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臣 董一華 李宗倫 劉泉
摘要:林果業是我國具有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之成為全國林果主產區,林果業更逐漸成為其地區重要支柱性產業。文中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為例,總結新疆吾爾自治區特色林果業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為其林果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1)政府領導,市場引導;2)科學規劃,重點建設;3)科技引領,創新驅動;4)產業融合,綠色發展;5)保障耕地,穩步調優。
關鍵詞:林果業;高質量發展;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9546(2023)03-0066-05
DOI: 10.12344/lczcyj.2023.04.06.0001
趙一臣,董一華,李宗倫,等.新疆特色林果業高質量發展策略: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為例[J].林草政策研究,2023,3(3):66-70.
Strategi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eciality Forest Fruit Industry in Xinjiang:A Case Study of Bortala Mongolia Autonomous Prefecture
Zhao Yichen1 Dong Yihua2 Li Zonglun1 Liu Quan3
(1.Academy of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2.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Institute,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10, China;3.Bayannur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Bayannur 015000,Inner Mongolia, China)
Abstract: The forest fruit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ndustries with advantag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Xinjiang boast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hich makes it a dominant forest fruit producing area in China. The forest fruit industry has grown into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in Xingjiang. With Bortala Mongolia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peciality forest fruit in Xinjiang,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forest fruit development, including:1) Stressing the leading role of government and the guiding role of market; 2) Planning with scientific evidences and focusing on priority issues; 3) L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riven by innovation; 4) Promoting industry integration for green development; and 5) Ensuring the supply of arable land and steadily adjusting better land for fruit forests.
Keywords: forest fruit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ortala Mongolia Autonomous Prefecture
林果業是種植業中繼糧食和蔬菜后的第三大產業,也是我國具有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1-2]。林果業的繁榮發展不僅極大滿足了人民的物質需求[3-4],而且已逐漸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5-6],對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候類型獨特,晝夜溫差大,光照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多種特色林果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品種優勢和生產優勢[7]。特別是當地農民具有栽植林果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習慣,使得新疆逐漸成為世界六大果品生產帶之一[8]。由于人口分散,工礦企業較少,獨特的地理環境為天然綠色環保無污染的林果產品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9-10]。近年來,其林果業以較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良好的產業開發前景,不僅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機會、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還給其國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逐漸成為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性產業[11]。然而,新疆林果業發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新疆林果業的主體空間是綠洲,綠洲農業環境相對脆弱[2,12-13],在林果業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環境問題,例如水資源匱乏、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鹽堿化等,導致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經濟發展沖突,阻礙了林果業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新疆林果業長期處于自然生產的狀態,資源稟賦的優勢未能轉化成現實的市場競爭優勢[8],主要表現為林果栽培樹種、品種結構不合理,林果業有害生物危害易爆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出要促進特色林果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加快推動林果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努力建成優質林果產業區,使林果業成為新疆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助力新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歷史上曾經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的要沖,現在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支點,是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也是新疆北坡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博州特色林果業發展不僅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保障基礎,更是維護邊疆地區民族團結的有效途徑。本文以博州為例,總結當地林果業資源特點,分析掌握博州林果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特色,提出博州特色林果業發展策略,為新疆特色林果業發展提供范式和政策參考。
