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香
摘要:推行“雙減”政策之后,體育愈發受到社會、家庭與學校的關注。體育教學是學校的重要教學內容,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并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促使學生的學習品質及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對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教師要對體育教學工作高度重視,通過積極研究,制訂出科學的教學計劃,以促進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持續進步?;诖耍疚闹攸c分析了在“雙減”政策下,優化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體育? 教學
一、科學設計課堂教學內容
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之時,為充分滲透“雙減”政策,需要教育工作人員完善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體育教學趣味性得以提升,促使學生群體充分調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主動性,這是為學生全面成長創造有利條件的重要基礎。實踐調查研究活動顯示,豐富教學模式可促使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去,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1]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有關籃球的相關知識之時,可適當指導學生將小組作為單位,做好傳球與運球的訓練工作,同時令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科學開展籃球運動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深入學習專業化的籃球知識,促使學生對籃球知識理解與使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二、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水平
基于“雙減”政策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需要體育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針對此,需要體育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營造適宜教育的氛圍,基于現實狀況完善改革工作,令體育課程內容得以拓寬的同時,開闊自我的體育教學視野。推行“雙減”政策基礎上,要使教師的專業教學素質與能力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以此促使學生的負擔得以減輕,令學生的體育素養得到顯著提升。不僅如此,體育教師同樣需要持續學習,完善自我,實現自我行為規范的強化,促使自身的教學質量水平持續提升,客觀總結自我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參與到各種教改活動中去,對自身的教學技能進行持續優化改善。[2]
三、基于學生個性差異開展個性化練習
在對基礎目標進行充分落實的基礎上,將學生的個體差異研究工作重視起來。例如,男生與女生的差異、身體狀況的差異、個人的興趣愛好等,以此為基礎,開展個性化的練習活動,促使不同的學生可以接受不同的項目與個性化訓練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適當掌握尺度,基于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完善階段化的訓練工作,繼而促使學生得以循序漸進提升自我。
四、合理開展教學評估
開展體育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體育學科的教學考核不單純是對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進行評價,還要對總體學業狀況進行系統全面評定。基于此,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之時,需積極構建與自身發展情況相應的教學評估體系。此種評估并非單純以學生表現進行評判,還需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日常表現等系統全面考量,令評價內容更為真實的同時,激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例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學生,教師需依據其體質特征做好分類工作,在課堂上靈活設置對應課程。若是制訂的要求過高,則可能導致學生無法實現目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在結束課堂教學活動時,需為學生的體育表現合理評估,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出現對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而言,是契機也是挑戰,需要教師在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基于學生實際狀況,合理改進教學實踐,最大限度發揮“雙減”政策的效用。
參考文獻:
[1]何執渝.“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體育作業的實施困境與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22(07):63-66.
[2]徐維嘉.減下來,增上去——“雙減”政策下的體育教學新思路[J].新體育,2021(2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