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高翔 孫彤 朱震鋒
摘要:我國草產業發展集中在草資源稟賦較為豐富的地區,近年來部分地區也因地制宜逐漸探索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草產業發展新模式。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關于促進草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為推動各地區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導向。文中梳理了1984年以來我國草產業發展的研究概況,總結了草產業發展的實踐經驗,涉及飼料草產業實踐、草坪產業實踐、藥草產業實踐和其他草產業實踐;在此基礎上,從正確處理草資源開發和草地保護的關系、發揮草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重要作用、加大草產業資源投入力度、發揮法律和政策對草產業的積極作用4個方面,提出了對未來我國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啟示。
關鍵詞:草產業;草地資源;草地退化;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9546(2023)03-0047-07
DOI: 10.12344/lczcyj.2023.06.21.0007
韓高翔,孫彤,朱震鋒.我國草產業發展實踐及啟示[J].林草政策研究,2023,3(3):47-53.
Gras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Practices and Enlightenment
Han Gaoxiang Sun Tong Zhu Zhenf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Chinas grass industry is concentrated in the regions with the rich grass resources, and in recent years, some other regions have gradually explore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for grass industry in line with local conditions. Our country has released a series of document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 industry, which provides policy guidance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various regions. By reviewing the research on the gras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1984,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gras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volving fodder industry, turf industry, medicinal herb industry and the others.? On this basis, the inspirations on the futur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grass industry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4 aspects, i.e., correctly tack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s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he grassland protect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reasing the inputs to grass industry, and giving play to the roles of laws and policies in grass industry.
Keywords: grass industry; grassland resources; grassland degrad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我國關于草產業發展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4年,錢學森[1-2]提出“立草為業”的概念,設想建立知識密集型草業產業,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發展草業產業。隨著我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篇章,草產業不僅是草資源稟賦豐富的地區和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還承擔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重要使命。發展草產業已成為推動各地區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2019年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促進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8項重點工作中包括要培育和壯大草產業;2022年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我國林草產業的任務及目標(到2025年),明確了包括草產業在內的“十四五”時期林草產業發展的12個重點領域。近年來,我國草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綜合效益不斷顯現。本文將梳理1984年以來草產業發展的相關研究,歸納總結我國草產業的實踐經驗,并提出對未來我國草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啟示。
1 草產業發展歷程
關于我國草產業發展階段國內學者界定不一,總體上可將1949年以來我國草產業的發展進程劃分為3個階段[3]。
