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秋波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綜合性實用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中職院校的教師除了傳授學生基礎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重視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教師要不斷創新和優化電工實訓的方式,激發學生在實訓中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電工專業技能的自主建構,實現學生電工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雙重發展。本文就電工實訓如何結合農村用電設備開展教學展開研究和討論,以推動中職院校電工專業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電工實訓 農村用電設備 教學
引言:隨著用電量的不斷增加,農村的各種用電設備也在不斷增加,由于部分農村群眾缺乏安全用電意識,有時出現在用電設備中私自搭接、線條混亂等現狀,導致用電設備損壞,而中職院校電工專業的教師在開展實訓教學時,可以將其設備作為教學的素材之一,在“理論適用、實踐為重”的教育理念下,利用農村用電設備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訓中加深自身對電工專業技能的掌握,成為符合社會和行業要求的綜合型技術人才。
一、豐富實訓內容,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在新時代下,中職院校要想提高電工專業實訓教學的實效性,就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豐富實訓內容,優化實訓方式,在傳授學生電工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電工實踐技能的培養,通過相關的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電工專業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合在課程教學中,結合農村用電設備,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的技能訓練,進一步推動中職院校電工專業實訓教學的改革。
例如,教師在開展實訓教學時,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實訓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農村用電設備的內部結構,為學生講解其構造和運行原理,傳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其次,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產生故障的農村用電設備,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教學目標,設計一些在學生能力范圍內的實訓任務,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實力均勻的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維修農村用電設備的實訓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對電路原理和故障范圍進行分析,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確定農村用電設備的故障點,并將故障排除,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況變化,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以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順利完成實訓任務;然后,教師要求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對小組實訓中如何排除農村用電設備中故障的過程進行講解,教師再給予評價和指導,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實訓任務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創作能力,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用電設備構造的深入探究,推動中職學校電工實訓教學的發展。[1]
二、深度推進校企合作,構建校外實訓基地
在新時代下,校企合作是開展實訓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中職學校電工專業要積極與農村地區用電設備的企業推進校企合作建設,建立“多位一體”的校企合作網絡,推動電工專業實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技術人才。
首先,電工專業的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與相關企業簽訂長期合作關系,在學校為企業提供專業型人才的同時,企業也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提前適應電工產業的工作,有效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其次,學校可以與農村生產用電設備的企業一起建立產教融合研究機構,企業派出一些優秀的專業科研人員,學校提供一些科研技術助手,合作開展農村用電設備項目的研究,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科研方面的資金投入,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實訓機會,激發學生對農村用電設備研發的積極性,同時,如果在科研項目中獲得較大的成果和突破,還能有效提升學校的知名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結合企業對農村用電設備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中獲得電子設備維護、制造和應用的實踐經驗,具備電力生產和電氣制造的能力,成為符合社會和行業要求的復合型技術人才。[2]
結語:總而言之,中職學校電工專業的教師在開展實訓教學時,要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創新和優化實訓教學的方式,不斷挖掘身邊和生活中現有的教學元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訓素材,以多樣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在實踐操作當中,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結合農村用電設備,在幫助農村群眾解決設備故障的同時,提高電工實訓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田永梅.淺析中職學校電工實訓安全用電課程的重要性[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 工業A,2021(7):2.
[2]李永強.中職學校電子電工實訓教學的分析[J].新一代:理論版,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