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云
摘要: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為陣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新時期教師必須貫徹落實的教學任務。教師應深刻解讀家國情懷的基本內涵,理解紅色文化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整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資源,以紅色文化教育為主線,通過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科研與資源開發,依托網絡教學平臺、紅色主題讀本課程資源和紅色社團活動培育學生家國情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紅色文化;家國情懷;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7-003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道德與法制》課程中紅色文化培育小學生家國情懷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PL[2022]SZ052)研究成果
素質教育強調教師要將學科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統一起來,讓學生增強自己的感情認知,并抓住發展契機,促使學生將認知轉化為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這一教育背景下,教師應深刻意識到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當前教學工作的重要課題,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內容中承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教師可立足該課程的教學特點,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優勢,努力實現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目標。
“家國情懷”是指一個人對國家、人民等主體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不僅追求國家富強,還渴望讓人民獲得幸福。這體現了一個人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也體現了這個人對國家的強烈歸屬感,在自己的社會活動中會表現出較強的責任感,致力于投身到社會建設過程中。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家國情懷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與很多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如“民族精神”“鄉土觀念”“愛國主義”“行孝盡忠”“天下為公”等。“家國情懷”既體現了這些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又超越了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其文化精神內涵得到了一定的升華。在當今社會發展進程中,家國情懷能夠在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公民意識、共建和諧社會與幸福家庭等方面體現出鮮明的時代價值。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教材內容,在課堂中落實“培育學生家國情懷”這一教學工作,注重讓學生提升自身修養,心懷天下,重視家鄉親情,能夠帶著共同體意識以及仁愛之情,促進國家、社會、家鄉等共同體的健康發展。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承擔著培養學生優良道德修養、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教學責任。因此,將家國情懷培育作為主線展開道德與法治教學,可讓學生有效認知家國情懷的深刻內涵,還能讓學生傳統文化的熏陶與課堂知識的引導下,逐漸對價值共同體產生高度認同感,進而形成一種促進共同體朝著積極方向健康發展的思想與理念。
道德與法治教材承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落實家國情懷教育,是教師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1.提高學生文化自信
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目標之一。文化自信是指學生對國家、民族的優秀文化產生強烈的自信心,在面對外來文化沖擊時,始終堅守在己方,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不受不良文化的影響。這種文化自信體現的是學生的個人修養,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有積極的意義。紅色文化是教師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教育資源,其中承載的精神文化能夠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使學生壯大自己的精神園地。具有良好文化自信的人,能夠在多元文化交流的環境下展示出自信的姿態,承擔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而家國情懷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優秀傳統文化,具備家國情懷的學生,能以己身為載體,傳遞家國情懷,增強民族凝聚力,讓中華民族團結一心。而依托教材中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文化教育,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能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成為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員。
2.增強學生愛國意識
教師在課堂中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實際上就是在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能讓學生系統地學習革命歷史,跟隨歷史的發展過程,見證每一位革命英雄的愛國行為,見證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與犧牲。這可震撼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對革命英雄產生崇拜之情,也使學生內心生出強烈的愛國情懷。這種愛國情懷能夠激發學生的奮斗意志,使學生呈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一些學生出現了學習興趣低下、學習熱情不高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將紅色文化教育貫徹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全過程中,能夠在學生的心中播下愛國的種子,并使這顆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愛國意識是學生家國情懷的一種表現形式,教師理應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成長為愛國之人。
