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虹
摘要:幼兒園在幼兒的成長學習階段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園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及良好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對幼兒的幼小銜接,能夠使幼兒快速融入到小學的學習生活,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園和小學銜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兒童入學后的適應和今后的健康成長,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小學教育 教育銜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1]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兩個都是教育系統的基礎,兩者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非常關鍵影響,缺一不可,同為教育基礎的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不論是教育的理念還是內容及方式,都有著非常大的不同。而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開展關系到幼兒園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順利過渡,在承上啟下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確保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并且有效的幼小銜接教育還能夠針對幼兒的自主意識和自理能力進行培育,因此有必要重視幼小銜接教育的強化。
一、加強幼小銜接的意識
(一)教師要注重幼小銜接的意識
教師要重視幼兒對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不但要對大班幼兒的知識技能等進行強化訓練,更要對幼兒發展同樣至關重要的體育、德育、美育等方面進行訓練,特別要重視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2]在智育中,重視知識,特別是數學、語文知識的銜接,更要重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去小學課堂聽課,現場親歷更能直觀了解小學生的情況,積極同小學低年級教師進行銜接研討,依據小學中低年級教師的意見制訂幼兒培養計劃。幼兒園教師可以將小學的學生行為準則解釋給幼兒聽,為入小學做好準備,如:對老師要尊重、講禮貌,對同學要團結互助。上課專心聽講,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要安靜等。
(二)家長要有幼小銜接的意識
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兒園教師還要和家長多溝通,比如在開幼兒家長會的時候,要引導家長不但要重視幼兒知識的積累,更要重視幼兒興趣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將幼兒銜接小學的思想傳達給家長,因為,幼兒能不能順利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還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配合。[3]為了能使家長能夠深刻理解幼小銜接的思想,教師可開展家長座談會、家訪等,在交流與溝通中引導家長在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與獨立思想。幼兒已經具備基本的動手能力,在生活中家長應讓幼兒多練,給幼兒創造機會,鼓勵幼兒從點滴小事做起,逐漸讓幼兒養成獨立的習慣。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家長的反饋對幼兒的培養計劃及時修改。
(三)注重幼兒心理方面的銜接
幼兒教育階段,幼兒教師對于幼兒全天活動的內容以及安排相對較為詳細,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幼兒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強,但是進入小學階段之后,教師的關注重點在于教學工作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上,對于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活動的關心度就會有所下降,這是許多幼兒剛進入小學階段,表現出不適應的原因所在。因此進行全面的幼小銜接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是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環境變化的重要舉措。[4]例如參觀小學,組織幼兒走進小學,近距離了解小學生活,對小學生活有著期待。可以參觀小學的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上課活動以及參觀相應的功能室等等,通過和小學生互換禮物的方式來激發幼兒對于小學生活的渴望。并且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適應小學學習環境,可以在幼兒園階段的集體活動方面重視上課時間的安排和調整。幼兒園階段的集體活動時間一般控制在30分鐘內,并且講究動靜交替,游戲內容占據較大比例,關注幼兒的活動體驗,而小學的課堂時間一般在40分鐘左右,并且靜多于動,同時對于學生的課堂紀律有著嚴格的要求。幼兒園階段的集體活動時間安排方面可進行適當的延長,將原本的30分鐘逐漸延長,目的在于為幼兒提供一個緩沖和適應的機會,實現心理和時間概念上的調整,同時還需要攜手家長共同推動幼小銜接教育的順利進行,讓幼兒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二、注重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提高
(一)生活的能力
幼兒在生活方面有些還需要家人及教師的幫助,因此,教師要注重幼兒自立能力的培養,使幼兒進入小學時能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教師要讓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比如自己洗臉、吃飯、整理用物等。同時,還要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教師可在班級中實行值日制,值日的幼兒應在教師的幫助下打掃衛生、為其他幼兒分發糕點、整理玩具桌椅等。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幼兒有一個很好的時間習慣,如,按時起床、吃飯、做游戲等,為順利過渡小學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習習慣的培養
重視對于幼兒日常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具體體現在正確的坐姿寫字和握筆姿勢等方面,這些都是幼兒進入小學學習階段必備的基礎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因此在大班后期就需要展開專門的訓練和指導。例如讓幼兒認識一些簡單的數字,在不關注速度的情況下要求幼兒書寫規范,同時可以以比賽的形式端正幼兒對于坐姿寫字和握筆姿勢的重視程度。小學上課時需要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因此,教師應注意將幼兒的注意力延長。同時,還應該在幼兒所能接受的限度內對其進行聽、說、寫、讀等的提升。學著寫一些比較簡單的拼音與數字,且在這個過程中要調動幼兒的興趣;并且對幼兒開展一些閱讀活動,也可以讓幼兒們相互交換書本,閱讀完讀物后讓幼兒相互講述故事,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使幼兒能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
(三)社會性適應能力的培養
部分教師著重培養幼兒在學習方面的適應能力,卻忽略對社會性適應的重視與培養。對于社會性適應能力的培養,在某個意義上講是非常重要的,有時還會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效果。幼兒在與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中,必須學習新的人際交往,形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體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規則規范,這一過程是幼兒的適應過程,也是其社會化發展的轉折時期,其適應過程的順利與否將為以后的社會性發展奠定基礎。幼兒園中最基本的活動是做游戲,讓幼兒們玩的同時也讓幼兒們學會了與人交往、合作,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的環境,通過多種機會對幼兒進行群體意識、合作的培養,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三、結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因此隨著幼兒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教師要注意幼兒園教育,而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幼小銜接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離不開幼兒園、小學、家庭的全面支持,同時幼小銜接不僅僅只是解決從幼兒園到小學能夠順利的過渡,而且可為幼兒的未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不但要教授幼兒知識,更要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小銜接要銜接知識,更要銜接能力,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這樣幼小銜接才能使幼兒既掌握了知識,更鍛煉了自理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幼小銜接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參考文獻:
[1]刁麗娜.淺談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2(06).
[2]樊麗.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1(3).
[3]梅丹丹.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J].黑河教育,2001(88).
[4]肖絨.幼兒園如何加強幼小銜接[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