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旋 吳珊
[摘要]非公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對于推動經濟發展、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新疆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對于繁榮發展企業文化、增進民族團結、團結凝聚人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非公企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變化,非公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在承載當地勞動力就業、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巨大地作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研究謀劃新疆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社會力量、維護團結穩定、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十分重要又十分緊迫的重大現實問題。
一、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從維護社會穩定的特殊性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要守住意識形態陣地,積極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識形態問題,持續肅清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思想流毒”[1]。非公企業聚集的工業園區客觀上形成了各族產業工人集聚的環境,如果管理引導不善,就容易引發涉民族問題的意識形態問題。例如,為解決勞動力就業,一些產業園區引進了諸多勞動密集型企業,企業投資方多來自內地省市,缺少對民族群體歷史文化、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認識,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矛盾糾紛,如果處理不善就會使之傳導成為意識形態領域問題。通過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將可能引發社會穩定的潛在因素禁于未萌、止于未發,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特殊的現實意義。
(二)從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的重要性看
隨著新疆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新疆非公企業的人員構成越來越多樣化,非公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除內地投資的企業外,本地少數民族企業家數量也會不斷增長,甚至還會出現外資企業。在非公企業就業的工人多以當地少數民族為主,部分群體處于從農民向產業工人轉化的階段,思想意識具有多樣性、復雜性。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鞏固黨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階級基礎的重要方式。
(三)從擴大思想政治工作影響的關鍵性看
非公企業涵蓋的主要群體有產業工人或正在向產業工人轉變的農民,以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管理者等,其思想意識必然會因社會關系對其他群體產生影響。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正確思想團結凝聚人心,抵御錯誤思想滲透蔓延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向外延伸,產生更大社會效應的重要方式。
(四)從提升生產經營效率的必要性看
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經營管理、企業文化、維護員工利益相融合,可以從不同角度激發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及時化解生產經驗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糾紛,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提升生產經營效率。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增強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凝聚力,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穩定性,對于提升企業生產經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做好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問題
(一)交鋒博弈的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和滲透
當前國際政治舞臺民粹主義崛起,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潮流蔓延,新形大國關系的構建遭受阻礙。在此外部環境影響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遭受到強權政治、經濟危機、文明沖突等危機挑戰。[2]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東西方文化交流匯集,這既突顯出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緊迫性,也為開展工作憑添了不確定因素。
(二)國內經濟發展、治理水平、民族文化差異的制約
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新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容易造成所屬群體在貧富差距等方面的認知偏差,繼而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影響教育對象的認同基礎。思想政治工作帶有較強的政治性,基層治理能力不強容易弱化非公企業思政工作的政治屬性,甚至起到相反的負面效果。民族文化因素是加強新疆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民族文化差異首先源于民族物質生產生活習俗的差異,其實質是各民族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的差異,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部分非公企業出資人和管理者可能與職工不是同一民族,相互之間存在一定文化差異,既容易產生大漢族主義,也會產生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導致相互之間認同感缺失。
(三)新疆非公企業在思想政治工作體制機制、方式方法、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短板
新疆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普遍處于起步階段,部分非公企業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定位還不清楚、認識還不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與日常管理劃等號,普遍處于“管住人”的認知層次,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取得多大的實際效果持懷疑態度。一些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滯后,能夠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的少數民族黨員不多,黨支部作用發揮不明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條件相對薄弱。同時缺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專業人員,大部分是一些缺乏專業培訓的基層管理人員在履行相關職能,不能適應工作需求。
三、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注重加強思想引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堅持以企業黨組織建設為依托,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園區廠礦、班組車間、文化活動場所廣泛傳播,增強新思想對企業管理層和普通職工的思想引領。[3]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增強新思想的滲透力,提升組織生產經營管理者的學習自覺性,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心向偉大祖國、維護民族團結的實際行動。
(二)注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要求。一個民族只有在價值取向上趨于共同,才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才會具有意識形態層面的歸屬感。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感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治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著力培養就業主體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三)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增強企業員工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壯大企業實體的重要基礎,也是發展企業文化,增強企業活力的內在要求。新疆非公企業都不能只顧經濟利益,必須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嵌入到企業文化、經營理念之中,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非公企業文化的內核,使文化自信成為非公企業員工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四)注重民族團結教育引導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也是新疆非公企業開展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基礎。必須把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的內容,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既重視對少數民族群體的教育引導,也注重對企業出資方、經營管理者等其他民族的教育引導,最廣泛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企業園區、非公企業商會、協會要發揮示范作用,通過開展民族團結聯誼活動,組織召開職工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帶頭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維護民族團結。
(五)注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能夠促進民族交往交流,增進企業內部團結,還能提高職工個人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要堅定不移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努力形成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濃厚氛圍,使之成為促進各族群體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企業經營發展壯大的必由途徑。
四、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路徑
(一)把握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一是加強崗前培訓。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于職業技能、企業管理準則等培訓內容中,為新員工打好思想基礎。二是擴大黨員隊伍。壯大職工黨員隊伍,讓優秀少數民族職工積極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決策之中,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三是強化典型示范引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等先進典型作用,積極開展技能大比武、民族團結先進模范評比等活動,形成學習先進的昂揚氛圍。四是保障職工權益。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潤滑劑”作用,經常了解職工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現狀,及時幫助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
(二)增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
一是加強非公企業出資方、管理層、黨員群體的思想引導,突出國家法律法規、新疆歷史、黨組織建設等內容,提升非公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二是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突出民族團結創建,組織少數民族黨員職工學習民族團結先進事跡,引導職工增強“五個認同”。三是在企業文化表達、生產車間等領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非公企業生產經營場所天天見、日日新的文化符號,以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四是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推廣使用,利用工作前十分鐘等時間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提升各族職工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五是積極塑造企業文化,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企業愿景、員工人文關懷等各方面,增強感染力和滲透力,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果。
(三)擴大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一是積極開展結對認親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是要增進各民族之間交流交往交融,要把民漢“結對子”“認親戚”作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引導企業管理者真心關心員工、善待員工。二是定期舉辦企業開放日活動。每年設置一次對外開放活動,組織社會各界和職工親屬走進企業參觀交流,一方面更好展現企業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職工的社會關系將企業理念傳遞出去,擴大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影響力。三是引導非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引導非公企業出資人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積極參與員工所在村的興教助學、“村企共建”等反哺社會活動,增進企業與員工的深層次關系,增強企業員工的自豪感和歸屬感[4]。
五、結語
非公企業是推進新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加強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對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夯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思想根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強新疆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需要根據時代發展和區域實際進行不斷探索和完善,還要開展大量細致有效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N].新華社,2021-8-28.
[2]董慧,王曉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內涵、現實挑戰及鑄牢路徑[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報),2021,41(4):21-30.
[3]袁博.做好新時期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工作[J].山東煤炭科技期刊,2020(9):212-213+216+218.
[4]鐘勇.勞動密集型企業一線員工歸屬感提升的小組工作介入研究——以中山市A工業園區為例[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18.
作者簡介:
路旋(1990.7-),男,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吳珊(1995.3-),女,漢族,新疆喀什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