1 研究區概況
博州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準噶爾盆地西端;下轄2市2縣,總面積2.7萬km2,約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面積的1.7%。博州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戰略通道和開放門戶,有“西部第一門戶”之稱。境內的阿拉山口口岸是集鐵路、公路、航空、輸油管道4種運輸方式的國家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一類口岸,是新疆乃至全國對中亞、歐洲陸路開放的重要樞紐和國家進口能源資源陸上安全通道。“十三五”時期,博州抓住農林業結構調整的機遇,立足當地特色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果業,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枸杞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疆首位。林果業已成為覆蓋范圍廣、惠及人口多、發展潛力大的重要產業,切實發揮了促進全州社會穩定、農民增收、生態治理的重要作用。但從總體上看,博州林果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生產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全州缺乏上規模、成體系的特色產業聚集區,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
2 林果業發展現狀與潛力分析
2.1 林果業發展現狀分析
2.1.1 “三個提升”促進農民穩步增收
1) 林果質量提升。通過采取合理整形修剪、水肥一體化建設、加大有害生物監測及防治等技術措施,枸杞等主要果品品質明顯提升。通過推行果品“兩品一標”認證,目前綠色果品認證達到233 hm2、有機果品認證達到67 hm2、GMP(良好生產規范)果園認證333 hm2,“精河枸杞”成為中歐互認的地理標志品牌。
2) 林果產量提升。2020年,博州新增綠色枸杞種植面積0.14萬hm2,建設林果提質增效示范田120 hm2,累計種植枸杞面積0.71萬hm2,全年枸杞干果總產量1.50萬t,產值4.50億元。2019—2020年,隨著枸杞、葡萄、蘋果等林果果品質量和產量的提升,各類林果收購價格均有所上漲,尤其是枸杞,在盛果期純收益達7.50萬元/hm2。林果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幸福果”和“綠色銀行”。
3) 農民科技意識和能力提升。博州扎實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計劃和“一戶一個明白人”工程,組建林果專家技術服務隊常駐基層開展技術服務,或通過視頻和電話等方式提供線上服務。提質增效工程實施以來,全州累計舉辦各類林果技術培訓180場次,培訓農民林果技術骨干和農民3 600人次,培訓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職業農民,農民的內生動力、科技意識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提振了農民發展林果業的信心和決心。
2.1.2 “三個增強”驅動科技持續創新
1) 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增強。全州各地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引進培育推廣林果新品種和優良品種20余個,推廣應用了枸杞、葡萄、蘋果等林果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良種快繁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有害生物智能化監測及綜合防治、電解水處理枸杞制干技術等林果產業技術。實施林果科技示范推廣項目6項,編制林果栽培管理和生產技術標準9項。
2) 林果農機推廣應用增強。博州加快林果業生產的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設備的引進、研發、試驗、示范,重點推廣灌溉、施肥、修剪、噴藥,及果品采收、清洗、保鮮、貯藏、烘干、分選、包裝等機械化技術與設備,不斷提高林果業生產機械化水平。
3) 州內州外“兩張網”建設增強。一是精河枸杞批發市場為新疆唯一的枸杞專業批發市場,枸杞年交易量達3.5萬t,年交易額達8億元,精河枸杞市場已成為全國枸杞的集散地之一和價格的“晴雨表”。二是持續加快州外“銷售網”建設。借助國家、自治區林草主管部門統一組織的中國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博覽會、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新疆農產品北京交易會、新疆名優特農產品上海交易會等平臺,連續多年組織林果企業參加各類展會,擴大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2.1.3 “三個下降”凸顯綠色發展
1) 重大有害生物災害發生面積下降。堅持“治”“防”“管”“控”四管齊下,因地制宜,大力推廣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林果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措施,落實以石硫合劑為主的基礎防治,加大林果主要有害生物無人機防治力度,進一步提升果園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水平,林果重大危險性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2) 農村面源污染下降。通過國土綠化、林果業提質增效等項目實施,著力建設高標準果園,大力推廣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技術,化肥的使用量明顯減少;在發揮林果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顯著減少面源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協調統一。
3) 化學農藥防控下降。博州充分發揮全州5個林業有害生物測報站點、15個監測點的作用,加強林果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并全面推廣普及清園、涂白、石硫合劑、粘蟲膠帶等物理及生物防治技術,以微生物制劑和植物源殺蟲劑取代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制劑。枸杞、葡萄、蘋果等林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藥殘留均符合國家標準。
2.2 林果業發展潛力分析
2.2.1 資源優勢明顯
博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要的林果產區之一,屬北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日照充足,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優質的氣候資源使之成為枸杞、葡萄、蘋果(海棠)、沙地桑等經濟林果絕佳的適生區域。其中精河縣是枸杞原生種的分布區之一,有豐富的枸杞種質資源。該縣獨特的光熱資源、干旱的氣候條件、偏堿性沙土地構成優質枸杞栽培的三大重要條件,使得精河枸杞品質上乘,具有果實鮮紅、粒大圓潤、皮薄肉厚、甘甜爽口、多糖豐富等特點,在食療保健市場更具優勢。經過近60年的發展,精河枸杞種植面積和企業數量都達到一定規模,初步形成了枸杞產業體系,已具備良好的升級發展基礎。博州葡萄發展主要采取兵地融合的發展模式,沙地桑主要采取社會資本集中發展模式,蘋果(海棠)主要采取生態旅游、觀光采摘發展模式,均已具備一定的發展規模。
2.2.2 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銷售市場及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博州的主要經濟林果產品在國內消費總量穩步上升,市場前景和空間廣闊。精河枸杞等果品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遠銷韓國、日本、美國等地。同時,葡萄、蘋果(海棠)等林果新品種引進及規范化栽培方面取得了初步進展,有潛力成為博州林果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2.2.3 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在“十三五”期間,博州政府積極建立林果市場體系并開拓林果產品市場,深化林果流通體制改革,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加強了林果產品批發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技術市場建設,為打造完善的林果產銷鏈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政府積極扶持林果龍頭企業的發展和建設,按照放寬政策、放活經營、穩定扶持、放手發展的思路,采用招商引資的辦法,加速培育龍頭企業,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 林果業發展現存問題
