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琳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記者;采訪技巧;采訪特點
新聞采訪是整個新聞傳播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深入一線的調查、采訪,新聞記者能夠獲取真實信息。這些真實信息是新聞作品創作的基礎和前提,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必須建立在真實信息的基礎上。在新媒體時代,以往單一的媒體模式被打破,優勝劣汰成為行業的發展規則。很多傳統媒體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構建多媒體的競爭模式,實現了發展方式的創新。故而,新聞記者需要不斷更新新聞視角,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采訪方式,在保證采訪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采訪速度,創作出人們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
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的重要價值
新媒體是一種信息傳播形態,運用數字化運作原理,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傳播設備,加快了信息的輸送與復制。從空間上來看,新媒體以無線網絡技術為支撐,既跨越地理界限,又突破空間局限;從平臺發展來看,新媒體的發展離不開微博、微信以及短視頻APP等的廣泛運用。這些平臺擴大了新聞的傳播空間,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換言之,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更加廣泛,應用也更為普遍;而且它重構了信息上傳者和接收者的關系:用戶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獲取信息、上傳信息,具有高交互性、高參與性的特點。下面我們就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的重要價值進行分析。
體現新聞的真實性
新媒體時代,人們接收新聞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新聞傳播的速度大大加快,社會大眾對各類新聞消息的關注力度有所加強。當前,很多新聞工作者在獲取新聞線索后,會立刻對新聞事件展開報道,以搶占先機。然而,這種即時性報道卻很難保證新聞事件的全面性和真實性,有時甚至會出現新聞反轉,影響媒體的公信力。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多方位的深度采訪就能夠進一步提高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豐富新聞信息的展現方式,為社會大眾提供可靠的消息,發揮新聞的價值。
注重新聞的深度報道
新媒體技術給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他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一些新聞報道為博取大眾關注,片面追求新聞報道效率,沒有對新聞事件進行追蹤報道,導致一些新聞“沒頭沒尾”,這種現象在網絡新聞中比較常見。倘若新聞記者在采訪環節能夠對新聞事件的發生及發展過程、處理結果、后續進展等進行持續跟進報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聞作品的連續性,滿足社會大眾對新聞作品的要求。
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采訪特點
信息采集速度加快
在新媒體時代,觀眾對新聞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對新聞記者的信息采集速度提出了“不斷加快”的要求:他們需要在第一時間獲取有價值的新聞線索,簡化新聞作品的創作流程,使新聞作品盡早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實踐工作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緊密融合,5G技術、即時互動平臺為新聞記者提供了信息共享渠道。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獲取的信息能夠第一時間傳遞給制作團隊,新聞資源采集和新聞編輯無縫對接,并實現多渠道發送。這勢必會大幅提高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采訪速度。
新聞采集方式更加多元化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主要是結合新聞特點,采取現場觀察、個別訪問、座談訪問,或者是電話采訪、郵件采訪、參加會議等恰當的方式進行新聞采集。但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需要將傳統的新聞采集方式與現代化的新聞采集方式結合起來,采取多元化的采集方法,比如在傳統采訪方式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線上采訪,以進一步提高新聞采訪的效率。當前,線上采訪方式主要包括“云會面”“云采訪”“云直播”等等,采訪過程更加簡潔,采訪效率更高。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加強對新技術的學習,不斷更新新聞采集方式,依托高科技終端實現多屏協同,讓線上新聞采集方式充分發揮作用。
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采訪技巧分析
捕捉熱點,把握觀眾興趣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同樣需要具備較強的新聞感知力,在新聞采訪和新聞報道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全面把握觀眾的興趣,及時捕捉熱點新聞,增強新聞作品對大眾的吸引力。在新聞采訪方面,新聞記者不能就事論事,機械、死板地把新聞事實報道出來,而是要在保證新聞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和創新,捕捉新聞當中最有價值的內容,做到“切中要害”。這樣才能呈現出觀眾最關心的內容,引起人們的興趣。以“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工作”這一新聞主題為例,如果新聞記者僅僅是從宣傳政策法規的角度開展采訪,最終撰寫的新聞稿件就會變得刻板、枯燥,可讀性不強。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報道該主題時,應當要從問題角度、政策法規角度、工作角度、群眾生活角度等方方面面入手。比如,新聞記者從群眾生活角度出發、對群眾展開采訪。那么,這篇以群眾視角反映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工作的新聞稿件就能吸引廣大群眾的注意,提高群眾對此新聞事件的關注度。所以,新聞記者在選取新聞主題、選擇采訪角度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利益,從他們的視角出發,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大眾的關注,提高新聞稿件的可讀性。
嚴陣以待,做好準備工作