第1階段為1949—1978年。此階段是我國草產業初步建立,也是草產業艱難發展的階段。草產業不興是該時期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2階段為1979—1999年。此階段以飼料草產業和草坪產業為代表的草產業逐漸形成生產、加工和經營一體化發展格局。這一時期,國內學者就飼料草產業如何促進畜牧產業發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4-5]。就草坪產業而言,國內學者認為我國草坪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初步發展[6],并涌現出一批草坪產業實踐的生動案例,其作為新興產業擁有較強的發展潛力[7-8];20世紀90年代,雖然我國草坪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但草坪產業已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并迎來了一個發展小高潮[9-12]。
第3階段為2000年至今。進入21世紀,機遇與挑戰并存。此階段草業集約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國草產業也將進行更深層次的產業結構調整。這一時期越來越多的草產業實踐落地生根,國內學者就飼料草產業與畜牧產業二者的關系展開了更加深入的探討[13-18]。我國草坪產業邁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19-24]。藥草產業[25-32]、橡膠草產業[33]、薰衣草產業[34-35]、竹藤芒草產業[36]、觀賞草產業[37-40]等成為20世紀以來各地開創的草產業實踐新形式。
2 草產業發展實踐經驗
2.1 飼料草產業
飼料草產業與畜牧業密不可分。優良牧草營養物質含量豐富,烘干后加工的綠色蛋白質飼料具有綜合利用的高效益性[41],高質量發展的飼料草產業有利于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阿里木江等[5]認為草業不興將掣肘畜牧產業的發展,振興新疆草業刻不容緩;應建設人工飼料基地,促進畜草平衡,滿足家畜對飼料草的需求,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尤其要以技術推廣為重點。黃國安等[13]通過分析飼料草產業和畜牧業之間的關系指出,飼料草產業化是實現農牧產業化的首要前提;提出內蒙古應結合正在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工程擴大青貯飼料和紫花苜蓿的種植規模,加大退耕力度以大力推廣以紫花苜蓿為主的人工飼料草,并保證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張濤[14] 總結平涼市草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思路,提出平涼市飼料草產業在種植、加工等方面實現一體化,其飼料草種植面積達29.01萬hm2,從事飼料草生產加工企業3家、專業合作社1家,年加工量達15萬t,能夠為畜牧業提供有效飼料供應。
隨著畜牧業的生產發展和牧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飼料草商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將成為農牧結合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42]。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也逐漸受到關注,畜產品的安全與質量會倒逼草產業的轉型升級。天水市為實現科學飼養管理、提高畜禽產品品質,在2013年建立起混合飼料加工場62個、粗飼料加工點211個,2009—2013年共生產混合飼料67.1萬t、加工草粉43.4萬t,因地制宜推廣青貯、微貯飼料、廣氨化飼料等,加速飼料草產業實現規模化生產的進程[16]。高質量的畜牧產品離不開高質量的飼料草產品,因此保證飼草產品的質量安全和有效供給是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張志剛[17]提出發展以苜蓿為主的飼料草產業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拓寬飼料來源,有效解決飼料草供應等難題,更大程度上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滿足社會對蛋白質的有效需求,進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王玉斌等[18]對青海省某公司的特色畜牧業經營管理模式的研究表明,優質飼料草對畜牧業的貢獻能夠顯著改善畜產品質量,使消費者購買到更安全、更綠色、更有機和更營養的畜產品。
飼料草產業和畜牧業的深度融合是涉農產業融合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國飼料草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生活在草資源豐富和畜牧業發達地區的農民,其大部分的收入來自飼料草產業。各地立足于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牢牢把握當地飼料草產業發展新機遇,通過飼料草這一新興產業創造出較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2.2 草坪產業
起步晚是我國草坪業發展的一大特點。草坪業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孫吉雄[7]對我國草坪產業概況進行總結,界定草坪的概念、闡釋草坪的內涵,并分析了草坪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總結草坪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提出草坪業是草原科學的新領域,是較快發展的一門社會生產性的行業。
發展速度快是我國草坪業發展的又一特點。鄔桐[8]總結了1982年沈陽市用結縷草直播法成功建造大面積草坪足球場、1983年北京市建成天安門前3 000 m2草坪等相關實踐,表明我國草坪產業正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截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從事草坪生產的企業達1 000家,草坪產業年增長率高達30%~40%。我國草坪種子進口量年增長率高達70%以上,并且呈現逐年攀升態勢,草坪產業相關的技術、設備、基礎設施、技術人員等基本要素需求量增大[10]。草坪產業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拓寬了更大產值空間。近年來,隨著我國草坪產業結構不斷完善,草坪產業的快速發展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態勢。拉薩市草坪建植面積已突破百萬平方米,不僅增添了城市現代化氣息,還能提高高原地區的含氧量[20]。