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泉宏 鄒建高 徐超
摘要:在網絡化、信息化的社會環境下,應用型高校的思政教育呈現“開放式”的局面。而“0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征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給應用型高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文章結合時代特點和工作實際,從“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意義、“00后”大學生的主要特點、“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影響因素、高校開展“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四方面,對應用型高校“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養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9-000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應用型高校‘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路徑探究”(編號:2021BS088)研究成果
大學生養成教育是指以高校為主體,在家庭、社會的配合下,根據大學生的身心形成和發展規律,運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對學生施加系統的影響,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本文結合高校的教育規律和“00”后大學生的特點,從多個角度分析“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現狀和成因,進而深入探索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路徑。
大學生養成教育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現實需要、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大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機統一。大學,即先學做人,再學做事,提升自我修養,將良好的自我修養和道德準則貫穿于為人處世、開創事業的實踐中。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其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關乎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關乎著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養成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刻印在大學生的頭腦中,并外化到具體的行動中。高校對大學生開展養成教育,能使其真正由內而外地對自己負責,在處理各種社會關系的過程中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與其他大學生群體相比,“00后”大學生在個性、表達方式上具有顯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受互聯網影響巨大,泛娛樂化明顯
“00后”大學生是在互聯網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會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購物、社交等,互聯網已經影響到他們的方方面面。“00后”大學生還呈現出泛娛樂化傾向,這突出表現在他們不僅將網絡語言及網絡符號作為交流的語言,還是熱門網絡流行語言的制造者與主要傳播者。此外,部分“00后”大學生還利用互聯網平臺追星,存在為偶像超話打卡、追求明星穿搭等多種行為,呈現出典型的泛娛樂化屬性。
2.自我意識強烈,集體意識相對缺乏
“00后”大學生群體不同于“80后”“90后”群體,其對自我個性的追求更加明顯,更注重個體的獨立,對自我表達、自我實現等關注度高,在人際關系等問題處理上比較注重自我,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學者通過調查發現,當下的大學生群體交際范圍普遍較小,對集體活動的熱衷程度不高,大部分學生更喜歡“宅”。部分“00后”大學生缺乏集體意識與集體榮譽感,一旦某個具體事物與個人利益產生沖突,其更注重個人利益的得失,集體榮譽感相對薄弱。
3.“三觀”明確,理想信念堅定
“00后”大學生群體的成長環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十分到位,使得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度、認可度較高,并能夠不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到自身行為中去。總體來看,“00后”大學生群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普遍較為正確。“00后”大學生群體通過感受百年黨史歷程中的恢弘史實,提高了愛國意識,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能夠堅定理想信念,奮勇爭先,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4.人生理想比較務實
相較于其他年齡群體的大學生而言,“00后”大學生的人生理想更加務實,他們將考取公務員、教師以及找到一份符合自身期望的職業作為未來的目標。調查顯示,超過90%的“00后”大學生認為未來是需要自己不斷努力的,認為未來的成功需要天賦、他人幫助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可以說,“00后”大學生的人生理想是十分務實的。
“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學校、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這四個方面,其中個人和學校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1.學校因素
“00后”大學生群體的主要學習和生活地點是學校,因此學校對其養成教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效果、學校重視程度、大學生法治觀念灌輸、校園思政文化、高校輔導員作用發揮等多種高校校園因素,均會對“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產生重要影響。
2.個人因素
個人是自我價值觀念的承擔者,更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教師應徹底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當前,部分“00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多種思潮的影響,會在價值觀念等方面產生一定的偏差,并缺少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約束力。因此,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大學生主動進行自我約束、自我完善,以促進養成教育目標的實現。
3.家庭因素
第一,部分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很少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和失敗教育,導致孩子在學習、社交上出現問題時心理波動較大,不能坦然地接受失敗。第二,部分家長很少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4.社會因素
大學生不同于初中生、高中生,其已經具備“社會人”的屬性,因此,在影響“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因素中,社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對“00后”大學生群體影響較大,沖擊著他們的理想信念。此外,網絡上一些負面信息的傳播,也會對“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1.發揮應用型高校學生養成教育的主導作用
首先,提高對“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高校是“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主陣地,要促進“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優化,就要強化對“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視。高校應積極落實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這一教育工作責任制,提高對“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促進“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高質量開展。高校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為“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高質量開展提供人才保障。要不定期對相關教師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并聘請國內兄弟院校的專家、學者等對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進行技術技能培訓,以提升他們的業務素養。要通過引進優秀人才及聘請客座教授等方式,有效增強“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教師團隊業務能力,不斷激發教師群體的積極性、創造性。
其次,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大學生養成教育應該積極推進實踐教學的應用。一是鼓勵建立社團并開展活動。高校要重視學生社團的發展,通過為學生社團提供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使學生社團的相關活動能夠大力開展,并使全體社員樹立正確的“三觀”。二是積極拓展紅色主題研學游。紅色主題研學游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紅色文化,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當前,全國各地陸續推出了多條紅色主題研學游線路,如貴州的“重走長征路·啟航新征程”主題研學游線路等。高校要不斷探索紅色旅游資源與“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教學融合途徑,將紅色旅游資源真正納入研學游范圍中,使“00后”大學生通過研學游不斷感受紅色文化,增強人生理想信念,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三是積極開發拓展其他社會實踐活動。高校應積極探索公益勞動、暑假“三下鄉”等多種社會實踐活動,如開展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并將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真正與紅色資源相結合。高校還要不斷拓展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將其與當地的紅色旅游資源相融合,以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
