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創(chuàng)作的游記,這篇文章以作者的游覽經(jīng)歷為線索,按照先后順序敘述了路上風光、外洞、孔隙、內洞以及出洞的情景,這樣的結構不僅讓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逐步深入洞穴,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在不同階段觀察后的感受。文章中的另一條重要線索是作者對溪流的多次描寫,這一點在教材分析中尤為突出。溪流不僅貫穿全文,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持續(xù)的動感,也象征著作者對自然界流動美的深刻感悟。在語言風格上,葉圣陶先生使用了樸實真摯的語言,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既易于理解,又富有感染力。
二、教學目標
★字詞學習:重點教授學生認識“浙、簇”等6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浙、羅”等15個生字。通過讀寫練習,使學生正確讀寫“一簇、杜鵑、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詞語。
★朗讀與復述: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夠復述雙龍洞的景象。
★理解和表達:學生需要理清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如何有條理地敘述。
★情感與認知:讓學生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按游覽順序所作的記敘,學習作者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通過分段閱讀和互動討論,引導學生探討作者如何通過精準和樸實的用詞造句來表達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感受。
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數(shù)字課堂開展課前預習
首先,學生可以通過數(shù)字平臺進行生字、生詞的初步識讀。例如,學生可以使用互動軟件學習“映山紅”“突?!钡仍谖闹谐霈F(xiàn)的特殊詞匯。通過音頻、圖片和文字解釋,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詞匯的含義及在文中的運用。然后是對作者葉圣陶的認知。通過在線文獻、視頻講座等方式,學生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文學風格和創(chuàng)作背景。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文化理解,也能讓學生深入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其次,理解文章段落大意。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資源對課文進行分段閱讀,結合文本分析工具,深入理解每一段落的主要內容和情感色彩。分析“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還是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這句話,學生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感受映山紅的美麗,理解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描述。最后,熟讀課文內容。這一步驟可以通過在線朗讀工具或互動閱讀應用來完成。學生可以反復聽課文朗讀,跟隨朗讀進行模仿和練習。同時,通過線上討論組或互動問答,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與其他同學或老師進行交流,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步驟,學生在家庭中的預習活動變得更加系統(tǒng)和高效,為課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數(shù)字化內容開展課堂導入
1.多媒體引入雙龍洞景觀
教師首先通過播放雙龍洞的視頻或展示一系列生動的圖片(如圖1)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些多媒體內容應展示雙龍洞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洞內特有的地貌。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從這些圖片中,你們觀察到了什么?雙龍洞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步驟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至關重要。
2.介紹金華的地理位置
教師可以利用數(shù)字地圖展示金華在中國的地理位置,讓學生了解雙龍洞的地理環(huán)境。教師可以提問:“金華在中國地圖上的哪個位置?雙龍洞有哪些地理特征?”這種互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背景和地理環(huán)境。
3.探討課文內容
教師可以引用課文中的具體描述,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還是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然后詢問學生:“這句話讓你聯(lián)想到了怎樣的景色?”通過這種問題,學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
4.探究主題和作者意圖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主題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巴ㄟ^預習,你們認為葉圣陶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他想要傳達什么樣的信息?”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可以在深入學習課文之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通過詳細的數(shù)字化課堂導入,學生不僅能激發(fā)想象力和思考能力,還能為課文的深入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設計意圖:這樣的課堂導入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互動和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興趣和好奇心。多媒體工具的使用,不僅吸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注意力,還讓他們能夠在一個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情境中理解和感受課文內容。例如,展示雙龍洞的視頻和圖片,能使學生在感官上直接體驗雙龍洞的自然美景,這種直接的感受有助于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描述的景物。同時,通過討論金華的地理位置和雙龍洞的特點,學生不僅能夠建立有關課文背景的知識框架,還能開闊知識視野。此外,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課文的主題,不僅促進了他們批判性思維和解析能力的提升,也為后續(xù)的課堂討論和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樣的課堂導入方式,不僅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多元,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為他們提供了全面、深入了解文本的機會。)
(三)利用數(shù)字交互技術開展課堂互動
教師:(播放雙龍洞游覽路線和景色的視頻)同學們,通過看視頻,你們覺得雙龍洞有哪些特別之處?
學生甲:老師,視頻里的山路蜿蜒,映山紅開得很茂盛,跟課文里描述的一樣。
教師:很好,那課文中提到的雙龍洞內部有哪些特點?