草坪產業已經成為溧陽市具有活力的特色富民產業之一[21]。溧陽市通過發展草坪產業能夠快速提升城市綠色覆蓋率,草坪的播種和栽培技術也逐漸趨于完善和成熟;未來溧陽市將加強草坪草種的培育和篩選,創新生產方式,促進草坪產業同肥料、農藥和機械等產業融合。余承良等[24]對壽縣草坪產業發展的調研結果顯示,壽縣草坪種植面積達2 000 hm2,草坪生產基地實現大面積、集中連片的規?;洜I,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就業、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產生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國內學者多從各地區草坪產業的基本情況出發,分析草坪產業的現狀,認為草坪產業的發展具有廣闊前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推動草坪產業的發展。孫衍啟等[12]從全國各地草坪面積擴展的角度分析國內草坪業發展現狀,指出建設高質量草坪是草坪業發展的根本出路,要不斷提高草坪的建植和管護水平。于智勇等[23]認為草坪產業是綠色朝陽產業,要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快發展現代草坪產業。單華佳等[24]從草坪建植、草坪產品、服務和科研教育4個體系出發,總結了我國草坪產業2001—2010年的發展狀況,指出我國草坪產業發展要在加強行業管理、科技產出2方面下功夫。
各地區綜合考慮經濟社會多因素,積極探索草坪產業發展的特色模式,借助草坪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草坪產業生產經營體系也日漸成熟。未來我國草坪產業發展還將接續奮進,轉換調整產業結構的思維方式,鞏固拓展各地新興產業模式發展的新優勢。
2.3 藥草產業
中草藥產業是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中藥材種植的品種豐富,因此國內不同地區的學者致力于研究符合當地實際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并提出中藥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不同地區深入挖掘多種中藥材的潛在價值,我國藥草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逐步建立起更加完整和規范的藥草產業體系。
隨著對艾草健康功效認知的逐漸深入,人們越來越偏愛高質量的特色艾草產品。各地區立足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鞏固拓展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新優勢,艾草產業發展正煥發出蓬勃生機。截至2022年底,南召縣艾草種植面積達800 hm2,年總產量超6.5萬t,艾草加工企業年產值為1.8億元[25]。余海英等[26]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蘄春縣艾草產業發展狀況,指出當地發展艾草產業具備的自然、文化、基礎設施等優勢,截至2021年底全縣種植艾草15 600 hm2,培育艾草產品1 000多種,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0萬個,品牌效益達98.69億元,“小艾草,大產業”已經逐漸成為當地的共識。社旗縣艾草種植面積達800 hm2,培育并扶持了公司、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具有代表性的艾草種植和加工主體,社旗縣艾草產業已基本實現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27]。
除艾草外,趕黃草、龍膽草、雞骨草、仙草和冬凌草等也是非常寶貴的中藥材。胡尚欽等[28]提出,要積極培育藥用植物趕黃草新品種、加快良種的推廣和應用,從而促進趕黃草產業的發展。黃彬等[29]研究顯示,云縣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中藥材種植面積為1.4萬hm2,總產值達2.58億元,開創了中草藥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依靠種植龍膽草藥材帶動種植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覃杏柳[30]指出,雞骨草具備種植成本低、藥用價值高等優勢,已經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特色資源之一,政策引導是促進雞骨草中草藥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武平縣是傳統中藥材優勢產區之一,仙草種植面積超過1 000 hm2,每年仙草產值在5 500萬元以上[31]。當地在推動仙草基地擴展壯大的同時,還積極推進仙草品牌建設,打造“武平仙草”農產品地理保護標志、“可馨綠”福建省著名商標等。原維梓[32]總結了井鎮棗廟村研發和推廣種植野生冬凌草的現狀,其核心種植區面積達333.33 hm2,年產量達6 500 t,冬凌草特色產業規模呈不斷擴大趨勢。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藥草產業的發展難度大。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要立足于當地的自然資源稟賦,充分調研選擇適合藥草生長的自然環境,精心挑選、種植推廣、培育開發優質的中草藥品種。例如,黑龍江省可以依托其氣候冷涼、藥用植物種類豐富和森林資源廣袤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推動藥草產業和林下經濟的發展。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藥草產業的發展也逐漸具備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高質量的藥草產品更能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進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4 其他草產業
