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小學數學教材的單元編排形式有利于整合數學知識,實現數學知識框架的構建,彌補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不足。教師梳理單元教學內容,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系新舊知識,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文章分析了大單元視域下小學數學教材整合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以期發揮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與價值。
【關鍵詞】大單元;小學數學;教材整合;策略
作者簡介:呂婧(1987—),女,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橫澗小學。
小學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知識技能的獲得,還在于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和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根據國家新課改標準的要求,教師應當始終將以生為本的思想作為教學主導理念,通過采取學生更易接受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活力,使其能夠真正地以自我發展為中心,獲得全面發展。對此,教師可基于小學數學大單元視域進行教學要點的整合,充分認識教材單元編排的特點和價值,幫助學生從簡單思維向理性思維發展,進而實現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和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大單元視域下小學數學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以單元形式為主,其自然體現了編者的特殊用意,同時也成了教師可利用的教材優勢之一。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深刻認識到大單元視域下小學數學教材整合的必要性,學會深度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單元之間的聯系開展教學。
教材整合于教師而言,既是對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特殊統籌,也是對數學教學基本走向的確定,更是對小學階段數學知識框架的構建。基于大單元視域下的教材整合更細化,有利于教師分析單元知識點之間的緊密聯系,為教學重難點內容打好基礎,從而提高教學成效。
而教材整合于學生而言,既是對其零散數學經驗與知識的歸納整理,還是對其數學脈絡的有效搭建,更是對其數學知識框架的構建,對學生提高數學運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大有裨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便是大單元視域下小學數學教材整合的必要性所在。
二、大單元視域下小學數學教材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梳理單元目錄,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對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進行分析解讀時不難發現,教材目錄將單元主題的分配安排得明明白白,使人一目了然。教師在分析教材目錄時應當更加關注每個單元數學學習的難易程度,比如概念理解難度、公式推算難度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考慮到單元學習是否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是否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可行性,這關乎學生數學實踐能力以及問題解決、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有方向性的梳理能夠幫助教師迅速獲得有效信息,使教學思路初具雛形,從而更加明確單元教學目標,使教學行為的目標性更強,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整合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材時,教師觀察到,教材的單元之間幾乎毫無關聯,因此,教師應通過單元整合串聯起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
比如,“升和毫升”便與三年級上冊中的“千克和克”具有較為緊密的關聯,它們都涉及生活中計量單位的認識和學習,都要求學生大致掌握單位概念。其中,同為計量單位的升與千克、毫升與克之間的特殊關系可以作為課外拓展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找到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發掘數學知識的趣味性。
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關注同一單元內知識點的關聯性,以此確保學生能通過單元學習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為數學知識的運用打下基礎。
比如,在四年級上冊“升和毫升”的單元教學中,因為學生初次接觸容量單位,所以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且這一單元的重點知識也需要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深化認知。因此,教師將容量單位的概念以及在生活中如何運用相關容量知識等內容融入同一個實踐活動中,通過不同的環節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知識點。此外,該冊中的“升和毫升”和“觀察物體”都是關乎生活常識的數學知識,因此也具有單元整合價值。
綜上所述,教師基于大單元視域開展的教材整合應當視情況而定,關注教材單元之間的邏輯性、連接點以及單元內部知識點之間的關聯程度等。只有這樣,教師的教材整合才更有意義,才能夠為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規劃教學內容,注重邏輯順序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教師更要在教材整合的過程中突顯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而要想順應新課改思想,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有效規劃單元教學內容,教師就應當確保教學規劃建立在單元整體的基礎上,從而使其發揮單元的整體性、聯系性等優勢。
教師開展大單元視域下的教材整合時,應當緊扣單元主題,參照教材學習板塊的排版,注重數學知識點講授的邏輯順序,從簡至繁、循序漸進地教授知識點,突顯數學知識中蘊含的邏輯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助力其優化數學學習思維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小數的意義與性質”時,教師應當關注該單元中所有板塊各自的側重點,以此作為單元知識點聯系的紐帶,體現單元知識的整體性特點。該單元包括小數意義、小數數位名稱和順序、計數單位進率等相關知識點。其中,教師可將學會改寫小數,以及求小數近似數等內容設置為教學難點。
