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海軍
摘要:當前,農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農業產業的重要方向。在可持續農業發展的路徑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對實現可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目標而言至關重要。本文主要探討可持續農業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影響,并提出競爭力評估方法和提升策略,旨在促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評估方法;指標;提升策略
DOI:10.12433/zgkjtz.20233003
農業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產業,其可持續發展對實現糧食安全、環境保護和農村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可持續農業發展成為農業領域的研究熱點。在可持續農業發展的背景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研究變得尤為重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涉及農產品的質量、價格、品牌形象、市場份額等多個方面,對于農業產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
一、可持續農業發展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一) 可持續農業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可持續農業發展是一種注重經濟、環境和社會可持續性的農業生產方式,旨在實現農業生產的持續增長,保護自然資源,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促進農村社會的發展和農民的福祉。可持續農業發展以綜合性和長期性為特點,將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社會公正和經濟效益相結合。
在可持續農業發展中,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基本原則:一是資源的合理利用是關鍵原則之一。可持續農業鼓勵農民采取科學的土壤管理措施、合理的水資源利用和節約能源的方式,以確保農業生產的持續性和環境的可持續性。二是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是必要原則之一。可持續農業要求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維護生物多樣性,降低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三是社會公正和經濟可行性是核心原則之一。可持續農業要求農民獲得公平的收益,促進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和影響因素
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是指農產品在市場上與其他產品相比取得優勢和獲得市場份額的能力。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產品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意愿,實現良好的銷售量和盈利能力。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對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至關重要。
首先,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能夠在市場上獲得更好的價格和銷售額,增加農民的收入,有助于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
其次,可以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迫使農業生產者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創新產品和改進生產技術。這將促使農業從傳統的規模化生產向高附加值、品牌化和特色化的農產品生產轉變,提升農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最后,有助于拓展市場份額和出口貿易。具有良好競爭力的農產品能夠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增加農產品的出口量和國際市場份額。這有利于擴大農產品的市場規模,提升農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產品品質和安全性、價格競爭力、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策略、品牌形象和聲譽等。同時,市場需求、消費者偏好、政策環境、貿易壁壘等因素也會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
(三)可持續農業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影響
可持續農業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社會可接受和經濟可行的農業發展模式,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有著積極的影響。可持續農業的實施可以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可追溯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首先,可持續農業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合理管理土壤、水源和生態系統,減少農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這使得可持續農產品具有較低的環境風險和負面影響,有利于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和認可度,從而讓對環境友好的農產品更受到消費者青睞,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其次,可持續農業注重社會責任和農民福利,關注農業勞動條件、農民收入和社會公平。通過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合理的收入,可持續農業能夠吸引和留住優秀的農業從業人員,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關注農民的福利和社會公平,可以增強產品的社會認同和形象,提升市場競爭力。
再次,可持續農業注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農產品的品質控制。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可持續農業能夠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并減少資源的浪費。高品質的農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安全和營養的需求。
最后,可持續農業注重市場導向和市場需求的響應能力。可持續農業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靈活調整產品種類、品質和供應策略,使農產品更具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
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評估方法與指標體系
(一)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評估的方法和流程
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評估是對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表現客觀評價的過程。評估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方法和流程需要經過多個關鍵步驟,具體如下:
首先是確定評估目標,明確評估的農產品類型、市場范圍和時間段,這有助于界定評估的范圍和目的,確保評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然后收集與評估相關的數據,通過市場調研、統計數據和相關報告等渠道,收集市場規模、價格水平、銷售額、市場份額等關鍵指標。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對評估結果的可靠性至關重要。在選擇評估指標時,根據評估目標和數據可獲得性,選擇適當的指標衡量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常見的評估指標包括市場份額、價格競爭力、產品質量、品牌形象、市場拓展能力等方面。通過合理選擇指標,能夠全面準確評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確定權重和計算方法是評估的重要步驟之一。根據不同指標的重要性,為各指標分配權重,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層次分析法等方法確定權重,并設計相應的計算公式。在數據處理和分析階段,處理和分析收集的數據,計算各評估指標的得分。可以采用加權求和、綜合指數法等方法,得出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綜合評估結果。最后對評估結果解釋和分析,識別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并編制評估報告,提供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綜合評估結果和相關建議。
