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亭
葉瀾在《“新基礎教育”研究手冊》中提到學生工作和課堂教學并行的“兩條腿”,是最日常和基礎性的學校教育活動的獨特構成。我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逐漸對班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圍繞學生成長需求,立足學生立場,創造性地開展班主任工作,成為育人的重要教育實踐。我經過初步探索,在班級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上好開學第一課,建立規章制度
從小學到初中是學生心理和學習上的一次轉折。新生剛入學和每個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比較陌生,學生心中還沒有形成對新的班集體的凝聚力,這時學生的學習、生活、活動都要靠班主任的直接組織和指導。在開學第一節班會課上,一定要把《中學生守則》《在校一日常規》告知學生。班級建設的初期如果沒有嚴明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紀律,就很容易出現松弛、渙散現象。這時班主任要把養成教育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班級規章制度,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使學生懂得生活在集體中應該做什么、允許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哪些該表揚、哪些該批評,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嚴格的檢查、評比、總結,那么井然有序的班級秩序就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召開一日常規主題班會,通過學生討論,共同商定,制定班級公約,做到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遵守,把評價權還給學生。
二、根據班級需要設置崗位,建立班委會
班級崗位是教育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一種具體方式。根據自己班級的需求,因需設崗,多種崗位設置不同的職責,崗崗有責,人人有責。學生自愿報名,競爭上崗,選舉產生。在班集體初建時期,要引導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共同參與意識。一定要培養一支有能力、負責任、能為班級服務的班干部隊伍,然后,作為班主任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管理。班級崗位的競選也是展示學生個性、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這樣每個學生都感受到在班級中的責任感,讓管理、制度本身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
拿班級的衛生日來說吧,班主任都知道衛生的打掃是一件很頭疼的事。開學第一周的值日工作,我們班的衛生區正好是學校的廁所周圍,垃圾多,落葉也多,比較難打掃。開始我都是看著學生打掃衛生,然而當我不在場的時候,學生打掃衛生的效果就并無法保證。因此,我決定改變辦法。首先召開班會課,討論我們班的衛生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設置哪些崗位,這些崗位的職責是什么,由學生制定衛生標準,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責任,把衛生區劃分區域分給組內的每個成員,每個人負責自己的一小塊,組長督促,由“值日小班長”每天負責檢查打掃的情況,并在第一時間匯報給班主任做好記錄。在班會課上由學生監督員對上周的衛生打掃情況進行點評,并在個人成長檔案中記錄。這樣堅持了兩周之后我班的衛生區打掃得很干凈,學生也養成了愛勞動和講衛生的好習慣。
三、合理對待學生的成長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違反紀律。初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夠強,在其生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犯錯誤。學生每次犯錯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資源,一次學生成長的機會。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思想認識、情感、價值觀入手,幫助他們分析犯錯的原因,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在此基礎上開展教育工作,這樣的教育效果比單純處罰要好得多。
班里有位男生,個子不高但是很調皮。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他就和別的班的同學打架,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后,狠狠批評了他。他也知道自己錯了,但是對我的批評還是不服氣。第二次是因為他給同學的自行車放氣,幾個同學說是他干的,我單獨問他,他不承認。于是,我又多方調查了解,在事實面前,他終于承認了。當時我還通知了他的爸爸,在我和家長的嚴厲批評下,他哭著寫下了保證書。但是由于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教育,他并沒有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幾天后又犯錯了。這次我沒有斥責,而是和他坐下來談,找他身上的閃光點,比如勞動很積極、運動會為班級爭光等等,然后又和他談了他爸爸對他的期望,這次他是真的聽進去了,從那以后他在班里的表現越來越好,學習上的主動性也慢慢在提高。從學生的立場出發,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主動、健康發展的新一代。
“新基礎教育”提到班級管理工作,是讓管理、制度本身成為一種教育手段和力量,開發學生的潛力,促進每一個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實現主動、健康發展。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從學生生命成長中的角色變化出發,持續實踐,不斷創新適合學生發展的育人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