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為符合教學改革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可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基于社會文化理論視角,引入思維型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學英語課堂中思維型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意在通過構建有目的、有計劃的思維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社會文化理論視角;小學英語;思維型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社會文化理論視角下小學英語思維型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QN202107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陳燕(1981—),女,江蘇省海安市明道小學。
隨著新課標的提出,促進學生文化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成為現階段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不僅要立足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還要指向學生英語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對此,教師可通過在教學中引入思維型教學模式來達成教學目標。
一、融合中西文化,優化教學內容
文化與地域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不同地域的文化彰顯了當地特殊的人文風情。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具有巨大差異,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能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國的歷史地理和文化內涵,強化民族認同感。因此,教師有必要做好文化與教學內容的融合,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一)創設語境,培養思維品質
在新課改陸續推進的過程中,在英語教學中引入社會文化理論,能夠凸顯出英語學科的文化精神及人文素養。基于這一理論,教師輔以思維型教學模式,能達到二者相輔相成的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由于中西方文化固有的差異,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從文化融合的角度創設文化交流語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樂于學習英語,享受英語課堂的趣味性與獨特性,逐漸養成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的差別。
例如,以“On the farm”這一單元為例,在部分西方國家,農場較為常見,但在我國農場并不常見,因而大多數學生沒見過農場,對農場不甚了解,該單元就非常適合用來開展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口語訓練。
這一單元主要教學的句型為“Are these...?”教師可圍繞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相關的話題語境,并設計任務鏈,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口語交流,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如,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了一個農場情境,讓學生針對以下對話內容展開口語訓練。
A:This is a medium-sized farm,on the farm there are various vegetables,such as tomatoes,eggplants,beans,cucumbers.
B:Among these vegetables,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
A:I like cucumber best,because it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is convenient to eat.
B:Yes,I think so.
學生完成口語訓練之后,教師可圍繞農場展開知識拓展,介紹西方農場的特點,讓學生從英語學習中積累學習經驗,總結學習方法,拓展學習范圍,了解他國文化,開闊自身眼界。
(二)提煉話題,鍛煉學生能力
教師不單單要培養學生對單詞、詞組、句式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還要從綜合性的角度,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每一冊的英語教材都包含多個單元,每一個單元都有對應的主題,在思維型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內容,帶領學生提煉和延展單元話題及主旨內涵,拓展話題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I like dogs”這個單元圍繞動物這一話題展開教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以讓學生掌握常見動物的英語單詞為教學目標,如cat、pig、bear、panda等。在學生掌握了部分動物的英語單詞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圍繞動物展開對話。如,有學生開展了以下對話練習。
A: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B:Dogs,chickens,ducks,fish,rabbits...
A: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B:My favorite animal is dog, because I have a pet dog at home, it is very loyal and obedient.
通過提煉單元話題,將教學內容適當延伸到課外,能夠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再受限,實現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銜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二、基于課堂教學,豐富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陣地,高質量的教學活動能夠成為課堂的加速器,加快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進度。在打造思維型英語課堂時,教師也要基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優化和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一)問題引導,助力發散思維
小學正是學生思維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教師正確的引導能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提供極大助力,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思維模式、思維方法。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英語知識與自身思維發展之間的關系,在清晰了解了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知識探究與學習。
英語教學與思維發展的關系主要表現在語言與思維、英語教學與思維能力等方面。教師應注重問題引導,結合教學內容,巧設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例如,“Hobbies”這一單元主要圍繞愛好這個話題展開探討,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學習該單元的詞匯與句型,再通過組織實踐活動,用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與其他同學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興趣愛好。