3.培養學生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對自己在國家和社會中地位的認知,屬于一種社會意識,也可被稱為現代意識、民眾意識。一般而言,公民意識可以表現為公民對各種國家活動主體的心理認同感,這種理性的自覺意識能夠幫助他們保障自己的公民權利,也可促使他們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師利用紅色文化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這是因為教師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時,能夠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懂得維護自己與他人的自由權利,維護民族尊嚴,懂得發揮個人的價值,增強自己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深刻意識到自己身為社會主義現代公民,要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積極履行自己的各項公民義務,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識,努力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科研與資源開發工作
在傳統教學中,部分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對紅色文化教育缺乏重視,課堂教學缺少紅色文化教育氛圍,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挖掘得不夠,紅色文化教育方法也不夠吸引人。為此,教師應加大紅色文化教育科研工作力度,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紅色文化教育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教師可立足在紅色文化教育中貫徹落實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這一教育目標,進行相應的課題研究,如“如何發揮紅色文化教育功能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等。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能夠發現紅色文化環境下家國情懷教育的各種問題,然后劃分出幾個小課題,在完成小課題研究工作的同時,解決實際教育問題。教師設立的小課題可包括如何加強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開發工作、如何在課堂中整合教材資源與紅色資源、如何在家國情懷教育中落實紅色文化教育功能等。教師在確定研究課題后,可發揮教師隊伍的集體智慧解決具體的問題,然后結合課題研究成果,制定科學的教育策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合理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發揮紅色文化特有的教育功能,有效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例如,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的教材中,第三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百年追夢復興中華”。教師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科研工作時,可圍繞這一教學主題,對上述三個小課題展開深入的教學研究。首先,教師可從“我國百年發展歷程”入手,搜集相關的紅色資源,將其整合成數字化的教學資源,還可圍繞“中國夢”這一核心,通過網絡搜集資料,為紅色文化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其次,教師在開發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過程中,應考慮如何將其與教材資源相整合。以“不甘屈辱奮勇抗爭”為例,教師可將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紅色文化資源整合起來,如紅色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紅色革命遺址文化資源等。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與課內知識息息相關,在課堂教學中可同時發揮知識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最后,教師應站在家國情懷培育的角度展開教學思考。教師的教學思考方向可以包括:在課堂中引入的紅色文化資源能夠從哪個方面入手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可以運用哪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和理性感知,讓學生形成應有的家國情懷素養?如何科學調控課內的教學時間、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大化,達成家國情懷培育的目標?教師應秉承科學鉆研、創新探索的精神,引入能夠激活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2.依托紅色主題讀本課程資源展開教學
紅色主題讀本是指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經典讀本,這些讀本中有許多紅色故事,講述了許多紅色人物,能夠讓人在閱讀時走進紅色歷史中,在強烈的歷史氛圍下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感受到編者的歷史情感。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借助紅色文化資源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就可以依托紅色主題讀本課程資源展開具體的教學工作。
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引入《紅色故事會》這一書籍。書里一共講述了100個共產黨人的故事,他們都是英雄模范人物,他們有著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們的精神觸動人的心弦。教師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紅色故事會》后,參與到“讀《紅色故事會》有感”的讀書交流會活動中,讓學生講述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談談自己從這個人物身上看到了哪些令人敬佩的品格,他的靈魂深處體現了哪些民族精神。有的學生講述了蕭楚女的故事,解讀了他身上“永不熄滅的紅燭”這一紅色精神。蕭楚女是《中國青年》雜志的創始人之一,教師在學生講述自己對這位英雄人物的心中想法時,可鼓勵學生閱讀他參與創編的《中國青年》雜志,體會他的紅色思想,領悟他的高尚品格,傳承他為國奉獻的意志,增強自身的愛國情感。有的學生在閱讀《紅色故事會》時,看到了很多在語文課本上看過的熟悉名字,如董存瑞、冼星海、劉胡蘭、邱少云、黃繼光、雷鋒、華羅庚、鄧稼先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產生較大的閱讀興趣,會主動了解更多自己已經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教師可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談談自己心中對這些英雄人物的看法。除了《紅色故事會》,教師還可讓學生閱讀《倔強的小紅軍》《紅色少年的故事》《小紅軍長征記》《閃閃的紅星》等以青少年為主角的主題讀本。這些讀本更符合學生的閱讀喜好,也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受主人公的愛國情懷,還會自覺地將自己與之對比,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教師可充分發揮榜樣人物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向英雄人物學習,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仰,成長為有強烈的家國情懷之人。
3.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加強紅色文化教育
