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
摘? ?要: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新媒體,也是課程建設研究的新焦點,新范式。微課與教師專業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關系,以微課的錄制及有效使用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落腳點,必將對小學科學教師專業化發展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小學科學;微課;資源建設;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04-0052-0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的推出,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減量不減質”的更高標準,對教師的專業化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茖W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驗操作技能及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新媒體,也是課程建設研究的新焦點,新范式。微課是教學活動的具體實踐,微課的設計就是教學研究的過程。小學科學微課的開發利用,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落腳點,借助微課程這一工具,教師們可以將隱性成果顯性化、顯性成果標準化,切實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微課應用于小學科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優勢
(一)較好的解決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
目前,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存在著城鄉師資不均衡、年齡結構老齡化,專職教師少、師資不穩定、所學專業不對口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在教育變革新形勢新要求下,提高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發展迫在眉睫。微課的出現可以很好的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教學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使得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必局限于一個學校或一個地區,可以滿足不同區域的教師之間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師可以隨時在網上獲取到優質的課程資源,學習其他教師的寶貴經驗。同時教師也可以上傳自己的微課資源,通過同其他教師的點評和交流,查找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二)有效把握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難點
“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視頻。它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教師成長的新范式。微課程的設計是一個具體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一般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是對課程重點、難點的重點解析,豐富多彩的呈現形式使得課堂的重點、難點教學內容得以很好的突破,有利于教師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及對學生深度思維的引導。
(三)教師都可以成為研發者
微課容量很小、播放時長很短,因為它的傳播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用網絡視頻、手機播放等方式進行傳播。微課的錄制也非常的簡單易行。教師既可以在專業的錄播教室進行專業的錄制,也可以使用dv、數碼相機、手機進行錄制,或者直接在電腦上使用錄屏軟件進行錄制。這使得錄制一堂微課程顯得簡單易行。因為微課課程短小,錄制方便,人人都可以成為微課程的研發者。課程的研究是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的需要,研發的內容也是教師感興趣的,能夠勝任的,所以研究的內容非常具體、明確,研究成果十分容易被轉化。
二、利用微課推動小學科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
對于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教研將大有作為,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研究怎樣利用微課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積極開展科學教師實驗及信息技術技能培訓
1.小學科學是以科學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一節科學、規范、嚴謹的實驗微課對學生學習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驗微課中有充分體現,加強科學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能培訓是保障優質實驗微課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科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策略。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微課的制作中,這個“器”就是指教師信息技術的能力。微課涉及到了許多信息技術知識,體現了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和能力,教師信息技術的能力對微課的制作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微課的錄制雖然比較簡單易行,手機進行錄制,或者直接在電腦上使用錄屏軟件進行錄制。科學教師隊伍中, 很多教師年齡偏大,兼職較多,信息技術素養有待提高,微課錄制及剪輯的培訓會大大提高科學教師的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水平和學科融合能力。
(二)利用微課形式轉化集體教研及名師工作室教學成果
1.集體教研是課例研討的主陣地,小學科學教材中涉及四大領域內容,18個主要概念建構的典型課例,在教師研修過程中,以微課展現的微問題為中心,針對問題進行集中的公關、研討。例如授課前,授課教師可以事先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制作成相關微課程。然后再組織教師進行集中觀看,微課課程能否很好的展示課程的重、難點,為要討論的內容劃出了一個清晰的脈絡。然后再由授課教師針對相關需要研討的問題提出問題,進行集中討論,集思廣益,進行教學重點的攻關。在攻關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學習其他教師的寶貴經驗,增加自身的教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2.借助名師工作室,利用微課形式轉化教育教學成果,以點帶面,促進科學教師隊伍專業素養提升。名師工作室具有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可以把名師工作室成員教師的課后反思、教材解讀、實驗說課等內容錄制成短小、精煉的微課,形成教師成長生成性系列配套資源,利用配套微課資源開展小學科學主題教研活動,簡短的微課展示相較于傳統教研方式,更有助于教師從大單元的整體視角出發,聚焦于少而精的學習內容,逐步實現從小概念到大概念的知識體系建構。微課程的理論是把理論、大學問嵌入小現象或小問題的解決過程當中,以小見大,通過這種導航的方式,縮小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便于教師的理解和應用,既能夠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又提高了科學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同時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專業發展。
(三)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既提高了微課質量,又培養了科學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
可以舉辦科學教師實驗微課大賽,中青年科學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通過比賽可以提高教師的微課制作水平,互相學習教學先進經驗,磨練、提高教學技能。隨著微課的不斷發展,新的微課與校本研修的結合形式必將多姿多彩。
(四)建立微課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提高科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
建設優秀教學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或資源庫,將教師優秀教學資源放在共享服務平臺上,以供教師進行觀摩、學習。促進優質資源的共享、交流和發展。充分利用現有本地資源、平臺與國家資源進行互通,以滿足教師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加工生成性資源,開發相關微課課程,為中青年科學教師提供了有效的教學支架,為改善因科學教師隊伍不穩定帶來的專業素養較低的問題提供了捷徑,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
三、微課實踐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能力依然是微課制作的瓶頸
目前,科學教師教師隊伍老教師占比很大,信息技術知識更新較慢,對新技術了解少,不愿主動學習,遇到困難不愿花精力去解決,這些因素是制約微課質量的一個主要原因。
有些科學教師制作微課的表現形式不夠豐富,微課作品的樣式不夠多樣化,表現手法不夠生動鮮活,達不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甚至還有些 微課作品的設計、開發和制作與教學活動相關性不強,達不到微課在教學中運用的初衷。微課不僅以展示教師 教學水平為目的,也要以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為目的。如果教師只是把平常的教學過程簡單地錄制為視頻,就失去了啟迪學生思維的意義。微課質量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要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就要把教學內容放在第一位,只是注重技術上的呈現,也不會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
(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不可替代實驗探究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一個人要想使現有的知識成為自己的知識,必須親自從事發現的行為”??茖W課程恰恰是一門以通過學生觀察、實驗發現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科。通過實驗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注意,想象分析,思維概括和創作想象能力。微課能夠將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巧妙融合,對教學難點的突破有較大的幫助,同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如果過多地在課堂中使用實驗微課,學生無法親歷探究發現的過程,無法變成“自己的知識”,學生缺失了實踐操作,分散削弱了學生的關注力、思維力,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思維交流和碰撞,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反而制約了教師與學生的發展與自主成長。因此教師不僅要善于利用微課,更應該提升自身的教學基本功,用扎實的教學、多彩的課堂吸引每一位學生,用有效的互動交流調動每一位學生,讓微課服務課堂,服務于學生思維及素養,這樣的課才更加精彩。
網絡學習是大勢所趨,尤其是疫情三年帶給新教育形式的變革,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新媒體,也是課程建設研究的新焦點。微課與教師專業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關系,以微課的錄制及有效使用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落腳點,必將對小學科學教師專業化發展及網絡資源建設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