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文君

在我國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同時,新課改的深入民心,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也日益關注,然而,在中學,由于高考的壓力和父母過于追求學生的文化課,大多數的中學都將精力放在了文化課的學習上,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程度低,這就使體育教育的發展滯后,使學生的身體素質不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1]呂曉盈,王玉珍.新時代中小學體育課程轉變的探析[J].田徑,2022,(04):69-71.[2]呂鈳.模式·機制·路徑:體育課程改革參照的實踐探索[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 專題報告(學校體育分會)[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22:13-15.[3]熊文.新時期體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審視:操作和實踐的困境[J].體育科研:1-10.。目前我國中學校園都在嘗試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其中“游戲化”的體育教學在中學田徑課上的運用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相關研究有限[4]周揚,王大偉.新時代高中體育育人改革下淬煉教育實證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2):75-79.。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和改進了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缺陷[5]許弘,馬麗.“雙減”背景下體育中考改革的發展趨勢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01):38-43.。
本研究以XXX中學高一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共84名學生,均沒有體育學生。一班是實驗班,共43人,二班是對照班,共41人。兩個班級中男生和女生的分布如下。

表1 一般情況比較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依據本課題的研究需求和研究目標,利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相關文獻檢索,查詢“游戲教學”“田徑教學”“體育游戲教學”“體育與健康”“體育游戲”“體育教學”等關鍵詞,尋找與此相關的論文、期刊、博士論文、著作等,為本研究的開展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1.2.2 訪談法
為保證教學實驗的實施,保證教學實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我們對在學校工作的有豐富工作經歷和教學能力的一線體育教師進行了訪談,了解在進行教學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并對我校田徑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從教學過程中,一線體育教師可以了解到教學過程的制定、教學效果的預測、評價標準的選擇、教學模式的運用。同時,我們也經常與中學生進行交流,采訪一些同學,了解他們對于“游戲化”的運動和傳統的運動方式所產生的不同的體會。
1.2.3 實驗法
本次研究選取高一年級2個班級進行為期12周的教學實驗,2次/周,40min/次。實驗班采用“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對照班則采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另外,兩個班級的上課環境、項目、體育老師、田徑課的課時、學習進度都是一樣的,上課的時間也是一樣的。實驗前后分別對兩個班學生的各項身體形態、肺活量、身體素質以及田徑技能等方面進行實驗檢測,所得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在保證兩個班的各項測驗內容與指標無明顯差別后,才能進行教學實驗。
實驗班采用“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教學,準備活動共10min,包括:①趣味障礙跑步(教師設定情境,比如學習飛翔的大雁,聽老師的口令,改變陣型,翻越障礙物),或者做一些有趣的運動,比如圖形跑步,或者是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有趣運動;②自行設計的熱身舞、拳擊、武術操(與更有激情的音樂相結合)來促進機體的功能。授課部分共30min,包括:①教師向學生們講解今天要學的內容(可以通過視頻、掛圖等);②學生模仿和交流,并與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練習;③老師向學生解釋今天的游戲內容和規則,以及如何在游戲中應用今天學到的技巧;④小組進行第一輪比賽,在比賽結束后,老師會對學員進行點評,并對技術動作的重點進行指點;⑤進行第二場比賽,比賽結束后,老師邀請優勝者分享自己的經驗,讓學員們相互學習;⑥進行第三輪的比賽,比賽結束后,獎勵三場比賽的勝利者和加分;⑦根據今天所學的項目進行個人或集體的動作展示與練習;⑧素質訓練,采取游戲的形式;⑨放松,配合舒緩的音樂,如八段錦,部分瑜伽動作,以提高放松時的趣味,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靜態伸展。
對照班采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教學,準備活動共10min,包括:①操場慢跑兩圈熱身;②徒手操活動身體(徒手操八節:頭部運動、擴胸運動、腹背運動、體轉運動、膝關節運動、弓步壓腿、側壓腿、手腕腳踝運動)。授課部分共30min,包括:①老師口頭講解今天學習內容;②老師動作示范;③學生進行模仿;④學生分解練習;⑤學生完整動作練習與展示;⑥老師進行糾錯,學生聽講;⑦素質練習,老師喊口令學生做動作;⑧放松,學生自行進行肌肉的拉伸與放松。
本次實驗的測試指標為:①體質健康,主是要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中學生的要求,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男生1000米與一分鐘引體向上、女生800米與一分鐘仰臥起坐、50米短跑、坐姿體前屈;②田徑項目測試成績,包括100米跑、立定三級跳、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
將教學實驗前以及過程中和實驗后所測得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生身體形態、身體素質、田徑技能的各種數據利用EXCLE等軟件將進行整理,再利用SPSS22.0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具體分析,以P<0.05表示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2.1.1 身體形態、肺活量的對比分析
人體的形體是展示人體外在形體的最主要的方式,一個人的外在氣質和生活中所表現的精神面貌,通常都是通過外在身高、體重、三圍等因素來體現的,所以一個人的體形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而肺活量又是一個衡量一個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肺活量的高低也可以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統的發育[6]孔令沖,李良明.“雙減”背景下中學生體測成績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1):150-153.[7]杜磬松.高中學生體質健康之我見[J].青少年體育,2018,(07):99-100+102.。


