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奕豪

摘要:為了應對裝配式建造技術面臨瓶頸問題,可以引入BIM技術,但目前BIM技術發展相對緩慢,亟待政策激勵扶持。本文通過分析裝配式建筑和BIM企業在政府激勵下合作的機理,探索優化策略,研究發現,政府部門對于激勵政策的制定需要限制企業的投機行為,企業間能否趨于穩定的合作關系主要受企業合作的增量社會貢獻和企業合作成本的因素影響,仿真分析發現企業成本和政府成本均存在臨界值。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BIM技術;激勵政策;成本控制
DOI:10.12433/zgkjtz.20233103
一、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
由于裝配式建筑較傳統現澆建筑具有節能環保、高效可靠的特點,符合我國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理念。近年來,為了應對建設施工中工人老齡化和勞動力缺失的關鍵問題,政府對裝配式建筑行業推出了一系列的積極扶持政策,因此裝配式建筑在全國各地的新建廠房或民房中得到應用,裝配式建筑技術由理論到實際應用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但從具體的應用案例中綜合分析,目前裝配式建筑領域仍存在建設成本高、供需不協調、管理不完善等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在相關的產業、制度和技術方面進一步完善政策與法規。
二、BIM技術的作用與地位分析
BIM技術通過對真實建筑構件的虛擬建模、多方協同合作建設建筑工程、模擬仿真分析最優的結構、空間和能源布局、存儲并生成各類圖紙或報告,以及真實建筑物對應BIM數據模型的實時維護和歷史溯源,在確保整體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可用性的基礎上,建立建筑工程實體和虛擬數據信息之間的橋梁,實現對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可視化管理。
(一)帶動新型建筑業的制度建設
BIM技術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各類建筑企業的追捧,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將BIM技術運用到現實工程案例中的方法應用和技術擴展層出不窮,在各方協力摸索中,形成了相對成熟的評價體系。基于BIM技術數據模型方法的特性,如果將其與裝配式建筑相結合,可以由BIM技術現階段的評價體系結合裝配式建筑相關標準進一步推廣和發展,以完善新型建筑業的制度體系。
(二)調整供需關系
目前,已有學者提出了將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相結合促進其向好發展的理念。通過BIM技術使業主方、承建單位、施工單位、驗收單位和運營維護單位等多方主體參與到建設工程項目的招投標、建筑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維護等全生命周期的可視化管理中。將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相結合,應對裝配式建筑中存在的供需關系問題,以實現多方主體的供需關系對稱。
(三)降低整體成本
裝配式建筑除了工廠、設備和技術引入的前期投入之外,工程設計、工人培訓和運輸裝配調度產生的成本是導致前期成本高的主要問題,因此其正尋求著通過與其他技術相結合而繼續發展的機會。雖然BIM技術在開發和推廣階段,但由于目前國內技術產業鏈不成熟,裝配式建筑同樣存在著前期成本高的問題,將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提升裝配式建筑工程設計的連續性,降低工人的學習培訓成本,實現高效的、可視化的運輸裝配調度;另一方面,為BIM技術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一條合作發展的高速路。由此可見,從長遠看可以降低新型建筑業的整體成本。
三、激勵政策各方主體的關系體系
近年來,裝配式建筑在政策導向的激勵下正在快速發展,是促進新型建筑業向高質量綠色化轉型的重要工具之一。而BIM技術不僅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作用,還可以推動裝配式建筑突破目前的瓶頸。因此,需要政府將激勵政策由單獨的對裝配式建筑企業的扶持,擴展到與BIM企業的合作發展上。
(一)激勵政策下的三方關系體系
三方主體的關系體系由政府部門、裝配式企業和BIM企業這三個主體構成,相互的穩定合作狀態關系如圖1所示。在三方關系體系中,每個主體都有各自的策略集,各主體可以基于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策略。
圖1 ? 三方主體關系體系
