估提高1級為有效;患兒吞咽障礙未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顯效+有效)/例數×100%=總有效率。
(3)記錄喉痙攣、血壓波動、心動過緩發生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以SSP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描述,組間比較以t(tˊ)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以χ2(校正χ2),P<0. 05,認為組間差異有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干預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吞咽功能比較
吞咽功能比較,干預前,兩組比較無差別(P >0.05);干預后,兩組評分均提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比較
發癥比較,觀察組更低(P<0. 05),詳細數據見表3。
3 討 論
腦癱患兒多存在運動、吞咽等功能障礙,尤其是吞咽功能障礙,可導致患兒進食困難,誘發嗆咳、營養不良等癥狀,嚴重可造成患兒窒息、墜積性肺炎等,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且腦癱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故盡早采取有效措施干預,促使患兒吞咽功能恢復是其關鍵[7]。既往臨床針對腦癱患兒治療以標準化吞咽功能訓練為主,即通過刺激患兒感官,加強其口顏面功能與進食訓練等方法,刺激患兒吞咽功能恢復,從而改善患兒預后,促使其健康成長[8]。但經臨床實踐,標準化吞咽功能訓練雖可改善患兒吞咽功能,但耗時較長,恢復進程緩慢,療效并不理想。因此,積極探尋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技術,聯合干預改善患兒病情。
本研究通過比較分析,結果證實,觀察組療效更高(P<0.05),表明標準化吞咽功能訓練聯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儀治療的效果更顯著。因吞咽反射是一種復雜的神經肌肉反射系統,涉及舌骨下肌群、上肌群等,需溝通協調完成,而反射作用可有效保護患兒氣道,避免發生誤吸現象,但對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礙的腦癱患兒而言,通過標準化吞咽功能訓練可有效改善患兒軟腭與口咽部的敏感性,促使患兒神經肌肉活動反應性提高,增強患兒吞咽反射,改善其病情[9]。同時,配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可通過低頻脈沖電流直接刺激患兒運動神經軸,促神經突壁去極化,促使軸突末梢感受到動作電位刺激,促使肌肉收縮;且該治療可激活患兒潛在通絡,建立良好的神經反饋回路,重建中樞神經系統,有效提高患兒吞咽功能,促使其康復。因此,聯合干預有效改善患兒預后[10]。觀察組吞咽功能評級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經聯合干預有效改善患兒吞咽功能。神經肌肉電刺激儀是一種借助電刺激促使肌肉組織收縮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恢復患兒運動功能,增強其吞咽功能,再加上吞咽功能訓練有助于刺激患兒味覺,提高患兒食欲,積極增加患兒進食量,提高其營養狀況,且對患兒發聲、發音有顯著的積極作用,對患兒預后改善有重要意義[11]。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干預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因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干預是一種無創技術,可促使患兒口腔部位的組織靈活性及協調性提升,促使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預防肌肉萎縮發生,該技術可作用在患兒腦神經細胞,避免患兒出現血壓波動及喉痙攣等并發癥,具有顯著的安全性,有助于患兒盡早康復[12]。
綜上所述,神經肌肉電刺激儀聯合吞咽功能訓練的效果顯著,有效增強患兒吞咽功能,減少并發癥發生,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穆林依,康曉東.早期針刺聯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對腦炎后吞咽障礙患兒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發生率影響[J].四川中醫,2021,39(1):178-181.
饒艷君.神經肌肉電刺激儀聯合吞咽功能訓練對腦癱患兒吞咽功能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2,35(20):131-133.
黃亞茹.神經肌肉電刺激合吞咽肌群訓練治療腦性癱瘓患兒吞咽障礙[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18):52-53+95.
唐久來,秦炯,鄒麗萍,等.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7):747-754.
張娜,陸瑩,熊友紅,等.撳針聯合口部運動療法治療小兒腦癱流涎: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針灸,2022,42(5):515-519.
狄曼寧.撳針聯合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小兒腦癱合并吞咽障礙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22,37(16):2979-2982.
王桂華. 不同強度神經肌肉電刺激對腦癱患兒吞咽障礙及精神狀況的影響[ J ]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1,48(3):517-520.
劉小芹.神經肌肉電刺激結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癱兒童吞咽障礙的研究[ J ]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7):105-106.
閆江濤,陸麗娜,成秋,等.功能訓練聯合針刺對腦癱患兒吞咽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J ]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1,32(7):1059-1062.
王旭龍.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結合吞咽功能訓練對腦癱患兒吞咽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13):1649-1651.
鄔未音.神經肌肉電刺激結合吞咽功能訓練對伴吞咽障礙腦癱兒童生存質量的作用評價[ J ] . 心理醫生,2019,25(1):70-71.
于夢潔,段平秀.神經肌肉電刺激結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癱兒童吞咽障礙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64):69-69+78.
作者簡介
李永寧,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兒科康復。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