3.1 林果基地建設有待加強
1) 林果業品種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目前,博州林果業僅有枸杞形成優勢主導產業,葡萄建立外銷基地,其他林果品種發展相對滯后,遠未實現“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的目標;蘋果(海棠)初步確定主栽品種,但尚未形成商品化生產規模,林果產業發展與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還不相適應。
2) 種植技術的時效性有欠缺、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受制于勞動用工短缺、成本高,枸杞的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措施還難以做到全覆蓋。部分地區在管理上存在時緊時松的現象,關鍵環節生產技術的時效性有所欠缺,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
3) 枸杞的機械化采摘尚未實現突破。枸杞采摘用工量大一直是制約枸杞產業發展的瓶頸,由于小漿果皮薄易碎、分期成熟的特點,采收機械一直未能實現突破性進展,嚴重制約了枸杞生產成本的降低。
3.2 科技支撐能力相對不足
1) 產業研發能力不足。博州在林果新品種選育、林果種植新技術、精深加工產品及林果專用機械等方面的研發力度不夠,已審(認)定的良種到大面積推廣應用之間缺少有效的連接機制,已推廣的新品種面積不大、產量不高,亟待繼續推進林果業的產業研發能力。
2) 缺乏林果專業技術人員。目前,州縣林草系統中從事林果業技術推廣的人員僅有32人,林果科技推廣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培訓,無法及時有效地解決林果生產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總體呈現出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功能不全、專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的現象。
3) 林果產品附加值亟待提高。目前,博州林果精深加工僅占到總加工量的30%。從果品加工企業生產能力而言,遠未做到全年生產。主要原因是現有加工產品缺乏廣受市場認可、銷量大的“明星產品”。果品精深加工還需不斷研發,適應市場需求。
4 林果業產業發展策略
4.1 政府領導,市場引導
充分發揮政府的核心引領作用,著力做好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的頂層設計,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和扶持政策。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區域資源優勢出發,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瞄準現實和潛在“兩種需求”,立足多樣化、優質化,重點發展市場占有率高、國內或國際市場前景廣闊的優質林果產品。
4.2 科學規劃,重點建設
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已有基礎,合理確定優勢林果樹種,科學規劃布局,促使優勢區域資源稟賦與優勢品種布局相匹配,規劃發展方向,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優勢。同時,集中資金、技術重點發展具有品牌特色和市場優勢的優質經濟林果樹種,集中建設優質林果產業基地,推動優質林果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打造產業集群,促進林果產品銷售業、加工業的發展,拓展發展空間。
4.3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建立科技保障體系,推廣應用科技成果,提高林果產業中的科技含量,把科技進步作為實現林果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支撐。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體系。大力推廣實用技術,加快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提高科技貢獻率。
4.4 產業融合,綠色發展
建立有效銜接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圍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林果產業多種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集合發展的林果循環生產鏈,構建現代化林果業經營體系。同時,把保護資源和環境作為林果基地建設的一條基本方針,積極推行標準化、無害化生產,使產業生產經營與生態環境治理、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4.5 保障耕地,穩步調優
認真落實國家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遵守國土空間規劃中關于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3條控制線,嚴格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堅持以果品品質為核心,不斷優化林果產業結構,適度發展具有市場潛力的林果品種,穩步調減市場需求較差的林果果品種植面積。
參考文獻
[1]張曉莉,朱盈.新疆特色林果業產業興旺水平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9):189-197.
[2]劉敬強,瓦哈甫·哈力克,哈斯穆·阿比孜,等.新疆特色林果業種植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地理學報,2013,68(5):708-720.
[3]高一薄,馬利剛,王宏衛,等.新疆烏什縣林果業空間格局及其驅動力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9):283-292.
[4]韓兆輝.新疆南疆深度貧困地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8.
[5]張磊.新疆南疆特色林果產業的輻射效應研究[D].阿拉爾:塔里木大學,2013.
[6]彭睿.新疆經濟林果業高質量發展驅動力及實現路徑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20.
[7]趙輝.新疆阿克蘇地區特色林果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0.
[8]劉敬強,瓦哈甫·哈力克,王冠生,等.新疆特色林果業資源時空分異規律研究[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2,30(2):230-236.
[9]艾洪娟.新疆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與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
[10]鄒燕.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業產業化發展研究[D].喀什:喀什師范學院,2011.
[11]李忠新,楊軍,楊莉玲,等.南疆特色林果加工的現狀及趨勢[J].新疆農業科學,2010,47(11):2177-2183.
[12]朱金聲.氣候變化下新疆林果業重大害蟲災變規律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3.
[13]李杰.新疆巴州特色林果業發展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06.
第一作者:趙一臣(1992- ),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森林資源監測與評價、林草調查規劃設計等。E-mail:zhao147147@qq.com
通信作者:董一華(1981- ),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自然保護地以及林草相關工程的規劃咨詢設計工作。E-mail:57129429@qq.com