基于企業的趨利性,裝配式企業和BIM企業會根據在合作關系中的利潤抉擇是否合作,因此可選策略集為“同意/拒絕合作”,當雙方的選擇都是“同意合作”的情況下,雙方企業才能達成合作關系。
政府部門從宏觀的角度制定決策策略,政府對裝配式企業和BIM企業的可選策略集為“激勵監督/不干涉”。如果政府制定了對裝配式企業和BIM企業的激勵合作發展政策,監督措施應伴隨激勵政策同時生效,且雙方企業均要向政府提供真實的發展計劃報告。
(二)策略影響因素分析
裝配式建筑企業和BIM企業在激勵下的合作發展過程中,更注重自身的盈利與虧損,并基于自身利益作出影響合作關系的抉擇。如果企業在發展報告中對政府部門刻意隱瞞或虛假上報,將產生違法行為,而導致受到嚴重處罰。同時,考慮企業在逐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惡意競爭或違約行為,政府部門通過設置相關的處罰機制加以約束。
而政府部門作為激勵合作的主導者,注重BIM和裝配式建筑相結合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對雙方企業的合理約束機制和對合作過程的法律保護基礎上,政府部門會從為國民經濟提供良好支撐和有利條件的角度繼續激勵。
根據宏觀調控機制和市場公平競爭原則,上述三方均在有限理性的條件下最大化各自的利益。
四、激勵政策引導的合作發展策略
(一)三方關系主體利益構成
基于上述三方關系體系,將復雜條件簡化后,裝配式建筑企業和BIM企業在獨立經營時分別有各自的成本與收益,即基本盈利,雙方合作時要投入合作產生的增量成本,并獲得合作后的收益。由于合作售賣的捆綁效應,所以合作時的單位產品收益要低于獨立經營時的單位產品收益。
政府部門在激勵企業間合作的過程中,要給予不同類型企業對應的激勵資金,并在合同中設置對應的違約罰款,同時付出一定的監督成本。此外,還要關注雙方企業獨立發展時帶來的社會貢獻,并統計達成合作時帶來的社會貢獻,并量化其產生違法、違約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制定高效的激勵和約束策略
政府部門制定高效的激勵策略,首先要為各方企業指明政策導向,確保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政策方向一致。在資金激勵方面,采用貸款、補貼、獎勵等多級分配和啟動資金、階段補充、持續供給的多階段激勵相結合的制度。此外,還應在技術研發、市場推廣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高效的激勵策略離不開制度約束,否則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情況。由于企業以盈利為最終目的,在防止企業謊報、虛報情況的法律法規底線上,要針對企業惡性競爭和違約行為設定客觀的罰金,根據合同法,罰款一般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罰款與補貼的差值應小于補貼本身,但罰款基數應高于補貼額度,以防止投機行為。同時,推動企業合作發展的激勵補貼應大于企業自循環的各項數據,兼顧對不同類型企業的激勵補貼的公平性,推動企業遵循政策引導。
(三)建立兼顧各方利益的決策機制
由于政府的激勵補貼額度高于企業合作中“捆綁銷售”產生的盈利縮水,那么企業更關注合作的額外投入成本和合作帶來的成本降低之間的關系,當成本降低多于合作額外投入時,企業更傾向于達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從實際案例來看,合作的額外投入往往在前期需要花費較多資金,而合作帶來的成本降低對于額外投入的成本要通過長期合作完成。因此,激勵政策給予的啟動資金應考慮企業合作的額外投入。
而政府部門在確保各方企業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合作發展,更關注合作相較于獨立發展帶來的增量社會貢獻。當量化的企業合作帶來的增量貢獻高于政府部門的經濟投入時,政府部門更傾向于激勵雙方企業長期穩定合作。因此,政府部門在制定和啟動激勵政策前后,應實時追蹤各方數據,動態調整激勵策略,確保激勵政策中各方主體的利益平衡。
五、制定激勵政策的關鍵指標
基于演化博弈論,可以分析制度或體制形成的影響因素并解釋其過程。目前,已有學者通過演化博弈論研究裝配式建筑的激勵和擴散等機理,對裝配式建筑產業政策推導出了依據的建議,因此,本文將這一分析方法擴展到對建筑裝配企業、BIM企業和政府三方進行仿真建模分析,基于制定激勵政策中的關鍵指標,例如,雙方企業合作的增量社會貢獻與政府經濟投入的關系、企業間合作的額外投入和合作帶來的成本降低的關系,運用演化博弈模型進行仿真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一)企業間的自主合作傾向
如果不考慮政府的激勵政策,當短期的成本降低幅度達到前期額外投入的3.8倍或更高時,企業受利益導向會自發建立合作關系。目前,裝配式建筑企業和BIM企業的合作很難產生可觀的成本回收比例,所以要想引導雙方企業合作產生對社會的增量貢獻,政府部門主導制定適用于雙方企業的激勵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二)激勵政策中的企業間合作傾向與罰款
