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蘭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各學校開始全面實施課后服務。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課后服務都是新生事物,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后服務都是新的挑戰,都面臨著較多困難。音樂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課程,是學校開展特色課后服務的重要內容。音樂教師應積極探尋音樂融入課后服務體系的有效辦法。文章從“雙減”背景下學校課后服務的概述入手,分析“雙減”背景下學校音樂課后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雙減”政策下小學音樂課后服務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雙減”政策;課后服務;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7-009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少兒音樂藝術課程融入課后服務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PTJYKT22159)研究成果之一
新課改背景下,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有效開展了各種與時俱進的教育改革,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在“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在此背景下,課后服務應運而生。“雙減”政策下的課后服務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舉措,是解決中小學生家長在子女放學后“接送難”“監管難”的民生工程,有助于增強教育的服務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為做好課后服務工作,將教育教學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充分發揮課后服務的教學輔助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各學校要積極開設多元化的課后服務課程,滿足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要。在小學音樂課后服務課程中,音樂教師要積極探索課后服務的“減負提質”路徑,以更好地發揮音樂學科的育人作用。下面,筆者以小學音樂課后服務為視角,結合實際情況對“雙減”背景下音樂課后服務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解決音樂課后服務困境的方法進行探索,以期給相關教師提供有益參考。
1.“雙減”政策下的學校課后服務
“雙減”政策主要指“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雙減”政策的核心問題是提質、增效、減負。課后服務是《意見》中明確提出的,旨在更好地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的需求。“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是各學校開展特色教育的主要陣地,提升學校課后服務質量是做好“雙減”工作的重要舉措。
2.學校課后服務出臺的背景
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是學校和家庭,因此在學生教育方面,教師和家長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學校,而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則主要集中在家庭。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和家長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知識,并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在教學結束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教師會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家里完成。而學生在家要面對的是自己的家長,部分學生家長文化素質不高,難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導,還有部分學生家長迫于生計,幾乎無暇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更不用說對孩子進行學習輔導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讓孩子落后,部分學生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輔導班由輔導班教師輔助孩子完成作業,這使得沒上輔導班的學生家長因擔心自家孩子被落下,也紛紛把孩子送到輔導班,于是劇場效應越來越嚴重。這不但不能帶來良好的教學成效,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學習負擔,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提出“雙減”政策,并要求各校嚴格落實。與此同時,為解決教師和家長之間信息不對等問題,《意見》要求學校根據實際需要開放學校,并以學校為基礎依托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課后延時服務主要由在校教師監管,如有必要也可允許部分社區或教輔機構參與其中。課后延時服務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監督和幫助學生完成當天課后作業,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閱讀,鼓勵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如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等單一或綜合學科活動。
3.音樂課后服務活動
課后延時服務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改革措施。課后服務課程不同于學科課程,其并不是學生的“集體補課”,而是形式多樣的藝術、體育、科普、勞動實踐等方面的拓展訓練課程。因此,課后服務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得以書本知識為主,不得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音樂課后服務活動主要是指學生可在課后延時服務時間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音樂活動。各學校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開設多種音樂課后服務課程,如舞蹈表演、聲樂演唱、音樂鑒賞、歌劇表演、器樂演奏等,并可在本校的音樂教室、舞蹈教室、器樂教室等場所開展相應活動。另外,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征得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生家長意見的情況下,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適當引入一些符合資質的校外音樂機構或者采用政府預定服務包的方式讓校外音樂機構教師參與到音樂課后服務課程中來,以此保證學生學有所得。
當前,在我國大部分家庭中,學生家長的下班時間都要晚于學生的放學時間,這使得很多家長難以準時接孩子放學,也難以及時輔導孩子寫作業,因而造成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諸多矛盾。課后服務可以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有效解決家長無法及時接孩子的難題,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發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較多不足,亟待解決。下面筆者以音樂學科為例,具體談一談“雙減”背景下學校課后服務存在的問題。
