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菊
摘? ?要:紅色資源蘊含的紅色文化是教育元素中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幫助青少年了解黨的歷史、增加文化自信、立德樹人的優秀素材。小學階段的教育在人的一生發展中起著啟蒙和奠基作用,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紅色主題實踐活動,將紅色教育融入到小學思政實踐教育活動中能夠喚醒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引領青少年傳承革命精神,養成優良的道德修養,明確自身肩負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小學德育;紅色文化;思政課堂;核心素養;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04-0055-03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民族復興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道德核心、人生價值。本文的論述范圍是指后者。首先,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戰爭中積淀了厚重的紅色文化,如紅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等等,同時還包含很多重要的紅色資源,如各種遺址以及革命遺物等等,充分體現出人們敢于奮斗,為了民族進步敢于拼搏的偉大精神;再者,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實現民族復興的實踐中涌現出的時代楷模,如航天英雄、奧運冠軍、道德模范等,他們身上具有的不屈、拼搏、剛毅精神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對于小學思政教學,應該積極地組織學生參與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教師用心設計活動主題及選擇教育角度,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結合,有助于他們發自內心地熱愛祖國文化,產生民族認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本文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闡述小學思政教學中紅色文化教育的價值及具體實施策略。
一、紅色文化融入小學思政教育的價值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四個自信,指出需要全面提升文化自信,讓廣大民眾從小就能夠學習紅色文化,能夠將民族使命牢記于心,能夠積極的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
其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對于小學德育來說,最關鍵的就是使紅色精神能夠傳承和發揚下去,將德育融入到小學教育中,促使學生的道德情感變得更加豐富,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進而能夠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吻合。紅色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其中包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非常豐富,中國人民以紅色精神為支柱,對學生開展紅色教育,宣傳愛國主義思想,把紅色內涵充分被挖掘出來,促使學生能夠養成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最后,對學生展開紅色教育,使他們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習慣。現在的學生生活幸福,物質生活富足,無法真切的體會到革命時期的艱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他們還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在身心發展方面出現問題,例如受壓能力比較低、內心比較脆弱、不懂感恩等;在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喜歡攀比、不懂節約、不能吃苦耐勞等等。所以對小學生展開紅色教育,能夠使他們感受到革命時期,英雄們為了民族獨立而進行的艱苦卓越的奮斗精神,感受到改革開放時期,道德模范為了國家富強的無悔付出,感受到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時代英雄英勇無畏、頑強拼搏。厚重而蓬勃的紅色能喚醒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明確自身肩負的重要使命,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主動幫助和關心身邊的人,學會獨立自主和吃苦耐勞,敢于拼搏,養成強大的、健康的心理,激發祖國新一代青年人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二、紅色文化融入小學教育的困境
(一)教育內容單調枯燥
目前,各校園紅色教育形勢偏于單調,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背離較遠,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教師不知道怎樣選擇教學內容,選擇的教育內容偏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不相符。學生的思維具備形象化特征,而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相對來說比較抽象,致使學生無法理解內涵,從而導致無法深刻領會精髓。
(二)教育理念理解不足
教師在理解紅色文化時不夠深入,對于革命歷史以及紅色資源理解過于淺顯,致使紅色文化無法得到有效的傳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引導者和傳播者的角色,首先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努力提升自身水平,讓自己成為學生眼中最具權威的教師,才能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三)教育形式比較傳統
小學開展紅色教育的形式較傳統,多采用講課本、講故事的形式,紅色教育的內容并未充分與當下信息的高速發展相融合。教師應將創造能力以及想象力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充分利用視頻、影視、鄉土等鮮活資源,讓紅色精神緊跟時代步伐,結合時代發展不斷進行創新,促使紅色精神能夠真正得到傳承和弘揚,同時促進校園德育的發展。