(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評估的指標體系建立
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評估的指標體系建立是一個關鍵的步驟,用于全面評估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和優勢。該過程涉及以下四個關鍵步驟:
首先,明確評估的目標和范圍,確定具體的評估目標,如評估特定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是比較不同農產品之間的競爭力。目標的明確性有助于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應用。
其次,根據評估目標,篩選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相關的指標。這些指標能夠反映農產品的市場表現、市場份額、品牌認知度、銷售增長率、質量認證等關鍵方面的狀況。
再次,對篩選出的指標分類,以便組織和理解。常見的分類可以包括市場份額、市場增長、品牌形象、產品質量、市場拓展能力等。分類有助于將指標進行整理和比較。
為各個指標分配權重,以反映其在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中的重要性。權重的確定可以根據專家意見、統計分析或決策者的偏好進行。
在確定了指標和權重后,需要制定指標的測量方法,即如何收集和計算指標數據。可以使用定量數據、市場調研、企業報告和其他可獲得的數據來源來測量指標。
最后,評分每個指標,并根據權重計算各指標的加權得分。綜合指數的計算可以采用加權求和法、層次分析法或其他適當的方法。通過綜合指數的計算,可以對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行綜合評估和比較。
指標體系是一個包含多個指標的框架,用于評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具體的指標體系會因評估目標和農產品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例如,一個典型的指標體系包括市場份額、銷售增長率、品牌知名度、產品質量認證、價格競爭力等。每個指標都有對應的數據收集和測量方法,并根據權重計算得到綜合評分,以提供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全面評估。
(三) 可持續農業因素在競爭力評估中的應用
可持續農業的核心理念是在滿足當前需求的同時保護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在競爭力評估中,可持續農業因素應用主要體現在環境友好性評估、社會責任評估、產品質量和安全、創新和技術應用以及農產品營銷和品牌建設等多個方面。
首先,衡量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友好性,如土壤保護、水資源利用效率和農藥化肥使用情況等指標。其次,社會責任評估考慮農產品生產對社會的積極貢獻,如就業機會、農民福利和社會參與等。產品質量和安全評估考慮農產品的質量認證情況、農藥殘留和安全標準的符合程度。創新和技術應用評估考慮農產品生產中使用的創新技術、數字化農業和智能農機設備等的應用情況。最后,農產品營銷和品牌建設評估考慮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市場份額和產品推廣
策略等。
三、 可持續農業發展路徑下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策略
(一) 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策略
在可持續農業發展路徑下,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策略之一是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首先,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是關鍵。通過改進農業生產技術、優化種植和養殖環境,提高農產品的口感、營養價值和食品安全標準,使其在市場上具有更高的品質優勢。其次,建立農產品的品牌形象也至關重要。通過品牌宣傳、包裝設計和營銷推廣等手段,樹立農產品的獨特品牌形象,提高其知名度和認可度。同時,建立品牌信譽和信任度,使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價值和質量有更高的認知和信賴。創新加工和包裝是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策略之一。通過采用創新的加工技術和包裝設計,將農產品轉化為具有獨特特色和功能的副產品,如加工食品、藥品或化妝品。這樣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利潤空間,同時提供便捷、易于儲存和使用的包裝方式,增加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購買意愿和便利性。而且多樣化農產品種類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趨勢,適應多樣化的農產品需求。通過引進新品種、擴大農產品的品類和規模,滿足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提高市場覆蓋面和銷售額。最后,建立農產品產地認證和溯源體系是增加附加值的重要方式。通過建立可靠的認證和溯源體系,可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有利于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從而提高農產品折市場競爭力。
(二) 優化供應鏈管理的策略
優化供應鏈管理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建立高效、可靠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能夠提高產品的快速交付和配送能力,確保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
優化供應鏈包括供應鏈規劃、物流管理、庫存管理和信息流管理等方面。通過有效的供應鏈規劃,合理配置資源,有助于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能力。在物流管理方面,加強倉儲設施和運輸車輛的管理,優化物流網絡,可有效縮短物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在庫存管理方面,精確預測需求,實施合理的庫存控制,避免供需失衡和資源浪費。信息流管理方面,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合作,能夠提高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和協同效率。
(三) 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安全的策略
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是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水平是提升競爭力的必要策略。在可持續農業發展路徑下,實施以下策略可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水平:首先,加強農產品生產環境管理,包括土壤改良、水資源管理和農藥使用的合理規范,確保農產品的無公害和綠色生產。其次,建立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包括生產標準、質量檢測和認證機制,確保農產品符合國家和國際的質量標準。加強農產品的品牌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可提升產品的獨特性和差異化競爭力。最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和追溯體系建設,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和選擇。
四、結語
通過研究可持續農業發展路徑下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可以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推動農產品市場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繁榮和社會可持續進步。未來,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可持續農業發展路徑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策略,加強包括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創新、農產品品牌建設、農產品國際貿易等方面在內的課題研究。
參考文獻:
[1]焦翔,辛緒紅,李夢蛟,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對策研究——以江蘇為例[J].農業經濟,2023(05):128-130.
[2]趙麗.基于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視角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措施與壽光優秀經驗啟示[J].商業觀察,2021(12):43-45.
[3]李瓊,王晴.農業可持續發展視域下的農產品品牌建設[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