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艷
摘要:文章以“三全育人”為視域,深入研究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實施與建設情況,分析總結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所取得的具體成效以及存在問題,探索課程思政有效實施路徑,并提出針對性的策略及建議。高職院校應適時從師資隊伍、課程資源、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調整,完善課程思政建設,建立多方參與、多維評價、全方位監控的“兩多一全”課程思政建設保障體系。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7-002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2022年度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科研規劃課題“‘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課題編號:XH2021221)研究成果
近年來,在國家相應政策的推動下,各大院校逐步開始建設和實施課程思政。2014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高校課程思政,在此基礎上,上海大學等一些高校通過長期的研究及建設,開發了一批很好地融入了思政元素的課程。2017年~2021年,政府相繼發布了一些文件,對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行進一步的指導,并將其作為國家教育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進行推進,同時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輔助各大院校建設課程思政,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學生價值引領的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本文在論述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在高職院校開展的重要價值、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有效路徑進行探討。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實施課程思政,有利于實現立德樹人教育根本目標,其具體價值可以從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1.理論價值
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在各類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將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構建高職院校特色課程體系,有效地將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價值觀的引領相融合,擴充課程思政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為解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和較難解決的問題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實踐價值
高職院校利用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充分認識課程思政建設內涵、方法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剖析其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育人融入到課程開發、理論傳授、實踐教學、實操訓練及畢業設計的不同實施過程中,有助于構建育人創新的新格局。這對推動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而推進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問卷調查
為了系統調查與深入分析學生、教師及學校等多方面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課題組成員向湖南省4所高職院校發出400份調查問卷。問卷的主要內容涉及學生對課程思政內涵的認知情況、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情況、學校對課程思政建設重視程度等方面。課題組成員對收集的有效問卷進行相關數據分析,發現教師主動參與課程思政資源建設及教學等方面的積極性、學生對課程思政所傳授理念的理解與認知、學校對課程思政建設及實施的重視程度、課程思政考核評價完善度、教師課程思政相關培訓效果、企業在課程思政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等都有所優化。
2.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第一,一些專業課教師的德育意識不強,課程思政能力不足。教師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也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和教育者。在高職院校普及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教授各類專業課程的教師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元素。通過問卷調查及調研結果分析可知,部分學生認為在學校所獲得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思政課教師進行,認為在學校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占比例較少。部分高職院校錯誤地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教師的責任,專業課程只要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服務專業教學為宗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就業為最終導向開展教學,就可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因此,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即使引入了也沒有明確提出,只是進行安全教育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傳授分隔開來,重視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忽視了價值觀的引領。有的專業課教師在近些年課程思政大力普及的情況下,受到積極的影響,主動在專業課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元素,然而因為德育意識不強、課程思政育人的能力有限,無法取得很好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第二,部分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資源得不到充分挖掘。高職院校涉及的專業課種類較多,對應的就業崗位非常廣泛,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知識涉及面較廣,雖然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及實踐操作能力較強,但是課程思政理念不到位、課程思政知識不足,導致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得不到充分挖掘,影響了課程思政的實施。而思政課教師由于長期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對高職院校種類繁多的專業課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學習,也無法獨自承擔挖掘專業課中課程思政資源的重任,使得一些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資源被忽視。
第三,課程思政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對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情況評價可以通過比較全面的、詳細的、客觀的考核考評機制來實現,但是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愛國主義情感、愛崗敬業意識、“三觀”等的變化則很難設定客觀、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尤其是針對過程考核的形成性評價,教師授課結束后,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方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僅僅依靠普通課程制定的考核評價方法是無法進行考核的,導致課程思政的落實情況無法得到有效檢驗。通過調研分析可知,部分高職院校沒有設置與知識技能考評相對應的學生思想、態度、價值觀等與課程思政有關的考評制度,因此授課教師無法了解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也無法進行反思,更談不上改進課程思政教學了。
第四,缺乏有效的教學支持和條件保障。在“雙高”計劃以及國家大思政環境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對專業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得到了提升,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所學專業的技術能力,也應該著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和專業設定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銜接并不緊密,課程思政的實施缺乏有效的教學支持和條件保障。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根據國家文件制訂具有本校職業特點的課程思政建設計劃,或者并沒有明確地指出要制定相應的資金支持、教師培養培訓支持、課程建設支持、企業合作支持等方案,導致課程思政的實施存在一定困難。同時,一些高職院校并沒有依據一些專業的特點開發出融合課程思政教育的校本課程,依然應用傳統的方式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由于特色不夠明顯、教材內容不夠多元化,學生就很難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政素養。此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訂單培養等方式是目前高職院校與企業聯合的人才培養重要方式,然而學校保障條件的缺失導致校企合作過程中教師及企業人員的積極性不高,不能給予學生積極的思想引導,使得課程思政的建設和實施質量得不到保障。
高職院校應從“三全育人”角度出發,探索課程思政實施的有效路徑,使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開展,相輔相成,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宣傳引導,提高教師和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
課程思政的建設和實施所取得的成效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檢驗:一方面是教育者本身是否已對講授的課程思政內容的內涵有充分的理解與認同,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對教育者傳授的課程思政理念的接受程度。教師所具有的思政素養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效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具備堅定的思想政治信念與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才能在日常教學中高效開展課程思政。學校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對教育者進行課程思政宣傳與引導,如邀請思政教師給其他專業教師上課,共同探究課程思政教學的方式,引導教育者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使專業課教師能夠采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學校還應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如利用宣傳標語、展板、板報、視頻、橫幅、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方式進行宣傳,引導學生重視課程思政的學習。