我國草產業的實踐類型豐富,除以上國內學者關注的3類典型的草產業實踐外,國內學者還關注其他類型草產業的發展。高宇等[33]研究表明,橡膠草是天然產膠的原料,發展橡膠草產業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我國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國發展橡膠草產業必須要調整橡膠草品種結構,引進、開發、培育橡膠草品種進行示范種植并推廣。也有國內學者研究薰衣草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經濟社會價值。賈敏[35]實地調查表明,伊犁河谷具備獨特的自然環境、強勁的市場需求和優越的旅游開發潛力,當地種植薰衣草的面積達3 333.33 hm2,占我國薰衣草種植面積和產量的93%,是我國唯一一個以種植和生產薰衣草為主的地區。馬鳳江等[35]總結沈北新區薰衣草產業發展概況,沈北新區在2001年建成我國最大的薰衣草莊園,占地面積達333.33 hm2,莊園中薰衣草的種植面積為106.67 hm2;并指出其薰衣草產業的目標發展旨在全面提升沈北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推動區域農戶走上致富道路。
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文化與產業的融合為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黃永平[36]提出,竹編是我國傳統手工工藝之一,承載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煥發出巨大的商業價值。竹藤芒草是竹編的主要原材料,博白縣竹藤芒草產業集采集、加工、利用和產品開發于一體,已經從自產自銷模式發展到出口創匯模式,360多家竹藤芒草編織企業中有50多家獲得了自營出口權,實現的銷售總收入超過10億元,出口創匯超過1億美元。
此外,中國觀賞草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和應用前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是我國觀賞草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中國觀賞草產業在經歷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后走上發展的快車道,但也面臨一些問題。武菊英[37]提出,奧運綠化建設中“鳥巢”周邊種植的大量觀賞草很大程度上展示了觀賞草的魅力,但存在園林中運用觀賞草時間較短、總體生產規模小、育苗的技術和標準不完善等問題。王秀英[38]研究表明,觀賞草在鳥巢周邊、奧運會沙灘排球場等大型項目中廣泛使用,效果顯著。郭麗娟[39]研究表明,張家口市發展觀賞草產業兼具自然和經濟雙重優勢,部分觀賞草種植示范基地已逐漸探索出一條由政府主導、產學研一體化的新發展思路。劉人君[40]研究發現,昆明市種植了較多觀賞草,雖然大多數游客對觀賞草品種的了解較少,但觀賞草具有較大的園林應用潛力,應加強觀賞草的推廣力度。
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其他草產業實踐的形式逐漸豐富,并被賦予新的內涵,各地開創出不同的草產業實踐類型,多樣化的草產業實踐也將為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 啟示
3.1 正確處理草資源開發和草地保護的關系
就草資源開發而言,要緊緊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研究分析草產業發展的適應性,進行草資源的適度開發。草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是種草。要充分認識到草地資源是農牧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也是畜牧業發展的物質保障,是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草產業的發展不僅要考慮自然資源條件,還要充分分析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草地資源發達的地區大部分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要發揮草產業在提高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草產業兼具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等多重功能。
就草地保護而言,草原的生態系統功能關乎到國家生態安全和地區穩定。如果草原生態系統遭受破壞,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遭到削弱,將會帶來草原生產力下降和一定程度的“缺草”,不利于我國的供草安全。因此,發揮草產業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中的獨特作用,踐行“兩山”理念,積極探索“兩山”轉化模式勢在必行[43]。此外,還要在劃定草原保護的生態紅線、貫徹落實草原生態工程、加強草原生態的修復力度、建立健全草原生態保護修復長效機制等方面下功夫。
3.2 發揮草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作用
“三農”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以來我國重大戰略部署。草產業的發展不僅能促進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能實現草產業和農牧產業的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賦能[44]。要不斷發揚草產業的資源優勢,進行資源的深度整合,可以通過諸如飼料草產業和畜牧業二者的交叉融合,在設備、人才、信息等要素上積極合作共享,打造完整且有效的產業鏈條,以實現飼料草產業和畜牧業的良性互動和共同發展,以二者合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提質和增效。在實現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和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過渡期,我國各地草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實現共同富裕積累了大量經驗。借鑒各地草產業的實踐經驗,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45]。
3.3 持續加大對草產業資源開發利用的支持力度
草產業具有發展周期長、收益見效慢、前期投入大等特點。要實現草產業規?;洜I和逐漸壯大,吸引各類資源要素集聚。因此,完善草產業資源投入機制,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草產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顯得尤為必要。
3.3.1 完善資金投入機制
