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青青
摘要:群文閱讀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性,對當前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科核心素養能力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閱讀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特點,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以及文學積累,因此,這也是當前群文閱讀主要在初高中階段展開實施的重要原因。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教師也需要把握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重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重要價值,依托語文學科教研組的力量,形成學校中有特色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時候,需要通過精心地組織與設計,密切地跟蹤與督導,發揮群文閱讀的教學實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完善學校的群文閱讀教學體系。
關鍵詞:群文閱讀;高中語文;價值與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3)09-0044-05
群文閱讀是一種突破性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所強調的閱讀能力培養與當前核心素養能力培養有很強的一致性,因此也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值得研究與推廣的一種重要閱讀教學形式。在此基礎上,必須認真地研判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點,并結合實際教學狀況,才能夠在教學中開展。
一、 群文閱讀的內涵
群文閱讀的重點在于“群”,這也是其與傳統語文閱讀模式差異較大的部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閱讀的教學往往是圍繞著一篇文本來展開,通過對單一文本的細致剖析,讓學生對這一文本形成深入的理解。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閱讀的對象往往是多篇文本,并且在這多篇文本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如作者相同、年代相似、主題相似、寫作手法相似等。群文閱讀的目的旨在通過多篇閱讀文本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一個主題。而這一主題也往往是與文本的相通性緊密相連。如作者相同的多篇文章,往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風格、作者在各個階段的不同心態、理念的變化、寫作風格的變遷。而針對同一主題的多篇文本閱讀,則能夠讓學生了解同一主題的多種不同表現形式,進而開拓思維,了解文學的包容性以及創新性,形成文學素養。從群文閱讀的這個內涵來看,群文閱讀本身也是具有非常典型的特點的,而這些特點也決定著在教學中實施這一教學模式所必要的條件。
二、 群文閱讀的特點
群文閱讀具有較為典型的特點,這些特點也是群文閱讀的價值所在。
第一,群文閱讀最為顯著的特點在于“群文”,即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所準備的閱讀素材具有多樣性,往往是兩篇及以上的文本。并且,這些不同的文本之間必須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而不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不同類型的文本閱讀,群文閱讀教學中所選擇的相關性不強的多篇文本閱讀對教師以及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負擔,對教學沒有強化的效果。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是選定合適的主題,并根據主題進行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材料的合理選擇能夠讓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夠真正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
第二,群文閱讀的群還體現在閱讀主體的集群性。即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是眾多學生共同進行閱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行為。傳統的閱讀中,由于閱讀的材料較少,往往是教師針對這一材料掰開揉碎,細致地為學生進行解析,是以教師為主體的閱讀教學,學生作為學習的接受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較少發揮主觀能動性,甚至是在很多狀況下會由于教學形式的選擇,而讓課堂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無從檢核。而在群文閱讀中,由于閱讀材料多,并且教師在閱讀之前往往選定主題,學生帶著與主題相關的疑問進入閱讀,能夠主動地發揮思考。同時閱讀材料的豐富性也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會在課前或者課后更加愿意投入閱讀中,進行提前預習或者延伸閱讀。而在群文閱讀中,教師也主要是以問題或者啟發的形式讓學生思考閱讀材料直接的相同或者不同之處,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效率也更好。
第三,群文閱讀讓閱讀具有更強的延伸性。群文閱讀的閱讀材料較多,并且在群文閱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會根據主題提供較多的參考文本或者參考書目。在教學開始之前,學生會通過預習的形式,針對提供的閱讀材料進行泛讀,在課堂中,經過教師的指導以及教學之后,學生對這一主題逐漸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激發深入閱讀的興趣之后,則會在課后進行延伸閱讀。這樣就將閱讀貫穿在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 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一)群文閱讀是高中生文學積累的重要形式
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閱讀量得以迅速提升,逐漸形成文學積累,成為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的基礎,也為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提供持續的養分。更為重要的是,群文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側重閱讀方法的教學模式,在群文閱讀的課堂中,教師主要是通過引導與啟發的模式讓學生認識某一特定主題,從而能夠欣賞文學的美,并且懂得如何欣賞文學的美。
(二)群文閱讀是思想的交融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與教師主要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開發頭腦,提升自身思維的包容性和共情能力。而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收獲來自學生的獨特視角,更為深入地通過了解學生的思想特征,進而調整自身的教學形式,調整自身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讓班級氛圍更為融洽,讓教學形式更為豐富,這也就是通過群文閱讀教學讓班級中的語文學習進入良性循環,教學效果也較為容易得到保證。