新聞采訪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在采訪前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嚴陣以待,防止后期采訪過程中出現紕漏。首先是開展新聞采訪之前,新聞記者必須要明確采訪目的,通過網絡渠道收集采訪對象的資料,掌握采訪對象的性別、身份地位、興趣愛好、職業等基本信息。其次,新聞記者需要了解廣大受眾對新聞的需求,比如查閱網民對新聞事件、人物的關注點,響應網民提出的問題,積極準備采訪資料等等,也就是說結合受眾的實際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采訪,讓采訪對象感受到記者的專業性。再次,新聞記者需要在采訪前進行構思和預想,梳理采訪的問題和流程,全面分析采訪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采訪工作順利開展。最后,新聞記者還需要檢查好采訪工具,攝像機、話筒、電池等等,與新聞采集相關的大大小小設備都必須落實到位。這就意味著,新聞記者在新媒體時代更需要全面加強對新聞采訪的重視,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將采訪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得更加充分。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歡樂中國行》錄制過程中,董卿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認真閱讀各類背景資料。正因為如此,觀眾才能看到主持人在舞臺上從容不迫地進行采訪。
優化語言,提升表達效果
哈貝馬斯在《交往行為理論》中提出,語言可以分為不同類別,分別是建立人際關系的語言、陳述事實的語言、表達主觀意向的語言。新聞采訪的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交流互動的過程,記者的采訪語言會對整個采訪過程產生決定性影響。所以在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需要不斷優化語言,用語言來建立人際關系,通過語言來營造和諧、融洽的溝通氛圍的同時,陳述事實,對問題進行如實描述。這當中,新聞記者需要巧妙運用提問技巧,提高問題的價值,增強問題的邏輯性。另外,記者還可以將采訪對象的職業、興趣愛好作為切入點,以提高采訪對象的溝通興趣,讓其自愿敞開心扉。例如,新聞記者在采訪演員時,可以從演員飾演過的某個具體角色說起,提出新穎的、富有藝術性的問題,讓接受采訪的演員眼前一亮,從而使采訪過程更加順利。當然,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肯定要使用得體的語言,確保語言符合雙方身份,并賦予其以情感性,從而讓采訪過程更具人情味。如此,自然能在采訪中得到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注重傾聽,掌握更多細節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采訪過程就是一個談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記者的主要活動是提問,采訪對象的主要活動是訴說。通常情況下,善于傾聽的記者往往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獲取采訪對象的信任,也可以讓采訪對象獲得安全感。如此一來,采訪對象的心理壓力自然就降低了。為更好地提高傾聽效果,記者不僅要全面傾聽,還要注意傾聽重點問題,抽取其中的典型事例,把握好細節和過程,明確采訪對象的意見。換言之,新聞記者在新媒體時代需要在采訪的過程中獲得更多信息,了解事件的整體情況。例如,網友通過網絡渠道曝光了某企業體罰員工的消息,并發布了錄制的視頻,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如果新聞記者要對這一事件展開采訪,就必然要對企業的管理者和當事人進行采訪。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除了要了解事件的全面情況外,還要傾聽重點問題,充分尊重采訪對象,客觀、真實地進行報道,避免矛盾激化。傾聽是一門藝術。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必須要做到尊重客觀事實,在采訪中進行平等交談,提高采訪質量。
分清主次,注重采訪目的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制作的流程得到了簡化,信息發布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采訪的時間也越來越緊張。在實際采訪報道中,部分新聞記者為了快速獲取信息,會在采訪的過程中進行較多提問,忽略了問題的層次性和必要性。采訪對象也會因此感到厭煩,不愿意配合。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明確新聞采訪的主要目的,科學設計采訪問題,讓整個采訪過程朝著預期的方向展開,防止問題偏移目標。例如在災難性新聞報道中,新聞記者需要對事件的發生原因、發展脈絡、造成的后果等進行逐一采訪,抓住重要采訪問題,傳達受眾最想知道的信息。2010年6月21日,江西撫河干流右岸唱凱堤發生決口。主持人邱啟明兩次打斷防總辦副主任的講話,只關心十萬居民的安危。他的這一行為得到了人們的支持。這是因為邱啟明抓住了重點問題,真正做到為人民群眾發聲,這充分體現了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展現了新聞記者的責任使命。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不斷鍛煉采訪技巧,在采訪的過程中抓住重點問題,這樣才能體現出新聞采訪的獨特價值。
啟發引導,提高應變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很多新聞采訪都是現場直播,采訪過程會通過網絡渠道傳播給社會大眾,以此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提高采訪過程中的應變能力,用平和、冷靜的心態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同時也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采訪工作順利開展。也就是說,新聞采訪一旦發生突發情況,記者一定要及時調整采訪思路,改變采訪方式,通過平和的方式過渡問題,避免出現采訪突兀、生硬、冷場等狀況。例如在人物采訪中,個別采訪問題可能會影響到采訪對象的情緒。這時候,記者首先要注意加強對采訪對象的觀察,及時了解其情緒變化,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其次就是要對采訪問題進行適當調整,以順利完成采訪工作。相信每一位新聞從業人員都知道,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很難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情況。為減少工作失誤,進而提高采訪效率,記者需要在日常學習與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前對各種突發事件做好預案,降低失誤率。因此,應變能力是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必備素養。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必須具備清晰冷靜的思路,將工作重點放在采訪本身,通過深入挖掘采訪事件,在采訪中獲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新聞內容。
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新聞信息可以通過多渠道進行傳播,新聞記者采集新聞信息的方式也走向多元化。新聞采訪有利于全面體現新聞的真實性,提高新聞的連續性,滿足社會大眾對新聞作品的需求。所以,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創新能力、采訪技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提高新聞采訪質量,增強新聞作品的吸引力,記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應用多元化的采訪方式,提高信息的采集速度,優化新聞的采集技巧,將更加新穎的新聞作品呈現給社會大眾。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仍然在不斷向前發展。新媒體具有較高的生命力、創新力。在未來的發展中,新聞記者依然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新聞采訪需求,及時為受眾提供更多真實且有價值的新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