草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扶持,也離不開多樣化融資渠道的開拓,要探索出一條政策性資金扶持結合社會資本參與的融資道路。中央財政和各級地方財政需要加大對草產業發展資金、設施的扶持力度,如可以將資金用于購進種植和加工的機械,并給予從業者一定的生產性補貼和專項扶持資金等,切實解決草產業從業者的困難[46]。資金的投入還應向符合國家草產業大政方針導向的重點項目傾斜,如在草原科研投入方面,扶持一批草原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等,為草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能。此外,要優化投資結構,建立投資新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草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扶持、示范性種植基地建立等方面。
3.3.2 加大技術投入力度
技術創新是生產力進步的重要體現,要加大先進技術應用于草產業的生產與加工環節,利用先進種植技術自主培育優質草種,并持續更新與草產業生產相關的機械設備[47]。草種質量是全面提升草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要逐步篩選一批優質品種進行示范種植并推廣,科學進行草種種植生產管理,不斷完善良種繁育制度以提升草種品質。此外,有必要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完善產學研協同機制,提升涉林涉草高??蒲心芰Γ粩酁椴莓a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信息和人才支撐。
3.3.3 引導企業實施科學經營管理制度
推動現代化經營管理方式應用于草產業的發展,不斷優化企業組織管理結構、革新組織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效率。此外,企業可以通過不斷引入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制度,創新企業管理方案與管理模式,進而降低草企業的管理成本,改善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加快生產、加工、銷售和物流等一體化建設,完善草產品生產的供應鏈條,逐步建成現代化的企業經營方式。
3.3.4 打造專業的人才隊伍
草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各地區要引進一批林草科技人才,建成科技人才體系,激勵人才助力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48]。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高質量人才,要深刻把握社會需求和草產業戰略導向[49],更加重視草學基礎知識對草產業的基礎性作用[3],通過講座宣講等形式加強草學基礎知識的宣傳力度,為草產業從業人員提供技術培訓服務。
3.4 發揮法律和政策對草產業的積極作用
3.4.1 利用法律法規保障草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為主體,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地方性政府規章所構成的草原法律體系[50]。未來要建立健全保障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健全市場經濟體制。
3.4.2 利用政策支持草產業發展
深入貫徹國家各部門的綱領性文件,既能引領草產業發展,也為草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的《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未來我國要促進形成比較完備的現代林草產業體系,初步確立林草產品國際貿易強國地位。同時,還要落實好《規劃》中提及的“十四五”期間林草產業發展的12個重點領域[2]。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要著力構建“2+4”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優質飼料草產量要達到9 800萬t,牛羊飼料草需求保障率達80%以上,飼料草種子總體自給率達70%以上,飼料(草)生產與加工機械化率達65%以上,這對于草產業的發展來說任重道遠[51]。
3.4.3 利用政策規范草產業發展
市場失靈現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難以避免的問題之一,草產業的發展也不例外。這要求政府“有形的手”進行科學宏觀調控,出臺一系列有利于草產業市場發展穩定性的政策,加強草產業的行業指導,促進我國草產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各個地區可以出臺針對草產業發展的政策,如內蒙古自治區為推動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飼草料保障能力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羊草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
參考文獻
[1]錢學森.創建農業型的知識密集產業:農業、林業、草業、海業和沙業[J].農業現代化研究,1984,5(5):1-6.
[2]錢學森.創立知識密集型草業產業[J].中國民族,1985(9):27.
[3]盧欣石.中國草產業的發展歷程與機遇[J].草地學報,2015,23(1):1-4.
[4]繆振鴻,陸勇華,冷和榮,等.駙馬莊種草養牛,牛糞養魚,實現良性循環,發展生態農業的調查報告[J].中國奶牛,1987(3):57-60.
[5]阿里木江,石長魁.振興新疆草業的對策[J].新疆畜牧業,1990(4):2-6.
[6]趙金龍,唐芳林,劉永杰.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我國草坪業發展的思考[J].草業科學,2021,38(10):2077-2086.
[7]孫吉雄.草原科學的新領域:草坪業[J].中國草原與牧草,1984,1(1):57-63.
[8]鄔桐.一項新興的產業:草坪業[J].中國農墾,1985(2):25-26.
[9]孫振元,李潞濱.我國草坪業現狀及發展趨勢[J].林業科技通訊,2000(7):3-5.
[10]徐禮根,秦伯才.草坪產業 前景看好[J].北京農業,1999(6):29.
[11]林家棟,朱邦長.草坪與城市環境的治理[J].環境保護,1999,27(12):20-21,45.
[12]孫衍啟,戴建民,周衛東.草坪業發展的概況與思考[J].中國園林,1998,14(2):34-36.
[13]黃國安,烏蘭巴特爾,蘇金華,等.推進草產業化,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J].內蒙古草業,2005,17(2):7-10.
[14]張濤.平涼市草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思路[J].甘肅畜牧獸醫,2017,47(2):121-122.