1.內容單一乏味
課后服務絕不是延時教學和集體補課,學校如果片面地把課后服務當成延時教學和集體補課處理,那就完全違背了課后服務的實施初衷,也就失去課后服務的開展意義。因此,學校應在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充分考慮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基礎上,設置特色突出的、切實可行的課后服務內容。然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缺乏明確的規定和章程約束,當前還有部分學校開展的課后服務內容單一乏味,通常為放學后學生在教師的監督下完成課后作業或進行自習,開展的興趣活動通常為課后閱讀等傳統項目,較少涉及其他課程的內容。這使得課后服務吸引力不足,學生參與興趣不高,因此難以達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2.師資力量不足
一方面,部分學校錯誤地認為課后服務就是督促學生寫作業,教師不需要太強的專業能力,因此會安排一些剛進入學校工作的實習教師負責課后服務。這些實習教師通常實際工作經驗不足,因此難以及時、準確地幫助學生解決疑問,也不善于快速、高效地處理突發狀況。這樣學生在課后服務階段遇到問題時,往往會因找不到合適的人員幫助自己而使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因此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都難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部分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尤其是像音樂這種課程的專業課教師更是嚴重缺乏。這一情況在農村學校更加突出。當前,部分農村學校因地理位置較為偏遠,而一直招聘不到專業的音樂教師,即使偶爾招聘到了一兩名音樂教師也會因環境條件等的影響而難以讓其留下來。這使得農村學校的音樂課后服務通常沒有專業音樂教師來組織實施,而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活動效果可想而知。另外,還有部分學校雖然有專業的音樂教師,但由于教師資源緊張,因此音樂教師不得不兼任其他學科教學,甚至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專業改教其他學科。
3.音樂器材配備不夠
公辦學校的辦學經費有限,能用于音樂學科建設的更加有限,這使得很多學校配備的音樂器材相對較少,而其中能用于音樂課后服務的音樂器材則更是少之又少。例如,某鄉鎮公辦校1-6年級有十幾個班,七百余名學生,但學校除了一架電子琴,再無其他音樂器材。由于音樂器材配備不足,正常的音樂教學都難以有效開展,更別提做好音樂課后服務了。
要想有效達成“雙減”目標,讓教育改革的成果惠及每個家庭,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社會機構等要做好配合,共同完善課后服務。下面,筆者結合實踐經驗,以音樂課后服務為例,對“雙減”政策下小學音樂課后服務的發展策略進行探究。
1.學校應努力打造亮點課后服務課程
在進行課后服務課程設計時,學校要以“讓‘雙減落地生根,讓服務提質增效”為目標,進行大膽的實踐和探索。在實踐中,學校可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發展需要,在課后服務時間合理開展特色教育活動,如開展音樂課后服務活動、體育課后服務活動等,以此豐富學校的教育模式,充分展現學校良好的教育品位,有效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1)重視個性發展,做好因材施教。在設計課后服務課程內容時,學校要兼顧學生的整體發展及個性發展需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學生,積極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理念,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給更多的學生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在進行音樂課后服務時,學校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音樂學習需求,另一方面要兼顧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音樂能力。具體來說,第一,尊重個性化需求。在音樂課后服務實施過程中,學校可先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合理設置聲樂、表演、樂器等音樂社團小組,并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進行個性化的選擇。然后,學校要指定相應的音樂專業教師對不同小組的學生進行對應指導,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從而讓每個學生的音樂能力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在這樣的音樂課后服務中,師生關系更融洽,學習氛圍更濃厚,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更好。第二,注重兼顧性。課后服務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在音樂課后服務實施過程中,音樂教師要特別關注音樂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將他們安排在音樂能力較強學生的旁邊,讓他們通過聆聽旁邊學生的優美歌聲而受到感染和熏陶,進而不自覺地參與到音樂學習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音樂能力和音樂素養。在教學內容上,音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音樂練習題目,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以此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并有所收獲。另外,對于部分學生在音樂課后服務中暴露出來的個性化問題,音樂教師要及時調整音樂教學策略,從而有針對性地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使這部分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2)自選藝體課程,培養愛好特長。學校應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將課后服務工作納入校園特色課程發展目標,積極設計多樣化的課后服務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好和特長,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首先,學校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及家長的需求和意見,并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從而確定時間分配合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受學生歡迎的課后服務課程。其次,學校可通過打造特色課后服務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學校可通過豐富課后服務課程內容,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在充滿特色的課后服務課程中獲得身心的愉悅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例如,在音樂課后服務課程打造過程中,學校可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和家長對音樂課程的需求和期待,然后在充分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項目整合優化,以選出最適宜的、多樣化的音樂課后項目,如舞蹈、合唱、管弦樂、民樂等供學生自主選擇。這樣打造出來的音樂課后服務課程更能滿足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足,學習效果也必然更好。
2.學校需加強音樂課后服務師資建設
