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蕾


[摘 要]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功能類別意識能夠幫助教師厘清口語交際課的功能及目標,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重組交際話題、創設交際情境、選擇交際策略,避免出現交際功能認知模糊、交際形式設定混亂、內容解讀零敲碎打等現象。宣傳類口語交際承載著“以言指事”的交際功能,能幫助學生輸出信息和思想。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宣傳類口語交際內容占據著半壁江山。如何讓學生進行準確生動的口語交際,實現“以言指事”的宣傳功能,是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統編教材;口語交際;功能類別;宣傳類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04-0015-03
目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依然存在著交際功能認知模糊、交際形式設定混亂、內容解讀零敲碎打等現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教學時沒有口語交際的類別意識。
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習作教學,教師基本都有文體、課型、表達風格等判斷,這就是語文課上的類別意識。王榮生教授就曾經用閱讀教學來進行類比,說明口語交際也要有類別意識:“我們首先面臨的,是取向問題——在語文課程當中我們所要教的、學生所要學的是,‘哪一種說話、‘哪一種聆聽。這決定了口語交際的教學中選取哪些材料、選取哪一類的活動。”實際上,統編語文教材口語交際內容的編寫思路就是“構建口語交際目標體系—圍繞目標體系選擇符合目標的交際話題—在交際話題之下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根據話題和情境選擇恰當的呈現方式。其中,關于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培養貫穿始終”(熊寧寧語)。顯然,口語交際的類別應該基于交際功能、交際目標而定,即為功能類別。
結合統編語文教材與語文新課標,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內容依據功能類別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以言指事”的宣傳類、“以言成事”的商討類和“以言促情”的交往類。
一、以言指事:宣傳類口語交際的功能解讀
宣傳類口語交際旨在“以言指事”,幫助學生輸出信息、思想。當學生想要為自己或他人樹立形象,為某一處地方或某一樣事物擴大影響,為某一種現象或是某一種思想進行傳播時,他們就會進行具有宣傳目的的口語交際,從而在對方心中完成對應的畫像,甚至加深對方的印象。
(一)介紹客觀事實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口語交際《一起做游戲》,要求學生通過一邊說一邊做動作,清楚地介紹游戲的玩法;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要求學生通過列提綱的方法,按照一定順序有條理地對校園、周邊環境或是博物館進行介紹。無論是游戲的玩法還是博物館的布局、藏品,這些都是客觀事實。完成對它們的介紹,就是宣傳類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之一。
(二)分享主觀想法
分享自己的主觀想法,也是宣傳類口語交際的目的之一。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這一內容也曾出現在人教版教材中。對比兩個版本的口語交際,內容差不多,但區別在于要求上:人教版要求學生討論“哪種運南瓜的辦法好?為什么?”其目的側重于選出一個最好的辦法;統編語文教材則要求學生就自己“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和同伴交流,教學目的側重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態度和理由。
(三)講解圖文資料
在日常生活中,傳播圖文資料也是宣傳類口語交際的目的之一。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看圖講故事》等,或是由教材提供圖文資料,或是由學生自行搜集圖文資料,以故事會、笑話大會等方式開展交際活動,從而完成對某件事、某個人或是某種觀點、某類現象看法的表達。
當然,在統編語文教材編排的口語交際內容中,這三種目的有時候也會糅合著出現,尤其在第三學段。如六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演講》《請你支持我》《聊聊書法》,六年級下冊的《同讀一本書》《即興發言》等,都是兼具了描述客觀事實、分享主觀想法、講解圖文資料的目的,宣傳性更強。
二、半壁江山:宣傳類口語交際的教材梳理
統編語文教材編排了47次口語交際,其中宣傳類口語交際就占了26次,可謂占據了“半壁江山”。表1是對宣傳類口語交際內容的梳理。
從表1可以看出,宣傳類口語交際無論在哪個學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從“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到“一邊說,一邊做動作”“按照順序說”,再到“可以適當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利用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等,宣傳類口語交際的方法逐漸豐富,要求也漸次提升。