由表2可知,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同學的身高、體重在實驗前及實驗后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在肺活量方面,實驗班的同學在經過“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干預后明顯增強,且與對照班同學之間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由研究表明,提高肺活量需要大量的身體鍛煉,實驗班的學生在實施“游戲化”的體育教學后,對田徑項目的興趣越來越大,參加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其次通過對“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的運用,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游戲都是競爭性的,而且青少年的競爭意識也比較強,因此在玩的時候,他們都會很認真地玩,而且在采訪的時候,他們還會玩一些“喊號追人”之類的游戲,這樣可以保證他們的運動量。最后在課堂上,老師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實驗班的同學們,他們的學習熱情、專注、樂于與老師、同伴交流,這讓他們的肺活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實驗班學生的肺功能顯著改善也說明了“游戲化”的體育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的運動量是有好處的。

表2 實驗前后身體形態、肺活量的對比
2.1.2 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在忽視了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的情況下,學生的運動表現主要取決于他們的身體素質和能量供應能力,即ATP-CP系統、糖酵解系統、有氧氧化供能系統。體質監測中六項體能測驗的內容也都是有傾向性和針對性的[8]朱清明.中學體育課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探討[J].田徑,2022,(05):15-16.。50m短跑的重點是檢驗學生自身的磷酸鹽供應系統的能力;而男生的1000m短跑和女生的800m短跑,更多的是考驗學生們體內的能量供應和氧氣供應[9]楊廷睿.關于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策略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4):212-215.。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人體的素質主要有:力量、速度、柔韌、靈敏、耐力。因此,50m短跑側重于測試學生的速度和靈敏素質能力,而坐姿體前屈側重考查學生柔韌素質能力、男子1000m和女子800m側重考查學生耐力素質能力、男生引體向上以及女生仰臥起坐側重考查學生力量素質能力。這是反映學生身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由表3可知,實驗班的同學經過“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干預后,50m短跑、坐姿體前屈、女生仰臥起坐的成績明顯提高,且與對照班同學之間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原因主要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學生還處在青春期,他們對游戲很感興趣,而且他們的性格比較活躍,喜歡競爭,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游戲會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讓他們更加努力的去做[10]關薇.試論初中階段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新切入點[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1):156-157.。其次在激烈的比賽中,增加運動時間,提高技術,從而提高各種體能,比如“抓尾巴”,可以提高學生的速度和敏捷;“搭弓射箭”可以訓練學員的腹肌等。最后,游戲的樂趣可以延伸到實驗班的學生下課后,通過游戲,他們的身體素質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下課后,他們會做兩個面對面的游戲,做一些瑜伽的動作,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靈活性,而這一切的效果,都會在考試中體現出來[11]朱清明.中學體育課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探討[J].田徑,2022,(05):15-16.。

表3 實驗前后身體素質對比
兩個班的田徑成績是這次實驗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學生的成績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那么“游戲化”的運動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12]曹嘉童.提升體育教師教學理念 提高學生田徑比賽成績[J].科技視界,2017,(05):215.。本文通過比較兩個班田徑學習效果的比較,來了解“游戲化”的體育教學方式對田徑運動員的影響。在整個教學實驗開始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男生和女生在不同的田徑項目上進行了測試,并將其平均得分匯總如下。
由表4可知,實驗班的同學經過“游戲化”體育教學模式干預后,100m、立定三級跳、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成績明顯提高,且與對照班同學之間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原因主要是因為采用“游戲化”的運動教學模式后,實驗班的學生在進行田徑課程時,將游戲和技術動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快樂。在比賽中,運動員們會變得更加努力,比如接力賽,為了獲得冠軍,他們需要在訓練中不斷的進行體能訓練,而在閑暇之余,他們還會通過玩游戲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通過對每周體育課的觀察,發現實驗組的學生較控制組的學生更愿意參加運動,并在田徑課上進行了大量的運動游戲[13]楊金宏.初中田徑教學中教師觀念的轉變[J].田徑,2021,(05):58-59.[14]賈勛勛.初中田徑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與提升策略[J].田徑,2021,(03):66-67.[15]劉軍,項昌江.田徑課在高中不受歡迎的因素分析— 以南京市高中為例[J].田徑,2021,(01):7-8.。

表4 實驗前后田徑學習效果對比
(1)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在“游戲化”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教學時間;
(2)體育“游戲化”與其它教學方式的融合與交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成立長期的學習團體,幫助同學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4)重視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和游戲,推動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