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漾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形勢
新媒體傳播技術是互聯網信息背景下所形成的新型信息傳播技術,隨著人工智能與AR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傳播形態與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在此過程中,受眾也在發生改變。面對新形勢下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變化,需準確認識并把握新媒體傳播技術的變化趨勢與實際特征,精準尋找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以此創新傳播方式,發揮新媒體傳播技術的信息傳播優勢。
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優勢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其本身具有媒體個性化突出、受眾選擇性增多、表現形式多樣與信息發布實時的特點。當前常見的新媒體傳播載體主要包括手機媒體、數字電視與互聯網新媒體等,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所形成的新媒體傳播形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加快信息傳播速度,新媒體傳播技術有著非常明顯的即時性信息傳播特征,能夠快速地發布并接收信息,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信息資源的多樣化傳播。其次是信息交互,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較強的交互性特征,打破傳統紙媒或電視媒體單向信息傳播的方式,受眾可通過新媒體實現實時信息互動,拉近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提升受眾的參與感。最后是及時性,新媒體傳播技術誠然能夠提升信息傳播速度,但基于互聯網所形成的信息資源具有虛擬性特征,用戶可在網絡平臺上表達自己的觀點,發布信息與資訊,并對自己所關心的話題進行投票或評論,輕松實現信息自由。
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歷程
新媒體傳播技術屬于建立在紙媒與廣播媒體之后的第三媒體,其發展形態經歷了電視媒體、互聯網媒體與智能媒體等過程,根據新媒體用戶與受眾群體的變化,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歷程可劃分為這樣幾個階段:第一是精英媒體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只有少數媒體領域的專業人士才能接觸到新媒體,用戶文化素質與社會階層身份較高。第二是大眾媒體階段,隨著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逐漸普及,社會大眾有著更多的機會接觸、認識并使用新媒體,以新媒體實現信息傳輸成為媒介傳播的常態,新媒體以更低廉的傳播成本、更便捷的傳播方式以及更豐富的信息傳播內容成為一種大眾媒體,其傳播的內容及形式從某種程度上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媒介本質的理解。第三是當前的個人媒體階段,這個階段,迎來了從全民參與的“融媒時代”向人機交互的“智媒時代”的跨越,新聞生產全過程與用戶行為方式都發生了顛覆式變革,一些具備媒介特長的用戶,開始借助新媒體發布自身的觀點,利用相關平臺展示自身言論,能夠為廣大受眾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并具有一定的新媒體影響力,當前的各大平臺主播,就是典型的個人媒體用戶。
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變化,本質上是形式、內容、用戶、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變化,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轉型升級,新媒體技術正經歷從大眾媒體向個人媒體的轉變,而階段的發展升級也是一個摸索改進的過程,其中必將伴隨諸多困境的出現,圍繞上述五個方面,總結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政府引領作用不強
大眾媒體向個人媒體的轉變發展,在形式上經歷了由視頻化到直播化的轉變,網絡主播、直播帶貨成為主流的新媒體信息傳播形態,大多數直播平臺都以生活化、娛樂化內容為主,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內容同質化、娛樂化等傾向,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主流輿情信息。雖然政府加強了信息發布與直播監管,但由于用戶較多,直播信息分散,監管力度有待加強,政府的直播引領作用未充分發揮出來。
新媒體傳播內容價值未充分挖掘