雖然課后服務是鞏固復習階段,但也需要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化指導。因此,學校應加大對課后服務工作的重視力度,加大對課后服務的師資力量投入,以提高本校的課后服務水平。為此,學校要加強對本校音樂教師的培訓。具體來說,首先,學校可在寒暑假期間聘請本地音樂名師、高校音樂專家等對本校教師進行專業化的集中培訓,讓本校音樂教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為系統、實用的音樂專業知識,從而有效提高本校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教學能力。其次,學校要為本校音樂教師搭建相互溝通、交流和學習的平臺,鼓勵有經驗的老音樂教師給新生代音樂教師傳授教學經驗,并引導新生代音樂教師帶動有經驗的老音樂教師開展新型教學。最后,學校要定期聘請相關專家和教師對本校音樂教師進行唱、彈、跳等基本音樂教學技能的培訓。音樂教師只有充分掌握這些基本音樂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運用這些技能優化音樂課后服務課程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助推“雙減”政策的落地生根。另外,學校的發展不能僅依靠學校自身的努力,還必須依靠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這一點對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農村學校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依托鄉村振興計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縮小城鄉學校差距,讓農村音樂教師留得住、沉得下,心里舒心、工作安心。另一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大力實施免費師范生定向培養計劃,為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農村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定向培養更多的音樂專業教師,以逐漸補齊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數量不足的短板。
3.學校要加大對音樂器材和設備的投入
音樂器材、音樂設備是校園音樂藝術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很多音樂表演活動都需要樂器的伴奏,如果沒有音樂器材和音樂設備的支持,部分校園音樂藝術活動是難以順利開展的。在音樂課后服務中,樂器是很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樂器表演則是很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內容。例如,在音樂課后服務時間,音樂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音樂Lad sky March時,如果手邊有足夠的鈴鼓和三角鐵等小型打擊樂器的話,就可以讓學生用這些小型打擊樂器配合樂曲展開表演。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程的參與程度,還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打擊樂器中包含的音樂元素。因此,學校要加大對音樂器材和設備的資金投入,以提升音樂課后服務效果。對于資金來源,一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進行統籌規劃,把課后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學校教學實施建設范疇,為課后服務提供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學校要多渠道籌集,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的資金,以配齊吹奏、彈撥、打擊等樂器,添置音樂視頻、音樂期刊與教輔資料,修建專用的音樂教室等,從而為音樂課后服務順利開展提供器材和場地支持。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技能及學習的方法、技巧,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因此,學校組織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更要落實在課后服務上。“雙減”政策落地后,各學校開始全面實施“5+2”課后服務模式,這對幾乎所有學校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更是一種全新的挑戰。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學校開展音樂課后服務,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學校應積極將音樂課程融入課后服務體系,以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助力“雙減”目標達成。
參考文獻:
[1]孫媛.“雙減”政策下小學音樂社團活動實踐路徑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9).
[2]林淡潔.“雙減”背景下小學古箏社團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文藝家,2022(08).
[3]李征.基于音樂課程拓展延伸的小學課后服務策略[J].天津教育, 2022(17).
[4]董秀.以“雙加”促“雙減”,彰顯音樂育人價值———中小學音樂課后服務增效的實踐路徑[J].中國音樂教育,2022(05).
[5]秦貽.落實“雙減”政策,樂潤童心———淺談音樂社團活動的有效開展[J].小學教學研究,2022(12).
[6]盧靚.“雙減”背景下音樂鑒賞融入小學課后服務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36).
Exploration of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hool Music After-class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Wu Fenglan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Meizhou Bay North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5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schools have begun to implement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an all-round way. For most schools, after-school service is a new thing. Providing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after-school service is a new challenge and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Music is an important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chools characteristic after-school service. Music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music into the after-school service system.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overview of school after-class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chool music after-class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after-class service under the policy of "double reduction".
Key words: primaryschoolmusic;"doublereduction"policy;after-classservice;new curriculum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