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杰(1983~),男,彝族,貴州畢節人,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雞場鄉修文縣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學校也不斷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相關指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中不斷提高綜合學習能力。“雙減”政策背景下,進一步探究高效、創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構建邏輯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0-0065-04
由于“雙減”政策的出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面對新的要求,教師在實施學科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確保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學生作業完成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本要求就是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減少學生作業完成時間。隨著“雙減”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亟須改革。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學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期望及具體的教學改革策略,以期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大部分地區已經實施教育改革,這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但這對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小學教育一直處于發展過程中并且趨向完善,多數學校的教育也開始向多元化教學的方向發展,教學質量和效率較以往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與過去相比,目前多數小學在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守專業教育標準,推動學校教育管理方式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學校更是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首要目標。在教學目標設立過程中,更加突出“素質教育”“立德樹人”,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綜合素質。
但是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成績優秀的同時,也能夠掌握一些其他的專業技能,有的家長希望通過發展學生的繪畫、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技能,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一些有經濟能力的小學生家長在課余時間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目前我國市場上大多數教育類的培訓班由于受相關政策的影響均已暫停服務,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特長培訓服務機構,在一所普通學校附近出現的各種教育興趣培訓班不在少數。根據經濟學相關規律,市場需求決定市場供給,市場供給又會反過來影響市場需求,而目前市場上之所以有興趣班,主要是因為家長的需要。有的家長由于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觀念的影響,更愿意拼盡所能讓孩子學到更多,但往往從客觀層面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學生的壓力不僅來自家長為他們報的數量繁多的興趣班,而且來自課堂學習結束之后的繁重的課后作業。由于受到小升初壓力的影響,學生的課程任務繁重,需要學習的科目也較多,作業負擔重。調查顯示,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我國小學生寫作業的時間均比較長,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同時對他們的學業成績也可能產生一些消極影響。因此,就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教育減負是極有必要的。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有些教師依然秉承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未做到因材施教,未能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認真探究,確保數學教學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輕松學習知識,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策略,這對小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 “雙減”政策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要求
(一)明確教學目標
“雙減”政策的落實,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學基本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設計新的教學目標,不斷提升課堂質量和效率。教學目標的設立要與基本的知識點、課堂學習重點、教學價值觀有效結合,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育人的功能。例如,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德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提升學生的其他技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德育、美育等,實現學生德育水平、美育水平等的提升。
(二)提升學生創造力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邏輯性,因此,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數學學科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對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并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三、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意義
“雙減”政策是我國教育體制中的一個重要決策,這對建設高品質的教學機制,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雙減”政策,主要是指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用時,讓學生的學習負擔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完善作業體系,不斷提升作業的設計水準,提高作業效率,給小學生的作業總量做“減法”。同時,還要確保課后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要摒棄過去通過輔導機構補習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不良習慣,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校內就完成課后作業,讓“雙減”政策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另外,“雙減”政策還要求廣大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推動小學義務教育有更好的發展,不斷提升小學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轉變教學觀念
“雙減”政策下,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在新的發展條件下積極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盡可能避免為學生盲目增負,避免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學生學習好與否的唯一評價標準。讓教師能夠更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的意義及其價值所在,在實踐教學中,能夠深入貫徹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能力,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助力學生發展
“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和數學綜合能力,在課堂之上以及課堂之外進行教學方法的有效探索和研究,小學數學教師要秉承素質教育理念,進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尊重學生的差異,立足學生的個性發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提升教學效益
“雙減”背景下,數學課堂的教學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課堂教學任務、學生學習任務、教師的教學方法等都與過去有所差異。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有效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數學教師更好地把握“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現狀,根據新的教學形態積極探索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通過解決發現的問題來不斷提升教學效益,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四、 “雙減”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相關策略
(一)不斷創新、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應用途徑
“雙減”政策在日常教學活動的落實,推動了教育教學的發展,一方面,為教學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雙減”政策旨在實現提質增效,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大量做題以及訓練,來提高正確率。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雙減”政策,擺脫了機械的灌輸教育,對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發揮了作用,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在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雙減”政策為其相關的調整提供了相應的參考。數學教師應當通過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地突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傳統復雜、抽象與深奧的數學理論,用一種更簡便的為學生所接受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優化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示一種生活化、日常化的教學方式,便于學生直觀地了解數學這門學科,讓學生在有效、科學、豐富的認知體驗中,精準化地理解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發展學生數學素養。同時,“雙減”政策的落地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證。
(二)設計教學訓練,創新教學方法
“雙減”政策的出臺,使得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想辦法來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更應該通過科學與有效的訓練,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以及運用課堂知識。因此,數學教師既要在課堂教授一些基本的數學理論,也要在課后加強學生對具有探究性、針對性的數學的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一些數學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并能夠隨時查缺補漏,提高計算的精準度,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此外,數學教師還應當科學地設計數學測評與數學作業,要注重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一些趣味活動,如小組討論、競賽游戲等方式來進行教學,彌補其傳統教學過程中機械教學的不足,增強學生在數學過程中的合作意識,保證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入一些探究式的訓練,來讓學生在分組討論與他人的交流中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發展數學核心素養。通過“雙減”政策,從而更深層次地擴展學生的認知路徑,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優化課堂活動的構建形式
小學生受到自身認知水平以及實際年齡的影響,認知發展依舊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且理解能力與理性思維相對不足。因此,數學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此外,數學教師還應當主動地分析與研究教學策略,深度掌控學情,促進“雙減”政策的有效執行。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來選擇多元化的認知活動,利用學生與學生之間或者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數學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以及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在進行“倍數與因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從倍數與因數這兩個基本的概念出發教學,讓學生小組討論倍數與因數之間的關系。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數字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倍數與因數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在一些有趣的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建立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四)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基于素質教育,數學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當建立健全情感目標與能力目標體系。讓學生由學習的被動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者,逐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也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反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只是簡單地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中的相關內容,教材中知識有限,因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相對比較片面。新時代,數學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查找一些相關的學習視頻以及練習題,全面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快樂成長。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與學習條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雙減”的有效落實。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也要認識到備課不是簡單地寫好教案、羅列知識點,根本目的是通過備課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知道本節課所學習的重難點。在備課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重點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所教授的學生的基礎怎樣、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有哪些、哪些知識具有其認識價值或者擴展必要等,通過這些方面,從而進行有目的性的備課,增強備課的全面性、完整性、目的性。
(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壓力相對比較小,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也不如中學生,這將會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有的學生在平時甚至沒有端正學習態度,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構建良好和諧的教育生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教師還要有效地推進規范化、民主化的素質教育,在良好的環境中,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豁達、開朗自信的品格。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因此,要想保證每位學生獲得健康成長,需要家長、社會、教師共同努力,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不夠成熟,因此為了防止小學生誤入歧途,必須要構建良好的育人氛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助力。
五、 結語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雙減”政策有效落實,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也有利于精準地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強化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娛樂體驗,更好地彰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宋洪格.論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策略[J].考試周刊,2021(54):86-87.
[2]劉詩文.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21(19):46-48.
[3]潘喜亮.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分析[J].學周刊,2021(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