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波
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革發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當前強化體育教學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受身心發展狀態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很多初中學生難以辨別和抵制不良思想或文化的影響,以致出現消極的心理或思想。再加上青春期、功課繁重、升學等因素帶來的巨大壓力,現階段心理健康問題在初中學生群體中十分普遍。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它應該被滲透在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并與各個學科的教學相融合。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可以形成積極的心態,能以更為飽滿的熱情去面對生活和學習,這有利于推動個性化教育的發展。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性。在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可以得到增強,實現身體與心理的平衡。當前,體育已經成了中考考核的科目之一,各個學校對體育教學也更為重視,引進了更多專業的體育教師,購買了更多新的體育器材,同時也在體育教學方法和模式方面實現了創新。但也有部分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標準。對于體育教師來說,除了要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體育操作技能外,還要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鍛煉意識,使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創新能力。此外,體育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基于他們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學校層面: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不夠重視從整體上而言,我國初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學校存在心理課程設置不全面、心理課程教學手段落后、心理教師團隊專業水平不高等問題。學校和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忽視,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2)家庭層面。家長缺陪伴與有效溝通大部分初中學生來自農村,家庭負擔較重,很多家長外出打工,難以長期陪伴在孩子身邊,遇到問題孩子無法及時和父母進行溝通交流。還有一些家長過分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孩子溝通時缺乏技巧,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心理感受,造成了親子間的對立局面,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3)學生層面。缺乏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等原因,存在不甘心不情愿等消極情緒其對待學習的態度不甚積極,更缺乏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此外,部分初中學生在學校寄宿,受同伴的影響較大,如果身邊有沉迷手機游戲、抽煙酗酒的同學,那么學生必然會受到影響,導致不良行為習慣或心理問題的產生
2初中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2.1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健康心理品質
作為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融合的主導者及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者,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對教學工作和學生有直接影響,因此,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健康心理品質,確保其始終處于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初中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融合的一個要點。要想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健康心理品質,應把握好以下兩點。第一,不斷增強體育教師的職業情感。首先,學校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體育教師的道德責任意識,促進教育與職業的統一化,以增強體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促進其健康心態的形成。其次,學校應對體育教師實行柔性化管理,加強學校與體育教師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主動提高體育教師待遇和教學地位,以培養其職業情感。第二,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心理品質。一方面,學校應加強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層面的教育培訓,使其深刻意識到健康心理品質對于自身發展和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并掌握調節心理狀態、培養健康心理品質的知識和技能,從而確保自己能夠始終具備健康的心理品質;另一方面,學校應定期對體育教師的心理狀態進行檢測,并聘請專業人員對存在消極心理的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心理疏導,以確保體育教師始終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
2.2基于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學大綱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在訓練時也只是對他們提出嚴苛的要求,這導致學生的思想無法得到解放,他們的行為舉止也會受到約束,最終會使學生對體育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對體育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使用鼓勵教學來替代指令教學,及時為學生提供正面積極的反饋。比如教師可運用游戲教學法,在課堂上設置心理健康小游戲緩解學生的身心壓力;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來幫助學生實現情感的溝通;教師還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使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實現體育教學目標,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多元有趣的體育活動中,學生會通過體育鍛煉來對生活的美好形成深刻的感受,進而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學生的消極情緒將會自動化解,心理承受能力也會逐漸得到提高。
2.3將德育融入體育教學
教師可從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熱點或體育新聞引人,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互動,多對學生進行言語、動作和眼神上的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創造力。教師可把德育元素有效融入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如在每節課熱身后加入短跑訓練,讓學生在練習短跑的過程中體驗沖刺的感覺,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沖刺、不斷進步、不斷堅持,才能到達目的地,實現自身價值。教師還應在課堂中制造與學生深入溝通的德育契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一名學生在排球比賽中摔倒,但此時他爬起來繼續比賽,教師應抓住這個機會,贊揚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啟發學生完成任何事情都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堅持才能取得成。
結語
中學生正處于情緒多變的青春期,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容易一蹶不振。學校要利用體育課堂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打造有效的體育課堂來為學生建造心理健康的堡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深入的了解,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來制訂教學方案,要對學生進行適時、適當的鼓勵來增強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同時還要通過組織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參考文獻:
[1] 李斌.探究積極心理暗示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0(32):51.
[2] 林加秋.淺談初中體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5):114,116.
[3] 葉濤.初中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22,9(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