新媒體傳播方式的改變導致用戶信息傳播內容的變化,在當前的移動傳播時代,新媒體傳播內容從移動社交轉變為移動新聞,對用戶行為的分析可帶來更多的商業價值,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用戶在移動媒體平臺的消費特征未得到充分重視,影響移動新聞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老年用戶需求關注較低
當前移動設備成為人們進行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經過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年輕人是新媒體用戶中的主力軍,老年人由于自身觀念與操作習慣的影響,對新媒體設備的使用次數較少,了解不深。雖然新媒體信息傳播中老年用戶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但也說明了老年群體使用新媒體的機會與能力不平等,相應的少數年輕人則出現了網絡成癮等群體現象,嚴重影響新媒體傳播技術的良性發展。
新媒體傳播智能化引發各類社會問題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傳播技術跟隨媒體信息的持續增長,實現新型傳播技術的開發,智能媒體成為新媒體時代人們關注的重點。但對新型媒體傳播技術的探討,必將伴隨正負立場的交鋒。雖然人工智能技術促進了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變革,但也由此引發了不平和個人隱私暴露等諸多問題,人工智能媒體的形成是否將引發新的精英媒體時代到來,成為社會用戶的主要擔憂問題。
新媒體監管缺失導致內容質量失控
新媒體時代下,媒體信息的爆發式增長,實現了信息傳輸服務的個性化與多渠道發展。作為新媒體技術發展的一個典型標志,信息服務形式的創新雖然能夠帶給用戶更多的信息,但隨之也形成了信息質量問題。社交媒體自身的傳播屬性,決定了以情感為導向的主觀信息比中立嚴肅的客觀報道更能引起共鳴,部分新媒體用戶為吸引眼球博得流量,故意扭曲媒體信息,導致“新聞逆轉”“后真相時代”的到來,極大地影響了新媒體網絡環境秩序,造成社會混亂。
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困境的應對途徑
加強政府的引領主導作用
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使得在線視頻服務的興起,從視頻流媒體到直播化的傳播形式轉變,符合當代年輕人群的消費習慣,與傳統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不同,直播化的在線視頻服務形式,以從下而上的社會互動方式解放用戶群體的話語權,加快信息的傳播。根據以上分析描述可知,當前視頻直播中真正有價值的直播內容較少,以娛樂為主的直播特點縱然符合年輕群體需求,但由于直播內容監管不到位,導致負面影響頻頻出現。面對新媒體傳播技術形勢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加強政府的引領作用,控制輿情走向,引導直播平臺傳播正能量信息。首先,完善政務直播的社會功能,政府引領作用的發揮有待及進一步加強,建設形成體系化、品牌化的政務直播方式,報道重大活動內容與新聞信息,將內容向基層延伸,面對具有爭議的社會話題,可通過專門的評論員來實現與廣大群眾的信息交流,做到有事說事,不推諉不扯皮,從而發揮政府在現代直播體系中的良好作用。其次,加強對新媒體直播的監管,我國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旨在改善直播亂象,促進網絡直播傳媒形態的健康穩定發展。政府需根據以上條例規定落實管理主體責任,強化分類管理,規范直播行為,形成良好的新媒體直播網絡傳媒氛圍。
充分挖掘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傳播價值
新媒體信息傳播技術的創新變革直接影響著人們使用信息的方式,用戶在新媒體平臺的消費行為特征與規律,也進一步影響著移動傳媒的創新與發展。新媒體傳播技術的變革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與用戶群體需求轉變的基礎上,所以要充分挖掘并研究新媒體技術,掌握新媒體用戶的使用規律。比如,通過研究分析不同用戶群體的信息接收習慣,開發符合大眾用戶群體的新媒體傳播載體;分析移動新聞閱讀內容與篇幅對用戶閱讀行為的形象塑造,為移動新聞產業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從而實現對用戶行為的預測并提供個性化服務。總之,移動傳播時代下信息來源呈現多樣化特征,不同用戶群體的信息使用習慣與偏好由此改變,通過充分研究新媒體用戶在新媒體平臺中的信息使用行為與消費特征,更加精準地掌握用戶需求,并以此作為推動新媒體傳播技術變革與發展的依據,是未來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的核心與關鍵,
關注老年用戶群體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需求
