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五四精神”,主要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練就過硬本領,具備奮斗精神,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是新時代弘揚“五四”愛國精神的需要。推進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救死復傷,更應該成為中醫藥院校醫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五四”愛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從山西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歌曲、中醫藥文化以及利用網絡平臺四個方面進行,提升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愛國主義的認同感。
[關鍵詞]中醫院校;五四愛國主義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9.023
一百多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開啟了中國從舊民主主義社會走向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歷史進程。它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由青年學生發起,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愛國救亡成為五四運動的主旋律。
一、五四愛國主義精神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只要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就能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就一定能夠在艱苦卓絕的改造中國和世界的斗爭中迸發出來!”[1]五四運動孕育出的偉大的“五四精神”,是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其中愛國主義為核心和靈魂,即具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和徹底的不妥協的精神實質。
愛國主義作為一面精神旗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奮勇向前的偉大壯舉,是中華民族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譜寫的感天動地的偉大史詩,是中華兒女用英勇的行動抗擊外侮形成的強大精神力量的詮釋。我們國家和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近代以來每當面臨國家危亡時刻,在愛國主義精神激勵之下,中華兒女能夠凝聚起來煥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攻堅克難,在磨難中愈挫愈勇。
二、新時代大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應承擔的使命與責任
(一)新時代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大會上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1]。”
在一百多年前在五四運動中,富有朝氣的廣大青年學生之所以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群體,是因為他們志存高遠、不畏強權、敢于承擔起改變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重任,使得他們能夠挺身而出站在了時代的最前列。周恩來自幼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立志以救國救民為崇高理想,以改變國家命運為己任。
厚植愛國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不負青春韶華,在不懈奮斗中實現個人人生理想,新時期廣大中國青年特別是醫學院大學生傳承五四精神,要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民族進步緊密聯系起來,推進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救死復生,更應該成為中醫藥院校醫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新時代大學生要勇于拼搏
青年時代的馬克思認為只有具有為人類工作的崇高信念的人才是完美的,他在中學畢業的德語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表達了他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精神。
“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家,創青春之國,創青春之民族,創青春之人類,創青春之大地,創青春之宇宙,以樂其人生無邊。”李大釗的《青春》一文激勵了當時無數青年為了民族解放的事業奮斗一生,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青年,是奮斗的代言者。毛澤東同志早在80年前就指出:“中國的青年運動具有‘永久奮斗的良好革命傳統[2]。
一百年多前的青年學子成為五四運動的急先鋒,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的征程。青年應該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應該有積極進取、奮勇拼搏的精神。“培養大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旨意”[3]。“新時期是奮斗者的時代”,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千百年來,拼搏的精神推動中華民族勇往直前,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永遠是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激蕩、青春的創造!
(三)培育愛黨愛國的時代新人
黨的十九大提出“培育時代新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戰略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11月12日印發的《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要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指導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
一個有高瞻遠矚的政黨,必然對做好青年工作給予極大的重視,我黨就是這樣的高瞻遠矚之黨。“用極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4]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五四”以來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從建黨之日起,我們黨就把青年工作作為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黨的歷史表明,“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為黨和人民奮斗終身的青春歲月里,加入了充滿信仰、充滿豪情的黨組織。懷抱遠大理想、奮發有為的青年始終活躍在黨的隊伍中,這是我們黨歷經百年風雨而始終煥發出勃勃生機的重要原因[4]。”
培養愛國青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歷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傳家寶。2015年12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體學習時提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的主題”[5],這是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地位的重要論斷,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永恒的主題以及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怎樣培養人等重大理論問題作了詳細回答。
三、把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方法
(一)山西紅色文化融入課堂
山西是最早響應五四運動、較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建立地方黨團組織的省份之一,有11所高校兩千多名學生響應,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山西的傳播。“五四”之后,山西的先進分子相繼成立了新共和學會、共進學會、青年學會等社會團體,開始了馬克思主義的介紹、研究和傳播,山西文化運動由此拉開序幕。例如,高君宇是山西靜樂人,五四運動時期,他作為北京大學學生會負責人之一,同時還是組織和參加的骨干之一,置生命危險于不顧領導愛國學生進行斗爭。1920年,高君宇與鄧中夏共同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于1921年加入黨組織。
山西紅色文化底蘊豐富,思政課教學融入本土文化資源,在“潤物細無聲”中拉近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目標和時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五四”時期的愛國青年奮起抗爭的故事和山西革命老區以太行、呂梁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喜聞樂見的案例形式,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挖掘和弘揚,使思政課教學中融入紅色基因和紅色血脈,成為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的力量,也成為內化于行的精神動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歌曲,發揮音樂的德育作用
中華民族具有優秀的民族文化,愛國主義歌曲發揮了音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的美育功能,體現了獨特的時代價值和時代精神,既具有崇高的藝術性,又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又蘊含著中華民族偉大的奮斗精神、進取精神、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五四”時期涌現出許多愛國音樂家,他們創作的歌曲旋律優美、意氣風發,能在“五四運動”專題教學中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為中華兒女帶來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愛國熱情。教師們在課堂上播放有關“五四”時期的愛國歌曲,分享音樂家們創作歌曲的過程以及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和所體現的家國情懷,喚起新時期大學生的愛國、拼搏、創新精神,引導大學生在學習期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勇擔歷史使命、練就過硬本領、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如:《五四紀念愛國歌曲》是我國第一首直接歌頌這場偉大愛國運動的歌曲,是愛國知識分子趙國鈞作詞,被譽為“中國現代音樂之父”的蕭友梅創作的一首歌,歌曲氣勢磅礴、豪情萬丈、節奏急促、扣人心弦!
(三)中醫藥文化融入思政課程,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鮮明主題,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為重點”[6]等內容。中醫學院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培養大學生有著內在的契合點,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主義建設、民族團結相統一、相融合。中醫藥院校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過程中,需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學生的專業特點,發展和傳承中醫藥院校對醫學人才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在綱要課上,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中醫藥人物報效祖國的愛國事例,培養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和使命感、責任感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了解近代以來我國醫學發展史,為振興中醫藥事業做出貢獻。
(四)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大學生有了更廣泛的信息獲取渠道,網絡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合理利用網絡平臺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提升,達到育人目標。
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社交軟件作為弘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陣地,并建立相應的公眾賬號,拍攝形式多樣的短視頻并及時更新,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學校可以利用自身特色優勢,宣傳中醫藥文化自信的內容,豐富校園文化,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陣地,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中醫藥院校要培養具有專業技術、人文情懷、職業操守、愛國報國情懷的醫學人才,同時為中醫藥事業的弘揚和傳承培養后備力量,使學生成為能夠守護人民健康的白衣天使。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4月30日)[N].人民日報.2019-5-1.
[2]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9-5-1(2).
[3]馬紅秀.新時代青年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培育研究[J].大視野,2021(6):13-18.
[4]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N].人民日報,2019-4-21.
[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報,2015-12-31(1).
[6]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2):8-13.
基金項目: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名稱:中醫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弘揚五四精神的研究(項目編號:2020W093)
作者簡介:賈令嵐(1986.4-),女,漢族,山西原平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