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春華
摘? 要:語文的綜合素養能夠在寫作中體現出來,而寫作能力的培養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的引導在寫作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好壞影響著寫作教學整體的質量和效果。而情境教學模式的出現及廣泛運用使語文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情境教學模式下開展寫作教學,有利于培養寫作興趣,提高綜合寫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將針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通過聲音、圖像、動畫以及身邊的場景將學生帶入到某個特定情境中,引發共鳴,營造一種積極的寫作氛圍,觸發學生想象與思考,增強寫作體驗。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夠改善影響學生寫作的內外因素,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心感受豐富多彩的寫作意境。因此,在日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要注重運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學生寫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從而達到提高寫作教學質量的教學目標。
一、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在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學生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間,仿佛有了身臨其境之感,能夠激發真實的情感體驗,調動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情真意切。同時,教師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場景,可以調動學生的寫作欲,激發學的生寫作興趣,寫作時言之有物,寫出來的文章更具思想性,能夠從單調、枯燥的寫作模式中解脫出來。生動、多變的情境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使其盡情享受自由表達的快樂,在快樂中展現出來的文字自然會更有魅力。
二、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途徑
(一)拓展教學情境,豐富寫作素材
在初中寫作教學引導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往往會存在著寫作素材不足的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初中學生生活閱歷不足,對生活的觀察較少感悟能力較弱,因此在寫作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素材積累較少而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另一方面,在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積累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沒有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融入,在缺乏相應的真情實感和學習感悟的過程中,面對素材的積累,也無法有效運用到寫作學習之中。因此,針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現狀,在教學活動時,采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是一種好的方式。在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思考與領會的學習過程中,對寫作素材的積累方式,能夠達到更好地讓學生學以致用的效果。
例如,在開展有關于金錢的主題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類似于辯論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分組形式來展開辯論活動。在辯論活動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觀點、看法或者是認識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家庭,社會,國家等多方面來進行理由的闡述。通過參與辯論活動,學生對于金錢這一話題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整個寫作教學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參與,而且學生也能借助參加辯論活動得到的觀點,來進行寫作,進而增強整個寫作教學的效果。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再現情境
多媒體技術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現代化教學輔助技術,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情境創設之中,能夠讓教師創設的情境更加豐富多樣且具有吸引力。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創設合適的情境開展作文教學。
例如,在北京冬奧會,谷愛凌成為備受矚目的人物,她的勵志故事也能引起初中生的共鳴。因此,教師可以布置作文題目:我從谷愛凌身上學到了……。在開展作文教學之前,教師先從網絡上找取有關谷愛凌報道的視頻和展現她在冬奧會上精彩瞬間的視頻,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創設寫作情境,看完以后讓學生暢所欲言。一個學生的作文中這樣寫到,“在女子跳臺比賽中,我發現谷愛凌上場前都會模仿一下比賽動作,認真且可愛,滑下去,再滑上來,空中轉體的樣子,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鷹,美麗且堅定。”學生將多媒體展現的情境再次浮現在腦海中,寫作時,自然言之有物,而且能夠打動讀者。
(三)延伸情境,培養感知力
除了通過課堂教學,創設情境,還需要延伸情境,增強感知力,這樣才能使作文有自己觀點,避免內容的空洞。例如,讓學生寫一篇關于秋天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描寫落葉、秋收、動物冬眠等景象,內容千篇一篇,缺少深度。為此,可以組織學生到田野中真實體驗,親手割一把麥子、親手撿幾個花生等等,與農民伯伯聊上幾句,觀察他們身上的汗水、粗糙的雙手、沾滿泥土的衣服,這些都是勞動的“印記”。實踐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勞動的感受,將親眼看到的、實際體會到的、想到的都寫到作文中,如,有的學生通過這次體驗,從過去的僅描寫秋收如何辛苦,變為今后要努力學習,爭取在以后能夠自主研究、創造新型秋收工具,這樣才能減輕農民伯伯的負擔,更多新的觀點不斷產生,這樣文章內容才會充實、真實,并且都是有感而發,而不是空空而談。為此,培養學生對情境的感知是獲取寫作靈感,多角度增加寫作觀點的關鍵。
(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時應該要求學生要有獨到的見解和創新思維,內容要具體,情感要真實。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挖掘生活素材,創設合適的情境,從生活化的視角開展作文教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作品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學生的作文也是同樣的道理,好的文章是能夠貼近生活的,如果脫離了生活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需要通過仔細觀察才能進行寫作的任務。觀察對于學生記憶和理解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生活中就有很多值得寫的素材,能解決學生寫作文時素材匱乏、言之無物的問題。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較強,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注意不到一些現象,很難與自己的作文聯系起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目的地進行引導。布置完題目以后,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目標,在觀察情境中提取與主題相關的事物。
三、結語
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日趨廣泛。教師要創設更多有趣的情境,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不要只為了寫作而寫作,要增強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享受寫作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潘蘭琴.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7):232-233.
[2]楊英霞.論文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動態,2021(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