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面向所有社會群體,雖然新型的媒介傳播形態與媒體信息內容,受到廣大年輕群體的喜愛,同時年輕用戶群體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也充分說明年輕用戶群體是新媒體傳播技術的主要受益者,但不可否認的是,老年用戶群體同樣有著強烈參與并使用新媒體的意愿。新媒體傳播技術本身的工具性、社會參與性與情感性,為老年用戶群體提供了信息傳播的有效載體與理由,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雖然新媒體老年用戶群體正在不斷增多,但新媒體傳播技術中內容、形態與服務仍主要是面對年輕用戶群體所開展的,大部分老年人對自己能否駕馭新媒體傳播技術缺乏信心。針對以上情況,需重點關注老年用戶群體的新媒體信息傳播需求,重視老年人對推動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的作用。首先,幫助老年用戶群體正確看待互聯網,學會使用新媒體技術平臺,手把手教其正確使用各類智能設備,縮短代際間的數字鴻溝,合理引導老年人的網絡行為。其次,開發面向老年用戶群體需求的新媒體應用與服務,比如備受社會關注的互聯網養生與醫療等新型健康服務方式,賦予老年群體使用新媒體的公平性。
對智媒時代保持理智
從紙媒到智媒的演變,代表了媒體技術的飛速提升,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成熟與媒體信息數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智媒時代將成為未來新媒體傳播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雖然人工智能技術在推動新媒體傳播技術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又是最難以預料結果的顛覆性技術。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在于,智媒時代的到來,是否又將形成新的精英媒體時代,結合上文分析可知,精英媒體是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第一階段,只有少數專業人士才有資格與能力接觸并使用新媒體技術,其主要原因為任何一種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形成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全民普及,受能力、地區與素質的限制。由此可見,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接觸范圍與掌握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可能會造成甚至已經造成了新的“數字鴻溝”。另外一個問題為隱私問題,智能技術將整個社會帶入到數據化時代,個人隱私被侵犯和泄露就變得更加容易。所以關于智媒時代的到來,人們仍需抱著謹慎的態度提升對智能化風險的預防與把控能力,嚴守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底線與責任,實現智能媒體傳播服務與社會穩定發展的協同并進。
提升新媒體傳播內容的質量
智媒時代的重要標志為個性化信息服務的誕生。這類新媒體傳播技術側重以大數據技術挖掘用戶群體的消費行為習慣,以興趣偏好導向開展算法推薦,今日頭條、B站、小紅書等新媒體傳播軟件都屬于個性化新聞或視頻APP。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尋找到自己想要的媒體信息,雖然用戶的主觀多變性與算法技術水平會影響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質量,制約信息匹配精準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信息推送方式符合大多數媒體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在眾多的消息推送中,難以確保所推送的媒體信息的內容與質量,加上社交媒體以情感為導向的屬性,導致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中,產生大量為迎合用戶需求所出現的傾向化信息內容,一味地以推送用戶感興趣的信息為行動準則而罔顧新聞價值和輿論導向,只會影響用戶對媒體的信任與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所以提升新媒體傳播內容的質量非常關鍵。保持新聞信息真實性,不但是維持新媒體技術發展的關鍵,同樣是決定媒體存亡的基礎性因素。在未來的新媒體平臺中,應加強對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的監管,提升媒體信息傳播內容質量,需要國家網絡監管機構主導,一方面,加強對信息傳播者的監管,要求信息傳播人員樹立正確的信息價值觀,對造謠、扭曲新聞真相的引流行為嚴厲打擊,以法治提升監管處理力度。另一方面,以實名注冊的方式規范信息傳播源的信息傳播行為,規范網絡發布信息流程,塑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總的來說,新媒體時代下,由于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與媒體信息數量的爆炸式增長,使新媒體傳播技術正在不斷改變人們的信息傳播方式,影響人們的網絡媒體行為與價值觀。無論新媒體傳播技術向哪個方向創新發展,其信息傳播的主導者仍是人類,為塑造良好的新媒體傳播環境,發揮新媒體傳播技術的信息服務功能,重點應堅守媒體行為的判斷力與信息傳播底線,使其更加符合時代信息傳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