基于上述政府激勵補貼啟動資金高于企業間合作前期投入的假設,當短期的成本降低為前期額外投入的0.8倍時,企業間的合作關系會趨于穩定,隨著系數增大穩定關系逐步增強。
政府在制定激勵政策時要把握投入資金與違約罰款的關系,比例為0.825,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企業間合作的長期穩定性,當這一比例過高時,無法約束企業的逐利性;而過低時,會抑制響應激勵政策的積極性。圍繞這一比例關系制定政策既控制了政府成本,可以促進企業間的高效合作,且符合《合同法》規定的不超過損失的30%。
六、結論與建議
為了減少建筑業對環境的影響,并應對人口老齡化對建筑業的沖擊,建筑業在政府激勵下,由傳統現澆建筑向裝配式建筑轉型,近年來在國內各地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在產業鏈、標準規范、市場認可度和人員專業度上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阻礙新型建筑業持續向好發展,無法滿足國內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BIM技術作為一種數據化建模的集成設計和管理方法,具有多方主體參與協同合作、提高設計質量、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和強化數據管理的優勢。將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相結合,既可以應對裝配式建筑發展面對的瓶頸,還可以促進新型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信息化轉型。
由于BIM技術同樣面對前期成本問題,所以需要政府促進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的合作發展,將BIM技術推上以裝配式建筑為基點的新型建筑發展高速路,并出臺一系列激勵政策。在激勵合作發展的過程中,兩家企業關注自身的盈利虧損,政府部門關注合作帶來的增量社會貢獻。
目前,裝配式建筑企業和BIM企業能在政府主導的激勵政策下達成良性合作,為了推動裝配式建筑突破瓶頸階段持續向好發展,需要加快BIM技術融入建設體系中構建一體化平臺,滿足新型建筑業高質量綠色化轉型。政府在制定企業合作的激勵政策時,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握經濟投入和違約罰款的關系,約束企業的逐利行為和投機行為,適當增加補貼資金,幫助企業度過建立合作階段的對沖成本較高的時期。在企業間合作逐步穩定后,統計企業合作中的投入和成本降低的關系,動態調整和設置多級、多階段的激勵機制,減少政府補貼力度,此時,合作帶來的成本降低與合作前期投入的比值不斷提高,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長期向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瑩瑩,李可用.裝配式建筑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建筑經濟,2022,43(S1):54-56.
[2]常樂.裝配式建筑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3(02):130-132.
[3]白文娟, 肖瑤, 王良平,等. 雄安新區方案設計階段BIM模型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23,15(05):90-94.
[4]李玉宏.裝配式建筑應用BIM技術對工程造價的影響[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3(03):96-98.
[5]郭柳,姜建明,縱斌.自主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發展分析及研究[J].建筑結構,2022,52(S2):1720-1723.
[6]郭建營,孟然,孟繁宇.BIM在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經濟,2022,43(S1):526-533.
[7]陶桂林,馬文玉,唐克強,等.BIM正向設計存在的問題和思考[J].圖學學報,2020,41(04):614-623.
[8]盧少壯,陳英杰,隋巖鵬,等.基于演化博弈論裝配式建筑激勵策略仿真研究[J].計算機仿真,2022,39(09):298-303+482.
[9]竇玉丹,王玉娜,薛小龍.基于演化博弈的裝配式建造技術擴散決策機理[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22,39(03):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