三、紅色文化融入小學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重視教師紅色教育能力培養
教師教授以及理解紅色文化課程的能力對于實施教育的成果產生決定性作用,因此,學校應該做出如下努力:
1.統籌規劃,精簡開發,科學制訂紅色文化教育方案,將之納入整個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計劃,有計劃、有規律推出相關主題活動,充分體現小學思政教材開發的綜合性、多樣性和實踐性。
2.設計學校整體課程內容,一把手親自抓,組織思政教師、骨干教師、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參與課程挖掘與設計,成立專門的教研計劃和主題方案,且將其真正貫徹執行下去。
3.組織專題培訓活動。利用輪流主講以及外請專家等方式,在全校組織開展紅色文化課程專題教研活動,內容包含實施紅色文化課程需要遵循的原則以及紅色文化教育具備的價值等等。
4.教師聯動備課。動員鄉域、縣域思政教師積極參與紅色文化聯動備課,讓全體教師能夠共同為制定合理的紅色文化教育方案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集思廣益,制定出最優方案。
5.組織紅色文化比賽。如紅歌賽、黨史演講等,倡導教師積極參與,使他們能夠對革命傳統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促使教育能力提升。
(二)鼓勵師生合作開展紅色實踐活動
紅色教育離不開紅色課堂。學校采取適當的措施多元引導,能促使學生受到紅色文化洗禮。
1.用好思政教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包含很多紅色教育素材,例如《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中國有了共產黨》等,另外,去年全面使用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重要載體,思政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鑄魂育人。
2.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網絡是學生最為熟知的信息傳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力量,將融入了紅色文化的教育內容整合在動畫、短視頻、演講、影視作品、綜藝活動網絡中,不僅可以加快傳播速度,還能擴大傳播廣度,使更多的青少年受益。
3.展開主題實踐活動。實踐是學生獲得認知主要的途徑,選擇相宜內容組織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濃厚興趣,有效起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讓紅色教育更有深度,達到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幫助新一代的少年快速成長為德才兼備、具有愛國情懷的接班人。
4.挖掘鄉土紅色資源。燕趙大地自古名人輩出,革命先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時代發展為我們造就了具有時代精神的楷模,學校利用這些資源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還能使其更加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增強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認同感。
5.緊密聯系時政素材。紅色文化同樣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意義,戍邊戰士、防疫英雄、奧運冠軍等,這些和平年代的楷模更有利于讓青少年深刻認識到紅色文化對他們的影響,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讓他們感到紅色文化并沒有在和平年代消失,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留存于國民的心中。
6.組織大型展示活動。充分利用重大節日,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水平的舞臺,讓學生自信滿滿走上講臺,激情發揮自己平時的積淀和優勢,展現“從小浸經典,從小立志向,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的勇氣,幫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結語
小學思政教育教學中,紅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會對學生個性發展和道德成長產生較大的積極影響。學校應該將生活中蘊含的紅色教育資源最大程度的挖掘出來,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紅色文化教育活動,使他們充分感受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內涵,體會到偉大的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幫助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追求,培養愛國、愛黨、愛家的紅色情懷,進而引領青少年傳承革命精神,承擔社會責任感,明確自身使命,為今后的人生做好鋪墊,長大后能夠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推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本社,2020:328~336
[2]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S].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3):71.
[3]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22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2.
[4]楊宏弟.開發利用區域性“紅色資源”,培育小學生優秀品德素養[N].廣州教學報,2021,(5).
[5]夏? ?春.紅色文化研究現狀思考[J].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刊,2019,(4).
[6]楊亦謙.運用紅色文化創新小學生思想教育模式[J].新一代,2017,(4).
[7]馬? ?姝.紅色文化對小學生思政教育的作用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2021,(12):17.
[8]呂? ?燕.滲透紅色教育提高學校教育的實效性[J].中小學德育,2021,(2):23
[9]王以弟.紅色文化的價值內涵[J].理論界,2007,(8):25
[10]何? ?杰.中小學綜合實踐[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