(三)群文閱讀是閱讀的延伸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在有較為成熟的實施模式之后,群文閱讀會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懂如何閱讀,并且勤于閱讀,愛上閱讀,不少的學生也能夠在教師的啟發之下從閱讀逐漸延伸至寫作、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中。因此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僅僅只是一種閱讀教學模式,更是當前核心素養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四、 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有較好的基礎條件:一方面,高中生大多具有一定的語文基礎,能夠展開自主閱讀,并且能夠在閱讀之上形成一定的認知,發展自身的思維。另一方面,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任務較為緊張,學生往往也面臨著較為繁重的升學壓力,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是既能夠發揮學生自主性,又能夠進行多重綜合能力培養的一種教學模式。盡管如此,在高中語文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由于可借鑒經驗較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來說,都是一種較大的挑戰,還是需要借助多方面的資源,構建合理的實施路徑。
(一)依托教研,構建合理群文閱讀教學體系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面臨的挑戰較大。從群文閱讀的特點來看,涉及的閱讀材料較多,并且教師要啟發學生認識閱讀材料的特點,與主題之間的關聯。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這對教師的挑戰更大。教師設計一堂群文閱讀課,不僅需要選定合適的主題,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在教學之前教師需要進行深入研讀,透徹地了解閱讀材料,提前判斷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重難點。這對教師來說,顯然增加了非常多的工作量。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群文閱讀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用不多,可以借鑒的經驗還不夠多。因此,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科教研組的力量,讓更多的教師投入其中,形成合力,才能夠讓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得以在教學中更為順利地開展。
例如在某高中一年級下學期的課程中,語文教研組擬定群文閱讀教學推展計劃。在計劃第一階段,組織教師進行學習以及討論,正確地認識群文閱讀的含義,并與當前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進行連接,設定本校的群文閱讀教學擬達成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教材以及各個班級學生的狀況進行討論,確定了在本學期實施群文閱讀課程的時間,頻率,以及在初期階段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班級以及預期目標。初步實施計劃達成之后,教研組主要針對主題進行討論,并且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推薦閱讀材料。經過翔實的討論,逐步地形成可行性較高的實施計劃。當然在初步計劃完成之后,還需要根據實施的狀況進行調整,并制訂未來的擴散計劃。以《論語》選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閱讀學習為例,在教師的討論下,以“論語中的孔子思想”為主題,群文閱讀中的閱讀材料分別選擇《學而》篇,《禮仁》篇,由于古文相對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來說進行自主閱讀也有一定的挑戰,因此教師在此基礎上提供注釋版本,讓學生能夠更為順暢地進行閱讀。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需要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最為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形成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在選定閱讀材料的時候也需要注意難度,避免因難度過大而造成學生的畏難心理。
(二)合理設置,精心組織群文閱讀材料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關鍵。不少的群文閱讀教學中,往往由于閱讀材料選擇的問題而效果不佳,甚至會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閱讀材料的選擇需要遵循幾個原則。首先需要緊扣教材,高中階段的升學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必須緊扣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其次,閱讀材料的選擇需要緊扣主題,也就是說選擇的材料需要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對閱讀的主題有較為清楚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啟發學生的思考。再次,閱讀材料選擇的難度要進行搭配。在同一班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強有弱,閱讀能力有高有低,因此,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要難易搭配,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基礎進行選擇,不會出現太過簡單沒有挑戰性或者太過復雜而產生畏難心理。因此,在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中,需要精心組織群文閱讀的閱讀材料。
例如,在以詩歌為主題的群文閱讀中,教師一共選擇了七首詩歌為基礎的閱讀素材,分別為《氓》《采薇》《離騷》《孔雀東南飛》《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田園居》。這七首詩歌分別是不同時代的典型代表,難易程度不同,詩歌所表現的主題不同,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也不相同。其中不同時代的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從不同時代的詩歌中,經過精讀我們能夠讀出中國傳統文學的韻律美、文字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教師給出學生閱讀順序,讓學生分別按照時間順序、難易程度進行閱讀,并記錄每首詩歌閱讀的感受。同時教師在課前設計表格,其中包含詩歌的名稱、作者、年代、事件,以及表達的清單、表達方式、寫作手法等,學生根據表格填寫的過程也是一個總結的過程,這樣教師在進行正式教學的時候,詩歌的講解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學生也更為容易地理清楚七首詩歌之間的差異性。
(三)密切監督,正確引導群文閱讀形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所發揮的最為重要的功能是監督與指導。所謂監督功能在于,讓學生能夠在課前、課中、課后按時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如在課前的預習、課中的思考與分享、課后的延伸閱讀等。指導功能則是在教師需要跟進學生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的閱讀狀況,發揮啟發的功能,讓學生突破重難點,從閱讀中有所收獲,有所思考,得到成長。
例如,在高一上學期的第二單元的教材中,教師以“工匠精神”為主題,擬定閱讀材料《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這幾篇文章,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理解工匠精神,并將工匠精神延伸至自身的生活與學習中,形成奮斗精神,建立家國情懷。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閱讀,并且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搜集相關人物的事跡。在課前的任務設置中,問題就發揮了監督以及指導的作用。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問題完成狀況,能夠判斷學生是否有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課前的閱讀,以及在課前的閱讀中形成的基本認識,從而調整在課程教學中的教學重難點。同時問題也發揮了啟發作用,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地找到了閱讀的重點,從而突破了閱讀的難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調整,如在遇到重難點的時候,通過提問進行啟發,通過讓多名學生之間進行辯論、分享的形式激蕩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意識到更多的可能性。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閱讀理解并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答案,個人經歷的差異以及心理狀態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鼓勵學生在閱讀理解中發散思維。