[15]趙雨凡,王巖.林草融合視角下干旱區生態、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探討[J].林草政策研究,2021,1(1):44-48.
[16]田原.論天水市草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對策[J].中國牛業科學,2014,40(4):42-46.
[17]張志剛.苜蓿草產業是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7):228-230.
[18]王玉斌,吳曰程,孟慶翔,等.“八位一體”優勢畜牧業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J].中國畜牧業,2021(17):21-22.
[19]吳朝峰,馬雪梅.21世紀中國草坪業的現狀與發展[J].天津農業科學,2009,15(3):74-77.
[20]劉生偉,格桑次仁.拉薩草坪業的現狀和發展思考[J].西藏農業科技,2010,32(3):9-11.
[21]強敏,蔣有明,宣凱.溧陽市草坪產業現狀與發展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3):44-45.
[22]余承良,周宗玲.壽縣草坪產業調查報告[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8):157-158.
[23]于智勇,夏光敏.利用生物技術加快草坪產業的發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6):121-122.
[24]單華佳,李夢璐,孫彥,等.近10年中國草坪業發展現狀[J].草地學報,2013,21(2):222-229.
[25]孟凡玉.南召縣艾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3,14(10):57-60.
[26]余海英,黃國軒,牟繁,等.蘄春縣艾草產業發展SWOT分析及對策建議[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25-27.
[27]楊雨晴.社旗縣艾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河南農業,2022(7):16.
[28]胡尚欽,楊曉,李軍,等.推進藥用植物趕黃草產業發展的建議[J].四川農業科技,2016(1):57-58.
[29]黃彬,徐蔧聲,曾琴.云縣滇龍膽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59-62.
[30]覃杏柳.玉林市雞骨草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機,2022,53(8):78-81.
[31]劉冬生,肖福秀.武平縣仙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現代園藝,2014(13):15-17.
[32]原維梓.冬凌草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基層農技推廣,2017,5(3):92-93.
[33]高宇,關向軍,肖宇,等.橡膠草產業的研究進展[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5(10):42-43,78.
[34]賈敏.新疆薰衣草產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26(7):145-147.
[35]馬鳳江,杜桂娟,鄭家明,等.沈北新區薰衣草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農業經濟,2014(5):21-22.
[36]黃永平.竹藤芒草產業是一項富民工程編織[J].廣西林業,2008(1):43-44.
[37]武菊英.我國觀賞草產業的現在與未來[J].中國花卉園藝,2009(15):8-10.
[38]王秀英.后奧運時期觀賞草產業在羈絆與希望中前行[J].中國花卉園藝,2011(19):18-19.
[39]郭麗娟,佟丹丹.張家口市觀賞草種植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1,12(17):35-36.
[40]劉人君,趙雁.昆明地區觀賞草應用現狀及建議[J].林業調查規劃,2020,45(6):108-112.
[41]李毓堂.草產業是西部經濟開發與生態治理的基礎產業[J].中國草地,2001,23(1):2-6.
[42]許鵬.論草業產業化[J].中國草地,1997,2(2):63-66.
[43]李秀香.我國草資源利用與草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企業經濟,2020,39(9):5-13,2.
[44]張晨曦,王竹青,陳泓霏,等.鄉村振興視角下貴州省發展優質草產業的現狀與路徑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9):49-51.
[45]趙國林.聚合林草產業優勢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7):68-70.
[46]李文爍.渭源縣草產業發展成效調查研究[J].畜牧獸醫雜志,2023,42(5):72-75.
[47]李權.會寧縣2016—2019年草產業發展概況分析與推進舉措[J].畜牧獸醫雜志,2022,41(4):35-37.
[48]劉新,韓煜.我省建立13支經濟林技術支撐體系團隊助力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J].河北林業,2022(5):14-15.
[49]田陽,王壯.為林草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J].綠色中國,2022(10):50-52.
[50]吳柏海.林草法律體系改革:走向治理現代化[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4(2):69-75,110.
[51]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中國草業企業發展研究[J].畜牧產業,2022(10):42-49.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東北林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2572022BM01)
第一作者:韓高翔(2001- ),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E-mail:hgxnsn@163.com
通信作者:朱震鋒(1987-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E-mail:zzf_nef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