網絡化教學方法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新型教學手段,能夠幫助教師在便捷的科技化教育環境下,打造更高質的課堂。在素質教育環境下,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在紅色文化氛圍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可依托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發揮網絡教學平臺的信息化教學優勢,讓學生接受全方位的紅色文化熏陶,使學生在多元紅色文化環境下,深刻認知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家國情懷。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一課為例,教師可在網絡化教學平臺設置一個“紅色展廳”,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生動地展示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新中國的發展歷程。教師還可在網絡化教學平臺上設置“紅色劇場”,將具有紀念意義的紀錄片播放給學生觀看,以發揮紅色影視作品的文化育人功能。例如,教師可播放《換了人間》這部電視劇,讓學生在觀看時領悟黨不忘初心與使命,始終為廣大人民謀福祉、努力復興中華的豐功偉績。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許多浴血奮戰和艱苦奮斗的身影,受到心靈的震撼,為祖國繁榮發展而自豪、為各方奮斗的身影而感動,激發家國情懷,將人民的意志轉化為自己的意志,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努力為國家、為社會、為家鄉奉獻,共同建設和諧、幸福、安定的社會。教師也可讓學生觀看一些紅色主題的文化節目,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努力成為一個有擔當、有家國情懷的人。
4.依托紅色社團活動培育學生家國情懷
社團活動是比較常見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度過有意義的課余時間。紅色社團活動是以傳承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社會文化實踐活動,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可依托紅色社團活動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富起來到強起來”一課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參與紅色社團活動,到農業展覽館、工商業博物館、手工業博物館等參觀,了解“三大改造”的歷史,將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變化聯系起來,讓學生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從而對國家產生高度認同感與歸屬感,對國家共同體產生家國情懷。教師也可讓學生在參加這些社團活動后,圍繞“創新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這一主題展開深入的討論。在主題討論活動中,教師可讓學生自主搜集各種紅色文化資料,以“創新”為主線,將過去的生活與當下的生活進行對比,并探討“創新”在這個過程中的意義。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創新的重要性,還要使學生了解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對國家、民族產生更強的認同感。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拓展性的思考與討論:創新是如何增強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生機活力的?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能夠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展開深入的探究,從而把握紅色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關系,并自主加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艱苦奮斗的隊伍,為國家、為民族作貢獻。
而除了上述紅色社團活動,教師還可讓學生參加“參觀革命烈士陵園”“唱紅色歌曲”“表演紅色歌劇/舞劇”等紅色社團活動。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一課為例,教師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能夠了解這一時期紅色文化的社團活動中,以紅色社團實踐活動為生命線,踐行紅色理念,逐漸形成必備的家國情懷素養。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參與到紅色經典作品誦讀活動、紅色詩詞書法比賽等社團活動中,使學生在誦讀紅色經典作品、書寫紅色詩詞內容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領會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培養愛國情感。
總之,道德與法治課程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在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發展、增強學生積極情感、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注重將課堂教學與紅色文化傳承教育有機結合,合理地設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并在這一目標引領下打造具有濃郁紅色文化氛圍的課堂,讓學生接受熏陶,使學生逐漸形成強烈的家國情懷,成長為熱愛國家、熱愛家鄉、關懷社會、樂于奉獻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娜.基于三鏈整合,厚植家國情懷———以小學道德與法治低年級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2020(12).
[2]洪濱.將家國情懷植入學生的幼小心靈[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0(28).
[3]黃檸.整合教學資源涵養家國情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探索[J].天津教育,2021(31).
[4]白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21(13).
Discus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Home Country by Relying on Red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Du Qiaoyun
(Zhuanglang County No. 1 Primary School,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Pingliang 744600, China)
Abstract: It is a teaching task that teachers must implement in the new era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ers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feeling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d cultur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national feelings and qualities,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take red culture education as the main line,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rely on th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red theme reader course resources and red community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national feeling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Key words: moraland law teaching;red culture;feelingsoffamily andcountry;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