(四)結合實踐,多種教學模式發揮閱讀實效
對學生來說,群文閱讀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一個較大的挑戰在于閱讀材料較多,往往需要完成的任務也較多,不少學生本身對閱讀的興趣不高,在面對較多閱讀材料的時候,比較容易放棄,發生偷工減料的行為。因此,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特別重視學生的這個心理,在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中,通過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來真正地體現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例如,在某高中實施以寫作手法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選定《古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登泰山記》這幾篇文章為閱讀材料,讓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寫作手法,通過對比文章中景物描寫的不同方式,進而掌握這些寫作手法。在教學完成之后,完成一篇景物描寫相關的作文。將閱讀延伸至寫作事實上就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這也是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的難點,也是群文閱讀中需要達到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在此寫作任務的基礎上,學生的學習會更加有目的性,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更加聚焦。這也是教師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原則,即群文閱讀盡管是多樣化的閱讀材料,但是都是圍繞一個主題服務,在閱讀發散的基礎之上,要做到主題的聚焦。同時,面對多種閱讀材料的教學,教師也需要根據閱讀材料的選擇,運用更為靈活的教學模式。如在這個主題的教學中,教師運用朗讀這種方式,讓學生有情感地朗讀,入情入境,更好地融入景物描寫中,感受這些寫作手法的精妙之處。
(五)定期回顧,總結群文閱讀教學經驗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目前仍然屬于開創性的教學模式,其應用范圍仍不廣泛,因此,教師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探索出適合自身、學生以及實際的教學條件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群文閱讀模式需要集合教研組和多名教師的力量,才能夠逐步地完善并規范,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每位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之后也需要進行總結,并且搭配定期的討論,來不斷地總結經驗,完善不足,構建更為實用、效果更好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
例如,在某高中,高中語文教研組在每周定期進行群文閱讀教研討論活動,針對群文閱讀教學在各個班級、各個年級中的實施狀況進行總結與回顧,同時擬定下一周的教學計劃,在各個年級、各個班級之間進行相互聽課、相互學習,共同推動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發展。通過教研組的討論,該高中部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機制,主要聚焦在高一高二階段,分別針對寫作手法、古詩文、道德情感這幾個大的主題,根據各個年級教材單元內容設置,每月進行一次群文閱讀教學。班級之間、教師之間進行相互觀摩并在教學完成之后進行總結與討論,共同完善本校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并以課題研究的模式形成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展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學經驗溝通與交流,尤其是在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條件下,教師有更廣闊的空間得到教學能力的成長,同時也有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借鑒。
五、 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有非常好的實施基礎,對高中語文教學來說,也具有較好的提升效果。在此基礎上,高中語文教學應當深入研究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實施的途徑,結合教材內容、學生的語文基礎狀況,合理地進行群文閱讀教學課堂的設置,并致力于在長期實施的基礎上構建專屬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文枝.基于核心素養視野探索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名師在線,2022(36):70-72.
[2]王衛瓊.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組元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12):66-68.
[3]齊澤宏.思維導圖在項目化群文閱讀中的應用策略:以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為例[J].讀寫月報,2022(36):4-8.
[4]周群.群文閱讀下的高中語文單元整合教學實施研究[J].新課程,2022(42):106-108.
[5]李正祿.高中語文古詩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基礎教育論壇,2022(34):47-48.
[6]馬小玲.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2(12):67-69.
[7]李文玲.群文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J].新課程導學,2022(33):92-95.
[8]楊丁.基于群文閱讀教學理念的高中語文實用類文本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2(11):103-105.
[9]關晶晶.引入群文閱讀,讓高中語文課堂更高效[J].好作文,2022(22):53-54.
[10]王琴.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模式:以統編選必上冊第一單元為例[J].中學語文,2022(32):58-59.
[11]關雪杉.淺談群文閱讀之于打通高中生語文“任”“督”二脈的核心作用[J].考試周刊,2022(45):23-27.
[12]夏瑞.群文閱讀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22,15(31):28-30.
[13]楊杜菲.在勾連中縱深思維,于思辨中品讀經典: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孟莊群文閱讀為例[J].語文月刊,2022(11):33-36.
[14]付全明.基于思維導圖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學苑教育,2022(31):37-38,41.
[15]陳月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模式的策略、價值和意義分析[J].考試周刊,2022(4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