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鐘雪蓮



“課程思政”是近幾年教育界新興的研究話題。2017年底時,教育部就曾發文,提出“課程思政”教學理念,隨后全國各大高校踐行“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在新時代要積極配合響應“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完成立德樹人任務。教育部在2020年印發了《高等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通知。該《綱要》的主要目的是就關于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武術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內涵,通過研究發現傳統武術擒拿課程是一門非常適合進行課程思政滲透推廣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本文以傳統武術擒拿課教學設計著手,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將傳統武術擒拿課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巧妙地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力圖使學生不僅掌握專項技能技術,又能從中建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思”雙修的專業人才。
1 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獻資料法
以“課程思政”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維普平臺、以及中國國家圖書館進行文獻檢索和搜集,整理相關書籍和著作。搜集期刊文獻,經過篩選整理出具有參考性的文章查閱文獻資料,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歸納,與本論文的研究主題內容相銜接,提供豐富的理論依據。
1.1.2 問卷調查法
本文對2020級傳統武術擒拿課選修班班上的31位學生進行問卷的發放,問卷發放共計31份,回收問卷31份,回收率是100%,有效問卷31份,有效率是100%。
1.1.3 實地調查法
通過切身參與該課程,了解2020級傳統武術擒拿課進行的上課情況。通過傳統武術擒拿課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擒拿術的學習,從教師授課,學生表現等方面,得到相關研究資料。
1.1.4 邏輯歸納法
運用邏輯歸納分析方法對傳統擒拿課程如何合理實施“課程思政”的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揭示研究對象的演變特征。
1.2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傳統擒拿課的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調查對象為上過傳統武術擒拿選修課的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2020級全班學生,共計31人。
2 核心概念
2.1 課程思政
高德毅在一文中曾經提出了:“課程思政實質是一種課程觀,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备叩乱憬淌诘倪@種觀念,筆者認為其實是一種“大思政”理念,就是利用一切思政元素在課程中進行潤物細無聲滲透,是一種隱性教育。
2.2 傳統武術擒拿課
傳統武術擒拿課是一門開設在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的公共體育選修課程,旨在傳承傳統擒拿,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人生安全問題出現的突發事件進行自救或救助他人的一項技能。它是以輕取巧拿人體關節為主要手段,在不傷害對手的情況下,以制伏對手為目的技能,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高超技能。
2.3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也是一種規劃教學的過程或科學。我國學者烏美娜,認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的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比疬_瑞奇認為:“教學設計是為了便于學習各種大小不同的學科單元,而對學習情景的發展、評價和保持進行詳細規劃的科學?!?/p>
筆者而言,教學設計就是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及教學對象特點,將教學各要素合理有序進行安排,確定恰當的教學方案和計劃。教學設計包括的內容較多,主要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等方面。
3 “課程思政”視域下傳統武術擒拿課教學設計研究
3.1 傳統武術擒拿課中的思政元素
傳統武術擒拿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應結合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能力為主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并進一步融合傳統武術擒拿課本身作為武術的一種而所蘊含的武德教育,從而挖掘出傳統擒拿課的相關思政元素。
通過問卷整理出上表,可以看出,學生認為在傳統武術擒拿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思政元素如下:80%以上的學生認為在沉著冷靜、愛國主義、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團隊意識,堅強意志品質、這些方面的思政元素傳統擒拿課中突出明顯;一部分同學對于見義勇為、團隊協作精神、規矩意識思政元素要在傳統武術擒拿課程教學中體現出來;相對而言對于競爭觀念,進取意識禮儀要求這一思政元素則沒有十分突出教學過程展現出來。
3.2 “課程思政”視域下傳統武術擒拿課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目標設計:
通過學習傳統擒拿課程相關理論知識,學生了解傳統擒拿發展概況、掌握與擒拿術相關的解剖學知識和武術禮儀要求。在此過程中充分挖掘文化自信、科學精神、規矩禮儀思政元素。通過學習傳統擒拿課程相關技術動作,學生掌握擒拿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設計:
學生通過重復練習法、情景模擬法,學習與掌握擒拿術。培養學生沉著冷靜與臨危不亂、堅強意志品質的精神。學生通過列表歸納、游戲法、分組學習法理解并運用傳統擒拿有關的解剖學知識,探明傳統擒拿技法的原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設計:
教師在進行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授過程之中,應更加的強調精神的力量,注重對于學生們正確的情感價值觀的培養。通過學習傳統武術擒拿課,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的救助知識,在面對社會身邊發生的暴力事件時,冷靜且安全的去應對解決。在思政理念的影響之下,加強自身的愛國主義教育,發揮自身的價值,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3.3 “課程思政”視域下傳統武術擒拿課教學內容設計
3.3.1 傳統武術擒拿理論教學設計
傳統擒拿理論教學包括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個板塊進行:擒拿概述、擒拿解剖學知識和擒拿的武德規范和基本禮儀。具體內容設計如表2示。
根據傳統擒拿課教學大綱,圍繞考核標準,將傳統武術擒拿課理論教學內容設計分為擒拿概述、擒拿的武德規范和基本禮儀和擒拿解剖學知識。根據其內容順序的合理性與重要性,該部分知識學習方式以熟悉,牢記以及遵守為主。擒拿概述了解熟悉即可;擒拿解剖學知識必須牢記在心;擒拿的武德規范和基本禮儀必須牢記、遵守。其中擒拿的解剖學知識是該部分的重中之重,它是學好擒拿術的基礎理論。因此在根據不同的知識的難易程度以及所要掌握的要求的不同學習過程中分為3各個階段,初學獲得階段、掌握保持階段和熟悉階段。其余部分理論知識可能只含有某一個階段或者某兩個階段。具體內容如下:
擒拿概述
根據表2,該部分理論知識只有一個學習階段,學習的內容為解擒拿介紹、擒拿的基本原理、特點和分類、擒拿技術特征。階段要求是學生課后應以知識點簡答的形式書面呈現。
擒拿的武德規范規和基本禮儀
學階段:根據表2,此階段內容為武德規范、武禮規范,及其要求。階段要求是課后讓學生口述及抄寫3遍武德規范、武禮規范及其要求。
擒拿的解剖學知識
初學階段:根據表2,此階段基本了解人體各個關節名稱、關節基本結構、功能及其類型。此階段要求相對輕松容易,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人體的關節部位名稱、了解關節基本結構、基本功能及其類型。
掌握階段:根據表2,此階段學習的內容為關節構成的具體相關肌肉、骨骼、軟組織的名稱。階段要求是每節課能夠跟隨老師準確說出關節構成的相關肌肉、骨骼、軟組織的名稱。
熟練階段:根據表2,此階段主要以復習前兩個階段所學的內容為主,階段要求是通過畫圖的現實展現所學的知識。
3.3.2 擒拿技術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傳統擒拿課教學大綱,圍繞考核標準,將傳統擒拿課擒拿術教學與訓練內容設計為擒拿基本動作。具體情況如下:
擒拿基本動作教學設計:
初學階段:根據表3示,該部分主要的學習內容是不同身體部位被抓的擒拿動作技術。具體包括:抓腕擒拿、握手擒拿、抓頭擒拿、抓肩擒拿、抓胸擒拿。在此階段要求學生兩兩成組,相互配合訓練。在技術訓練的過程中,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的是抓犯人制敵之術以公安警察抓捕罪犯列,激勵學生們的匡扶正義社會責任感。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內容中。
掌握階段:該階段主要學習主動擒拿動作為主,以提高初學階段所學動作的質量為輔。此階段要求較高難度較大,每節課完善2個不同身體部位被抓的擒拿動作技術細節,提高動作質量;學習4個主動擒拿動作。采用情景教學模擬法,讓學生充當角色扮演,展現學生的臨場反應,提升瞬間制敵的能力,增強學生在危急情況下救人的信心與能力,更好培養見義勇為的社會責任感。
熟悉階段:此階段主要在于靈活運用之前所學的主動擒拿與被抓時的擒拿動作。由單一擒拿動作到組合擒拿動作的使用。難度大,要求學生們對每一個擒拿動作都了然于心,且反應迅速,并且能夠瞬間變化不同的擒拿動作。采用比賽教學法,兩兩搭配,在規定的時間內,比較哪一位同學做的擒拿動作數量多。通過比賽、配合,培養學生們的競爭精神、進取意識、團隊意識,團隊協作精神。
3.4 “課程思政”視域下傳統武術擒拿課教學方法設計
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相關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特定的模擬主題,通過安排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情景發展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注重學生參與感,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精神。
3.5 “課程思政”視域下傳統擒拿課教學評價設計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傳統擒拿課教學評價設計如下表4所示,“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傳統擒拿課教學評價主要是有綜合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綜合評價,該部分主要是以擒拿專項技能與身體素質考核為主,在期末階段,對學生進行測試。考核方式是教師在期末最后一節課中根據學生所掌握技能的熟練度和可測量的身體素質考核。第二部分是過程性評價,該部分三板塊構成。板塊一是教師評價,簡而言之就是教師對學生在該學期內,每周或每節課的學習表現和思政表現進行評價;板塊二是學生評價,即學生自評和互評兩種方式進行,既做到主觀又兼顧到客觀,做到公平公正;板塊三是教師對學生平日學習態度的評價,主要是根據課堂考勤以及課堂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設計的一個教學評價,更有利于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評價。
4 結論
(1)在“課程思政”視域下,融入“課程思政”的傳統擒拿課教學是十分必要進行的,即符合目前大學生成為一個全面性人才的標準。
(2)傳統擒拿課自身所蘊含豐富思政元素主要體現在社會參與的責任擔當、自身發展與文化基礎方面,便于教學設計的多方面融入“課程思政”。
(3)在“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傳統擒拿課的教學設計與過去未實施“課程思政”相比,是有效用的,進一步提升了學生擒拿技能,在思想政治方面也較之以前有強化的作用。
基金項目: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校級青年項目課題;項目編號:NCWL2022Q001。
(作者單位: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基礎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