教學時,筆者提問:“Do you have any hobbies? Tell me your hobby.”因小學生的英語單詞和表達能力有限,他們無法完整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喜好,對此,筆者先讓他們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有學生說:“我喜歡動漫,因為動漫中的人物非常吸引我。”接著,筆者針對學生的回答,幫助他們拓展相關的詞匯。比如,動漫的英語單詞是“anime”,人物的單詞有“figure”“character”。用英文表達“我喜歡動漫,因為動漫中的人物非常吸引我”就是:“I like anime, because the characters in the anime attract me very much.”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等來設置問題,且問題應該有難有易。
(二)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
語言與思維之間存在互為表里的關系,在應用思維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時,教師要從根本上認識到二者之間的這種關系,將思維導圖引入課堂教學,利用思維導圖呈現課程的重要知識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靈活應用思維導圖來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集文字、色彩、線條等諸多元素于一體,能夠將雜亂的知識點變得清晰、直觀、有條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梳理英語知識結構。
例如,在結束“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一單元的基本教學任務后,為了讓學生高效地記憶單詞,理清文章條理,筆者引導學生將該單元需要掌握的詞匯分類寫在小卡片上,并給每一張小卡片都確定主題。
在動物主題的卡片中,包含了mouse、lion等單詞;以心情為主題的卡片包含了happily等單詞。以主題卡片為切入點,筆者帶領學生繼續豐富主題卡片上的單詞。比如,動物主題的卡片還可以添加cat、dog、elephant、giraffe、butterfly、bird、rabbit、goat等單詞,心情主題的卡片上可增加sad、disappointed、excited、depressed等單詞。
在歸納總結出一系列的主題詞匯以后,筆者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為這些單詞建立聯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編故事。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需理清故事中的角色,了解每個角色之間存在的關系以及發生的故事。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教授學生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所學知識,將知識點融于其中,完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
三、注重課堂互動,尊重學生地位
在小學英語思維型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搭建小組合作的平臺,推動生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化身為課堂的“小主人”,享受學習的過程,發展思維品質。
(一)循序漸進,立足學生實際
為確保思維型教學模式發揮應有的效用,教師的教學活動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還需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全面、多角度、系統化的評價,基于學情完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遵循分層教學的原則,基于班級學生的差異,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為他們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帶領學生從單詞、詞組到句子,展開整體性的學習。
例如,在“How much?”這個單元中,因為該單元主要圍繞購物問價展開,所以筆者基于此背景,創設了相應的情境,在班級內模擬購物的場景,讓幾名學生扮演賣衣服的售貨員,幾名學生扮演收銀員和顧客,展開以下對話練習。
A:I think your dress is very beautiful.Where did you get it and how much did it cost?
B:Really?I like this dress very much.Its only 210 RMB in the shop that goes straight to the right next to the school.
A:Ok,Ill go and see if there are other styles.
在這一購物情境內,筆者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融入對話中,如在對話中添加討價還價的部分。在此過程中,學生遇到英語表達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
(二)小組合作,構建高效課堂
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習慣、認知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于課堂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但很多開放性問題并沒有固定的答案,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
單純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可能存在思維方面的限制,而引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就可以在小組內了解和吸收不同組員的想法,多角度思考和探究問題。在多人的互動、交流中,學生往往能夠碰撞出思維火花。
例如,“Chinese festivals”這一單元的內容主要圍繞中華傳統節日展開,鑒于我國傳統節日較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能局限于簡單的節日單詞教學,還要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與文化背景。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搜集兩個傳統節日的資料,了解傳統節日的英語表達、習俗、文化背景,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
如某一小組搜集了關于中秋節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小組組長用英語簡單地介紹了中秋節:“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It is a festival for league members.On this festival,families usually sit together and enjoy the full moon and eat moon cakes...”
小組合作是英語課堂上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此教學方式下,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優劣互補,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帶動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共同發展,發現各自在學習中的優勢與不足,進而取長補短,一起攻克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結語
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思維型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極具實踐意義,能夠起到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作用。文章提供了從社會文化理論視角運用思維型教學模式開展小學英語教學的具體策略,教師可借助融合中西方文化、豐富教學活動、開展課堂互動等教學手段,創新小學英語思維型課堂,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史赟.例談小學英語思維型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小學教學設計,2020(24):10-12.
[2]毛曉曉.在“錘煉”中構建小學英語思維型對話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06):50-54.
[3]楊曉宏.淺談小學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初探[J].中學生英語,2021(34):78-79.
[4]向穎.以優質問題促學生英語思維:對小學英語課堂中優質問題的研究[J].智力,2020(19):66-67.
[5]孫萍.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J].亞太教育,2019(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