此外,教師在教學改寫以萬、億為單位的小數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應當多關注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初印象,并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內容。比如,筆者在導入時,向學生展示了一組資料,其中包含一些八位數、九位數的數字,有學生認為這些數字影響了閱讀的速度。筆者便順勢引導學生掌握改寫以萬、億為單位的數字的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改寫的過程,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掌握改寫的技巧和原則。
同時,教師可將數字反推作為本單元知識點的拓展內容,并且以習題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學生出錯時,教師可引導其聯想并運用之前所學的知識,從小數的意義或小數的性質等角度思考,幫助學生完善單元知識網絡。
由此可見,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安排,不應完全參照教材教參,而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秉承邏輯性的原則來整合教材內容,融合課內外資源,以發揮單元整合的價值。
(三)挖掘單元聯系,助力知識遷移
小學數學教材的單元與單元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而這些聯系有利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來理解新知識,從而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更為高效,對知識的理解也更為深刻。
但是,要想挖掘單元之間的聯系,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在日常教學中積極挖掘和發現其中的關鍵節點,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學習聯動,助力其進行知識遷移,完善數學知識網絡的構建。
教師需要深入研究、重點把握教學單元的特點、結構以及教學重點等內容,才能將各單元或某一單元的新舊知識點串聯起來,推動學生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的整體性遷移。除此之外,教師也可針對鞏固練習方面,選取綜合性較強的習題,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基于大單元視域進行單元內容的整合,以三種圖形的知識點為整合的邊界,將這些圖形的知識點進行有序聯系,使學生能夠展開正確的聯想。
學生必須了解這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夠正確測量它們的高。教師要認識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存在一定聯系,因此,在引導學生認識這三種圖形的特征時,教師應當學會聯系這一知識點。在研究等腰梯形時,教師可以將其與等邊三角形聯系起來,都從邊的角度來對比兩者的特征,發現其特征的共通之處。在學習梯形的特征時,教師可聯系對比前面所學的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加深學生對于梯形的概念認知。如此加強單元內部聯系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聯系舊知識點,學習新知識點,既鞏固了舊知,也能更為牢固地掌握新知。
上述案例中,教師對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進行了十分到位的分析,從而令學生能夠從這些聯系點中實現對新知的有效學習,以及對舊知的充分把握,以此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四)把握教學關鍵,推動學習探究
整合小學數學教材的教學單元時,教師還應當注重把握教學的關鍵點,將教材中的重要部分整合在一起,突顯數學學習的層次感,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層次性。
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基于大單元視域將數學知識從抽象化轉為具象化,使學生通過具象化的方式習得數學知識后,再以抽象化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進而推動學生形成呈螺旋式上升的數學學習思維。
教師可在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時,重點關注問題的難度變化、探究過程的層次變化等。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由于學生學習過正方形、長方形面積的相關知識點,因此,筆者以此作為學生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導入內容。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學習,先是提問:“是不是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能變成長方形?”而后,要求學生將教材附頁中的平行四邊形剪下來,嘗試通過操作將其轉化成長方形,并以表格的形式記錄其面積,對比觀察其面積是否產生變化,以此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一環節將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建立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上,是推動學生學習探究的關鍵所在。
這一環節是基于單元關鍵知識設計的,主要圍繞面積公式的推導,引導學生以已學知識為基礎,推動學生對新知展開探究,實現對新知的有效學習。
教師在整合單元內容的前提下,對教學關鍵點的展示與分析,令學生的探究活動更具方向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助力學生對所學知識實現深入而全面地理解。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要求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可基于大單元視域,從上述四個方面對數學教材進行整合,以明確教學方向,加深教學單元之間的關聯性和邏輯性,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向做出正確的指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單元的知識點,構建清晰明了、結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彥霞.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教學的整合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0(43):116-117.
[2]陳雨翔.單元整合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J].教育界,2020(23):23-24.
[3]侯錫奎.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策略研究:基于主題單元視角[J].課程教育研究,2020(23):66-67,69.
[4]趙國鋒.淺談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教學的整合策略[J].求知導刊,2019(4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