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通過多種平臺向大眾介紹客觀事實、分享主觀想法、講解圖文資料。顯然,宣傳類口語交際也將承擔越起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準確生動:宣傳類口語交際的教學實踐
根據王榮生教授關于閱讀教學取向路徑的示意圖,我們可以推導出基于功能類別意識的口語交際教學取向路徑示意圖(見圖1):教師根據教材提供的交際話題和交際小貼士,推導、確定本次教學承載的交際功能及目標,并根據交際功能及目標,選用或是重組交際話題、創設交際情境,選擇交際形式、交際策略。
(一)展臺式的情境策略,營造宣傳氛圍
展臺式的情境是一種聚光燈下的情境,也是一種能充分展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交際語境。
宣傳類口語交際多使用圖文資料,需要經過一定醞釀或準備才能進行交際。交際所借助的資料,或是教材提供,或是學生課外準備,或是學生臨時調動記憶儲備。例如,三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學生需要事先向家長或是借助工具書了解自己名字包含的信息;四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講歷史人物故事》,學生需要事先搜集并提煉歷史人物故事的內容,想想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話題,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的講述、復述。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設置一個小舞臺、小展臺,劃出一個小空間,營造出宣傳的氛圍,讓交際主體以主講人的身份展開交際,幫助其擴大交際范圍,提升交際效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要“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在具體語言情境中”和“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中”進行語言實踐。顯然,交際情境需要具備三個特質——真實、具體、有意義,即交際情境的來源要真實,交際情境的內容要具體,交際情境的運用要有意義。展臺式的交際情境,就兼具了這三種特質。
(二)戲劇式的交際策略,擴大宣傳影響
宣傳類的口語交際,其交際形式主要有:復述、講述(講述故事、介紹自己等)、即席講話、演講等。開展這些類似于獨白的口語交際時,交際的一方側重單向輸出(說),另一方側重單向輸入(聽)。因此,為了更好地達到宣傳的目的,獨白的一方可以多使用戲劇式的交際策略。戲劇式的交際策略,就是交際者通過對語音語調、動作眼神、語言表達等進行戲劇化處理,以擴大宣傳影響力,增強宣傳效果,從而實現“以言指事”的宣傳功能。
1.條理講述,準確宣傳
宣傳類的口語交際,為了讓聽者聽清楚,講述者聲音一般略重,有時甚至還要略帶興奮,仿佛自帶“主角”光環。同時,因為個體講述的時間更長、比重更大,講述的內容也就更多,這就更加考驗講述者,要求講述的條理性更強,以保證自己宣傳的內容能夠清晰地傳輸給聽者。學生可以通過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等方式,梳理思路,從而更加準確、清楚地完成講述。
2.渲染夸張,生動宣傳
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目的,在語言表達方面,學生可以借助反問、設問、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渲染交際內容,增強交際的互動感。在非語言表達方面,可以通過適度夸張的肢體語言、眼神,適度處理語音、語調、語速等,與聽者進行互動,增強表達的效果。
3.觀察反應,靈活宣傳
在宣傳類口語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的互動更多是隱形的,更加考驗講述者靈活反應的能力。一方面,講述者要通過眼神的交流與聽者互動,這和所有的口語交際都一樣;另一方面,講述者要時刻觀察對方的反應,或是根據對方的提問、建議、評價等,及時修整自己講述的方式和內容。
當然,這三條戲劇化的交際策略,并不是讓學生進行表演,而是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講述方式、講述內容進行戲劇化處理,從而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增強宣傳的效果。
總之,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應先思考這是哪一類功能的口語交際。有了這樣的功能類別的判斷,教師就能有針對性、有方向、有選擇地進行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開展口語交際活動。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榮生.口語交際的課程意識[J].語文教學通訊,2005(26):4-7.
[2] 熊寧寧. 夯實基礎 螺旋式發展:部編義務教育語 文教科書一年級下冊教材分析[J]. 小學語文,2017(Z1):16-22,3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