2.積極完善體系,“全員”進行課程思政建設
全員參與課程思政建設主要指社會、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等積極主動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各成員都應該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能夠相互協作。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應有效落實國家課程思政建設相關文件的具體要求,指明課程思政建設方向,劃分各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對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積極的引導。為了響應國家政策,高職院校應該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學校的重點項目積極予以推進、實施,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系部,包括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師、管理人員在內的全體教職工都應參與課程思政實施,完善管理制度,全面考核評價,從而全員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技術性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企業的參與,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要積極與企業進行合作,如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等,共同進行人才培養。企業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應督促企業導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發揮“技能育人”和“以德育人”的校企深度融合作用,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應,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企業生產。此外,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開展課程思政時,應該充分考慮家庭發揮的積極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在家庭生活中著重培養孩子的德行和品格,使生活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3.開展混合式教學,使教書育人“全過程”有效融入課程思政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改進人才培養方式,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科學提取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全過程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階段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彌補教學過程中的盲區及斷點。第一,課前探索未知,自覺自律。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前自學時間,使學生產生從嚴格執行工作標準到提高技術業務素質的感悟。教師可對學生課前的線上學習數據進行分析,實時調整線下教學的精講內容與課程思政元素,依據專業課程的特點在待發布的任務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把握好學生意識形態的主動性。第二,課中團結合作,攻堅克難。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真實案例、創設貼近現實的職業崗位工作情境、連線企業專家答疑、解決課前學生的疑點、角色分析與扮演、實施演練操作等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對職業的認同感。第三,課后強化技能,服務社會。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在人才培養、技術支持和資源分配等方面的優勢,全面開展各種社會服務活動,能對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開展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教師可將課外思政教育主題活動與專業課程工作手冊活頁筆記相結合,使思政教育變得更加鮮活,將思政教育落到實處,從而真正解決學生未來在職業生涯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困惑,使學生養成愛崗敬業、高度負責的職業素養。
4.多措并舉,在專業課教學中“全方位”融入課程思政
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嘗試多種育人方式,營造良好的課程思政環境和氛圍。無論是在學校發展、教師培養還是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都應緊扣思政育人的根本目的,實現專業學習與思政育人效果的同步提升。第一,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師團隊建設。為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高職院校應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尤其是加強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專業課教師應主動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方面的學習,加深對課程思政內涵的理解和認識,以身作則,提高自身修養,將課程思政育人有效落實到具體教學中,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完成課程育人的目標。第二,多方合作整合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由于大多數思想政治教師對各類專業課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并不了解,同時各類專業課教師對思想政治知識也沒有深入地做過研究與學習,因此無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思政教師都無法單獨進行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育人并不是思政教師或者專業課教師某一個人獨立承擔的責任,而是需要兩者相互合作共同開發育人資源,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將其有機融入到課程教學中。為此,專業課教師和思政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相互合作,如建立課程思政建設團隊、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教學研究和交流、制定課程思政建設方案、修訂課程標準、重構課程內容、編制教案、集體備課、進行示范課、集體聽課、交流探討等。第三,完善課程思政評價機制。學校對課程思政建設效果的了解需要通過具體的評價機制來完成。對于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實施效果檢測,可采用在教學過程中記錄考核與課程結束后的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教師應落實課程思政育人過程評價,科學設置課前、課中、課后各個教學階段所占分值,同時設置相應的評價指標,積極將思政育人效果評價融入教學評價全過程。教師還可以通過自評、互評、師評,全面檢測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的達成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總之,“三全育人”理念強調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個層面落實育人工作,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具體方向指引。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應努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在充分認識課程思政內涵、方法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找出專業課程所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將其有效融入各類專業課程建設中,并根據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完善課程思政體系,“全員”進行課程思政建設,開展混合式教學,使教書育人的“全過程”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多措并舉,在專業課教學中“全方位”融入課程思政,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楊寧,楊曉東,甄國紅.我國高校開展“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進展[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07).
[2]吳子興.課程思政背景下的“立德樹人”落地化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19(01).
[3]陳思,張宗江.新時期基于“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1).
[4]樊興麗.如何在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引領[J].人民論壇,2019(25).
[5]李如占,張冬冬.課程思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育人的有效路徑[J].高教論壇,2018(06).
[6]全守杰,谷陳夢.基于利益相關者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建構[J].現代教育管理,2020(04).
[7]蘭秋林,賴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路徑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20(01).
[8]陳文一.高職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施[J].現代職業教育,2021(19).
[9]徐文瑞,關冬梅,廖敏慧.高職理實一體化課程考核體系的改革探索與實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3).
[10]路舒湄.“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課程思政實踐路徑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20.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Gao Yanyan
(School of Railway Vehicle,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Railway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6,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he article deeply studi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oncrete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imely adjust the teaching staff, curriculum resource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and establish a"two more and on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guarantee system with multi-participation,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and all-round monitoring.
Key word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