再次,形成正確的教學評價體系。“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優化離不開教學效果的評價,這就要求高校能真正認識到教學中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當前,一些高校在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中,對教師教學效果的相關意見和建議采納較少,多以學生的成績為主。因此,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教學評價中,應增加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采用不記名方式對一段時間內教師課堂教學表現進行打分,并將分數納入到最終教學效果的考核中,這既有利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又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最后,強化高校輔導員作用,推動輔導員建設職業化。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輔導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高校中,很多涉及學習、生活的問題,大學生都要與輔導員進行交流溝通,這樣一來,輔導員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的作用開始凸顯出來。第一,高校要打造一支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不斷提升輔導員群體的道德素養,使其優化工作方式方法,能夠與“00后”大學生友好平等地交流。特別是在考試前等大學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敏感時間點上,輔導員要通過言傳身教,不斷影響、感染“00后”大學生。第二,高校要鼓勵輔導員積極組織各類型班級活動。輔導員應組織各種內容豐富的班級活動,如通過籃球賽等增強“00后”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00后”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輔導員也可以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觀紅色展覽館等,將愛國主義思想灌輸到“00后”大學生的頭腦中,促進養成教育取得實效。
2.發揮家庭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
家庭教育是“00后”大學生群體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自其出生以來,這一教育就一直存在。因此,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家庭教育應充分發揮其基礎性作用。
首先,家庭應切實強化對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廣大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強化對德育的重視程度,改變以往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理念的做法,在家庭中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并向其灌輸正確的“三觀”。廣大家長還要以身作則,切實起到榜樣的作用,為“00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好示范和保障。
其次,強化家庭交流溝通,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對個體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要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過程中切實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有效交流,促進相親相愛家庭氛圍的形成。家長還要不斷關注“0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有效溝通紓解“00后”大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其能全面地看待各種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面對這些問題并主動去解決。
再次,發揮家校合作作用,促進“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發展。大學生進入高校后,家長與教師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承擔起這一角色,積極聯系家長,對廣大家長群體予以一定的指導,并向其傳授一些專業知識和經驗等,以助力“00后”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高校要單方面完成整個教育過程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高校建立并不斷完善家校協作機制,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等,使二者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大學生養成教育的發展。除此之外,高校還要強化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通過設置咨詢電話、建立教育微信群等方式,針對“00后”大學生的教育問題進行溝通,共同促進大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3.社會要發揮“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導向作用
社會因素對“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有一定的影響,養成教育的成效如何,最終需要通過社會來檢驗。因而,社會因素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發揮著導向作用。
首先,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為“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更容易受到多種不良思潮的影響和沖擊。因此,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網信部門應不斷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環境,并對惡意炒作明星、無底線追星等泛娛樂化網絡問題堅決予以打擊。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通過互聯網平臺,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讓“00后”大學生更多地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大學生健康成長。例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等內容不斷內化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促進大學生群體養成教育的發展。
其次,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為“00后”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00后”大學生迫切希望通過社會實踐來證明自身的實力,“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也需要通過各種平臺來不斷檢驗。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通過打造大學生“雙創”空間等形式,為“00后”大學生提供一個養成教育的平臺,讓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來培養道德素質,并在實踐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日后的學習中不斷完善。各高校也可不定期聘請社會知名人士來學校開設講座,讓“00后”大學生通過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樹立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00后”大學生應承擔起養成教育的主體責任
養成教育最終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取決于“00后”大學生本身,只有他們認同養成教育,并且不斷在養成教育過程中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才能使養成教育取得實效。
首先,“00后”大學生應該對自身有正確的認識。部分“00后”大學生的集體價值取向、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約束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對自我認知也存在不夠客觀等問題。因此,“00后”大學生在養成教育中要準確全面地認識自我,對自身的優缺點有準確的認知,并通過社會實踐及學校教育不斷發現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為自己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00后”大學生應強化自身的管理能力。“00后”大學生所面對的誘惑較多,如短視頻、游戲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誘惑等。在這種背景下,“00后”大學生應強化自我管控能力,不斷提高學習能力。要知道,大學生的第一要義就是要不斷克服自身的惰性,制訂好學習計劃,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
總之,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學校、家庭要通力合作,發揮應用型高校學生養成教育的主導作用,發揮家庭在“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社會要發揮“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導向作用,“00后”大學生要承擔起養成教育的主體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00后”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郭金明,趙海燕.“四個回歸”視域下加強大學生養成教育探析[J].黑龍江教育,2022(06).
[2]王和強.大學生養成教育:概念辨析、個性識別與路徑選擇[J].未來與發展,2022(01).
[3]石菊紅,石斌.大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的路徑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24).
[4]譚成才,王志丹.應用型高校養成教育體系構建與創新探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07).
[5]王楠,沈強.大學生養成教育現狀及途徑探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2).
[6]胡金枚.新時期大學生養成教育的缺失現狀及加強途徑[J].價值工程,2011(15).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Formative Education for "Post-00" College Stud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u Quanhong1, Zou Jiang’ao2, Xu Chao1
(1. Qingdao Hengx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266000, China; 2.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264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z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resents an "open" situation. However,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00"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ast, 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actual work,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education path of"post-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on education for "post-00" college student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ost-00" college student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ivation education for "post-00"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ffective ways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cultivation education for "post-00"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nurturing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