學生乙:課文里說洞內有石鐘乳和石筍,視頻中也出現(xiàn)了這些。
教師:對的。這些石鐘乳和石筍讓你們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學生丙:我覺得有的石鐘乳像動物,有的石鐘乳像故事中的人物。
教師:這種聯(lián)想很有創(chuàng)意。課文中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象的呢?
學生?。鹤髡哂蒙鷦拥恼Z言描繪了洞內的景象,比如他提到“一條黃龍,一條青龍”,讓我們好像真的看到石鐘乳就像兩條龍一樣。
教師:非常好的觀點。那在視頻中,你們還注意到洞內的哪些特殊景觀呢?
學生甲:我注意到洞內的光線很微弱,這讓整個洞穴顯得神秘而莊嚴。
教師:對,這種光線效果增加了洞穴的神秘感。課文中作者是如何表達他對這個場景的感受的?
學生乙:作者說“內洞一團漆黑,什么都看不見”,這讓我們感受到洞內的幽深和未知。
教師:很好。在探索未知時,你們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學生丙:我會感到既好奇又有點害怕。好奇是因為想知道更多,害怕是因為不知道會發(fā)現(xiàn)什么。
教師:這正是探險的魅力所在。課文中作者也體驗了這種感覺。他怎樣描述自己在洞穴中的經(jīng)歷的呢?
學生丁:他說自己仰臥在小船上,感覺四周的山石好像在朝他擠壓過來。這樣的描述讓我們感覺到他的緊張和興奮。
教師:對,通過這樣的描述,作者讓我們感同身受?,F(xiàn)在,如果讓你們描述自己的雙龍洞探險經(jīng)歷,你們會怎么寫?
學生甲:我會寫我在進入洞穴時的期待感,以及當我看到那些奇妙的石鐘乳和石筍時的驚喜。
教師:很好。通過這次的數(shù)字化教學互動,我們不僅深入地理解了課文,也激發(fā)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你們還有什么想法或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對話和多媒體的結合,讓學生在互動和探索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使用視頻和教學白板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視覺上直接體驗課文中的景象,從而增強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和理解。通過提問和引導學生分享他們的觀點和感受,這種教學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鼓勵他們以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參與課堂討論。)
(四)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引導學生復習
課后復習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非常重要,可以加深學生對字、詞的記憶。基于數(shù)字化技術教學,教師可以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課后同學生和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
通過學校在線教育平臺,讓學生在平臺中完成指定的課后習題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了解每一位學生完成課后學習任務的時間、學習狀態(tài)和最終的學習效果,系統(tǒng)會對客觀題部分自動批改,而非客觀題部分則需要教師進行批改。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就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以便在第二天的作業(yè)批改環(huán)節(jié)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課后學習的參與度,也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水平。互動式視頻的內容是以課文中金華雙龍洞的具體景觀開展的,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式視頻詳細了解金華雙龍洞的每一個細節(jié),包括金華雙龍洞在千百萬年中的形成過程。
近年來,數(shù)字化技術的發(fā)展非常迅速,越來越多的技術可以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但是學校教學設備并沒有與當前的數(shù)字化技術發(fā)展相匹配,那么教師可以和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給予家長一些課后輔導建議,讓家長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給孩子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場景。在完成《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給有條件的家長提供虛擬現(xiàn)實相關素材,讓學生通過虛擬現(xiàn)實頭盔沉浸式體驗金華雙龍洞景觀,雖然這些數(shù)字化技術僅能夠在極小一部分學生群體當中實現(xiàn),但是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表1是一些數(shù)字化技術形式的具體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選擇地使用。
五、案例總結
在這個案例當中,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到課后復習,始終貫穿數(shù)字化技術的影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互動白板、互動視頻、在線教學平臺等數(shù)字化技術,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其中,一些數(shù)字化技術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新奇的,進而提升其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但是,這個教學案例中還存在不足之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數(shù)字化技術的使用比較片面,總是以圖片、視頻等基本的形式展現(xiàn)教學內容,而較為前沿的數(shù)字化技術受制于教學設備、教師操作能力、學生理解能力等,無法在課堂上有效開展,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師的預期存在差距。所以,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數(shù)字化技術的使用效果,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鎮(zhèn)中心小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