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活動的直接實施者、落實班級工作的執行者,在發展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必須要處理好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班主任和學生之間關系是班級工作的關鍵。因此,班主任必須處理好和學生的關系,只有營造協調、融洽的良好氛圍,教育教學的過程和目標才能順利推進和完成。那么,班主任怎樣處理好和學生的關系呢?
一、班主任必須具備過硬的素質和良好的修養
班主任作為教育者,如果本身不具備過硬的素質和良好的修養,就不會被學生欽佩和信服,學生的內心深處也不會接納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只有當班主任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人格魅力使學生深深折服時,學生才會找到人生起步的坐標點。儒雅可親、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博學多才,正是教師人格魅力之所在。
二、理解是心靈溝通的紐帶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應該進行角色換位,都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對方。只要班主任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就會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被關心了,從而增強對班主任的信任感,班主任講道理學生就會容易接受。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和學生多交流、多溝通。教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交朋友,從心底尊重學生。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所想、所疑、所盼,才能真正把握班級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應該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平等、公平的對待。無論是優生,還是后進生,教師都應一視同仁,用同一個標準對待他們。班主任在和學生談話時也要用和諧的語氣、態度要親切,教育學生都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樣的班主任才是合格的班主任。
四、通過共同活動,增進與學生間的感情
班主任和學生間和諧關系的形成,需要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溝通,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這一切都必須在溝通與交往中才能做到。師生共同參加一些活動是增進師生情感,形成和諧關系的有效途徑。如可以和學生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或乒乓球,一起策劃活動方案等。
五、正確合理使用批評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班主任對學生應該多鼓勵、少批評。在學生學習、紀律、思想等方面出現的錯誤時,教師應該及時指出,耐心地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對他們充滿信心。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應該注意批評的技巧和藝術,批評要符合實際,抓住要害;要注意學生的認識態度和情感基礎;要注意場合和氣氛;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批評方式,要做好批評后的工作,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知道今后如何改正。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加以糾正,便有了進步,就會在心底認同教師的教育,從而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融合的師生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教師熱愛學生,就必須理解、尊重學生。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以誠相待對學生,耐心引導,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這樣他們才會敞開心扉接受教育。
六、班主任要和學生多談心
班主任要注意與學生談心的方法 談心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提高談心效果,必須講究方法、講究策略。(一)注重情感培養——我的愛心積累;(二)找學生談心前要了解情況、做好準備;(三)是談心前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四)談話要有明確的目的;(五)要把握好談心時機和場合;(六)談心時要遵循師生平等的原則;(七)談心要注意技巧。
七、班主任要對學生有“三心”
我認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要有“三心”,即童心、責任心、愛心。要把學生的事情作為最重要的事情來抓。“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是教育的根本。作為班主任,應該對學生傾注無條件的愛。
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教師的童心:(一)在尊重學生的同時給學生真誠的“愛”;(二)要求學生做到的同時,讓學生領悟到教師的“嚴”;(三)在教育學生的同時,班主任工作要“勤”;(四)在保護學生童心時,班主任要嚴中求“細”。
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責任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班主任,要有較強的責任心,時時刻刻為自己的班級著想,思想上高度重視,把本班的紀律、學習、衛生工作辦好。要經常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情告訴給家長,并且傾聽家長對學校的意見,能答復家長的當場答復,不能答復的要和學校反應。班主任的責任心增強了,班級的各項工作就會上一個新臺階。
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我們一定要愛學生,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從大局、整體出發的,因而站得高、看得遠,遇事持公平、公正的態度。出于愛心,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善于發現一些小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從學生身上找出積極因素,悉心加以引導。可以說,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會使學生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