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榮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體現在引導學生樹立道德觀價值觀上,新時代教育更加注重學生道德觀的培養,德智體美勞中把德放在首位。道德與法治教育生活化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從課本外尋找教育材料,豐富課本內容,完善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教學 ?優化
引言
時代要求道德與法治教育要從現實生活入手,幫助學生學會解決現實問題。將社會的發展與個人的成長相結合,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要求學生不能盲目地死記硬背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要求教師要根據核心素養目標提出的要求入手。下面簡單談談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優化策略的幾點探索。
一、做好導入環節吸引學生興趣
導入、講授、總結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導入環節主要是吸引學生興趣,起對上節課學習內容進行銜接的作用,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上節課教學效果好的話這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更高,學生也會因為上節課而獲得成就感,從而興趣更高。因此上節課與這節課的內容銜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要做好導入環節。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初始環節,是學生學習的過渡和準備環節。做好導入環節的工作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導入工作有以下原則:(一)導入環節要與課堂講授知識的內容一致,導入環節再華麗,但是沒有與課堂內容進行銜接,也不能夠發揮好它的作用,導入與內容一致并不是內容的重復,而是要講課堂重點的相關內容;(二)導入環節要有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好多媒體,幫助學生迅速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并不長,教師要把握好時間;(三)導入環節要有啟發性,學生的思維活躍,只要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搭建想象的平臺,學生就能夠很快地進入最好的學習狀態。
例如,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關愛他人》這一課,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通過觀看疫情期間醫護人員舍生忘死,奮戰在工作一線,醫護人員把每個患者當作自己的親人對待,用盡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挽救每一個生命。穿插一些醫護人員的工作圖,他們有的來不及吃飯,有的站著就能睡著,有的為了陪伴和安慰病人甚至感染上病毒。這些醫護人員的細節圖。就是本節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學所在,通過情感上的啟發,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需要熟記的知識點,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從課本上找出原因、作用,以及如何做。不僅加深印象還能引導學生對道德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達到很好的教育熏陶效果。[1]
二、選擇生活化的授課方法
道德與法治內容本身就源于現實生活,生活是不斷更新變化的。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也不能一成不變。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素材,選擇生活化的授課方法,學生才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選擇生活化的授課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不能生搬硬套,脫離課本要求;生活雖然是多姿多彩的,但是不是所有內容都能用到教材中,選擇的生活化例子要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如果生搬硬套的話,生活案例與教學內容銜接的會有些牽強。因此,選擇生活化的授課方法要會選擇教學案例,圍繞恰當的教學案例展開生活化授課。[2]
例如,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維護秩序》這一課,講的是現實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教師要講解的是社會秩序就是社會生活有序化的一種狀態。社會生活有序化是一個大范圍的概念,教師要按照容易理解到不容易理解的教學順序展開教學,先從日常生活中不亂扔垃圾、不插隊、不亂寫亂畫這些案例進行入手。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果沒有遵守社會秩序會對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從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社會秩序的作用。學生勾畫出重點之后,教師再進行引導如何遵守社會規則,遵守社會秩序。這就是教學中用到的生活化教學方式。
三、課外活動列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評價系統
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從生活中來,道德與法治的評價也要回到生活中去,有些學校和教師只是看重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只要能寫出來就行,這對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培養是不利的,學習水平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也更不能因為一張道德試卷去評價學生的品德。針對書本知識掌握不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做。學生在不斷地被鼓勵、被激勵的情況下,文化素質也會得到提升。書本內容并不是重點,將書本內容學習到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例如,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服務社會》這一課,有些學生并不能在測試時將為什么服務社會,如何服務社會寫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本節課學會如何實現人生價值。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大學生在西部志愿計劃中服務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告訴學生要努力學習,為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希望學生們也能像西部志愿者那樣,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發光發熱。這才是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陸建飛.初中道法課生活化教學應用與分析[J].文理導航 (上旬)),2022(04):70-72.
[2]戴建華.道法課體驗性學習的教學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1(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