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肖倩
摘要:數學課程作為中職學校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高教版中職數學新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和資料,在進行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適時進行德育滲透,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這里將對利用中職數學新教材進行德育滲透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中職數學 數學教材 德育滲透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者。所以教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而數學作為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在德育滲透中的角色不言而喻,作為一名中職數學教師要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所以要學會對學生適時進行德育滲透。高等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數學基礎模塊上有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其中的“拓展延伸”“數學文化”“趣味數學”等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文化素養,發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是教師進行德育滲透的好素材,所以研究數學新教材適時進行德育滲透是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1]
一、中職德育現狀
(一)學校角度
一些中職學生自控能力不強,行為習慣不規范,所以更應該做好德育滲透,在學校里面,大多數的德育教育很多是通過班主任的主題班會進行的,對這種講授形式,學生一般興趣不高。德育滲透需要所有任課教師的努力,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進行德育滲透,在這樣的氛圍下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習慣進行影響,讓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學生角度
對于班主任組織的傳統理論化德育主題班會興趣不高,參與度和認可度較低,不喜歡以說教形式來認識問題。對于這個階段時期的學生,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德育滲透,才能取到較好的成果。
二、策略探討
(一)愛國情懷
在高教版中職數學新教材中可以看到加入了不少我國的數學家和傳統的數學文化的介紹,利用這些素材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并且用新時代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引出相關知識及應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在第一章第一節集合的概念中情景與問題,課本列出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讓學生在重溫我國四大發明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輝煌的技術成就,它在各國人民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對于推動知識的傳播和人類知識文明的進步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對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所做的貢獻,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增加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在第二章不等式的引言部分,介紹了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在不等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讓學生了解中國數學在數學史上的突出貢獻,了解數學文化和數學史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第二章第一節的數學文化部分——從弦圖看基本不等式,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勾股圓方中著名的弦圖,它是由我國三國時期的趙爽提出,僅用勾股圓方圖和500余字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中國古代勾股算術的深奧原理。并介紹了2002年8月我國主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會標就是采用的勾股圓方圖中的弦圖。讓學生了解數學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還有書中列出了我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脫貧攻堅戰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和引入分段函數中介紹的我國是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2]這樣的德育滲透的例子書中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理想奮斗
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在課堂中適時引入名人軼事可以說是德育滲透的一個好的途徑。在數學新教材中就有這樣的例子,在課本第二章不等式中最后的拓展延伸中介紹了“初中沒畢業的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初中畢業后因拿不出學費而選擇中途退學,但是他卻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他頑強自學,每天學習時間達10小時以上,他用5年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課程,并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然后繼續求學,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聘為教授,新中國成立不久后,他決然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奔向祖國的懷抱。[3]讓學生感受吃苦耐勞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樹立目標理想并為之奮斗,同時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
(三)學以致用
在中職數學新教材中的問題,可以看到大量的實際生活的例子,并且在新教材的學以致用部分專門進行介紹。如在第二章中學習了區間,在學以致用部分介紹了與教師生活息息相關的空氣質量指數,其中空氣質量等級就是根據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取值劃分的。并收集自己所在地區的近三年的空氣質量,讓學生了解生活常識背后的知識,同時也關注生活,保護環境。同時在課本三角函數章節的趣味數學中提出了地球周長的計算小故事,古希臘地理學家埃拉托色尼利用數學知識計算出了地球的周長,載入了地理學史冊,是地理學的重大成果,讓學生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作用,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4]
(四)美育欣賞
中職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的重要時段,在這一階段也是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建立的重要階段,對于這個方面,新教材進行了不少的闡述,在課本的序言中,華羅庚說“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認為數學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數學的嚴謹性,而沒有體會數學的內在美”。數學本身之美、排列之美、藝術之美、公式之美。同時在課本第三章的拓展延伸中介紹了中國傳統古建筑的對稱之美,讓學生體會對稱性與藝術形式合理的融合,使建筑結構本身既富有美學表現力,又遵循力學規律,實現建筑適用、安全、經濟和美觀的目的。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美,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感受美的熏陶,追求數學之美。
(五)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新時代是要大力弘揚的,它是一種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創新的精神。在現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所以就要求教師需要認真講解。如一臺拖拉機、一輛小汽車需要幾千甚至幾萬個零件,任何一個零件的任何一個細節出錯都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在新教材中也強調了這一點,如課本第三章就以大國工匠胡雙線為例,讓學生學習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結束語
德育教育是教育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作為一名中職數學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和資源認真研究,仔細揣摩。在進行學科教育的同時,適時進行德育滲透,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需要教師挖掘教材內容,融會貫通,讓德育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滋養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李曉鳳.關于中職數學德育滲透策略的思考[J].職業, 2018(13):2.
[2]鐘麗娟.淺談中職數學課堂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 2015.
[3]傅淳華.與偉大心靈對話——理科教材德育價值實現路徑新探[J].中國德育,2016.
[4]魏巍.中職德育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